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步步莲花城阿格拉 (第2/4页)
着,默默记诵。 车子进入郊区,路边的建筑渐渐从印度教风格向伊斯兰教过渡,但仍然可以时时看到象头神或是女神的雕塑。这使我又想起另一个疑问来:“印度教的三尊大神不是创造神、保护神和破坏神吗,为什么我看到最多的塑像却是象头神呢?他是保佑什么的?” “这里有一个故事。”于是,小辛又给我讲了另一个忧伤的故事: 破坏神湿婆出门打仗,过了十几年才回来。刚巧那天湿婆的妻子在洗澡,儿子守在门外,不让人进来。父子俩见了面,互相不认得,脾气却是一样的暴躁与倔犟。湿婆要进门,儿子说:“这是我的家,不许你进去。”湿婆说:“这是我的家,你凭什么不给我进?”拔出斧子来就砍下了儿子的头。 这时候他的妻子从门里出来,看见儿子死了,大哭起来,斥责湿婆说:“你十几年不回家,一回来就闯下这么大的祸事,他可是你的亲生儿子呀。”湿婆很后悔,却又不知道该怎样补偿妻子。恰好这时候门前有一头大象经过,湿婆就砍下象的头,安在了儿子的颈上,施展法术使儿子复活。从此,湿婆就有了一个象头人身的儿子。 但是妻子仍然不满意,哭着说:“他是一个神,长成这个样子,以后谁还会尊重他呢?”湿婆神安慰说:“你放心,我会命令全天下的教众:无论崇拜印度天尊中的哪一位神明,进庙之前,都必须先敬拜象头神。” 从此,在印度大地上,凡是印度教的建筑,无论庙宇、商场、居屋,门前都会悬挂或者立有象头神的雕像,供万众膜拜。 “斧杀亲子,再割象还头,多么残忍!”我叹息“杀死自己的儿子已经够不可饶恕的了,还要杀死一头无辜的大象来补救,岂非更加罪过?” “湿婆是破坏神嘛,那头大象的头可以安在湿婆之子的头上,供人拜拜,一定会很愿意的。” “是吗?可是他在砍下大象的头之前,可曾问过它的意愿?” “那头大象可没你这么喜欢提问题。”小辛取笑。 我也笑了,却又想起另一个问题来:“梵天是创造万物的神,他才应该是最大的神啊,为什么我却很少看见有人拜梵天的呢?” “这里有一个故事。”小辛惯例地开头。 我不由又笑了。 或者,更应该说,这里有一个美丽的错误——创造神创造了世间万物,也包括四姓臣民与众多天神,比如爱神,比如战争女神,比如知识女神。 而诸神中最美丽的一个,便是知识女神瓦拉硕帝。有一天创造神看见她绝伦的美貌,忽然在瞬间起了爱念。这念头被知识女神察觉了,指责他说:“你是一个天神,怎么可以产生这样不好的念头?你不配得到天下人的敬重。我以后要所有的人都不可以再崇拜你!” 创造神很羞愧也很后悔,但是一念既生,大错便成,理该受到惩罚。但因为他毕竟只是一念之间,并没有付诸行动,所以上天网开一面,仍允许信徒们崇拜他,但是整个印度,就只有一座供奉创造神的庙,现在拉吉斯坦邦;而且一年之间,也只有一天可以敬拜创造神,其余的364天,创造神的庙宇都是尘网百结,无人理会的。 这是一个太忧伤的故事。 我有些为创造神鸣不平,他创造了万物,创造了诸神,创造了爱憎喜怒种种情绪、思想、欲望,以及语言、时间,甚至评判是非的标准。如何他自己却遭到这样不公的评判,仅仅因为一时之念,一个未能付诸行动的小小心意而蒙受这样大的惩罚? 破坏神杀死了自己的儿子,也只当做一个错手的误会,而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创造神却会因为片刻的心动而被剥夺364天的崇敬,仅仅在印度大地上留下唯一的礼拜寺,这不是太不公平了吗? 但是小辛理所当然地说:“就是这样的呀,湿婆是破坏神呀,他的破坏是可以被理解的,那就是他的权力呀。” 我无语。不公平,除了不公平三个字,我无话可说。然而不公平,便是天条。天条,便是创造神只可以造福,不可以犯错,哪怕是一个错误的念头;而破坏神的特权便是毁灭,甚至六亲不认。这便是各司其职,各得其所,这便是平衡之道。有什么理可讲呢? 我们常说“讲道理”、“讲道理”其实“道”和“理”根本是自相矛盾的两件事啊。 黄昏时分,车子终于抵达阿格拉。 这传说里的爱城,莫卧尔王朝的首都,如今满眼都是破败、混乱、肮脏和沧桑剥落的陈旧,正像是任何一场惨败的爱情,伤痕累累。 小辛告诉我,阿格拉的两大景点是阿格拉堡和泰姬陵。不过今天是来不及了,湿婆的眼泪使我们的行驶时间比预计中要长,今天最好是早早休息,明天好早早起床。 预订的酒店离泰姬陵很近,也很热闹,整条街上店铺林立,隔几步远就是一间酒店或旅馆。我们预定的是一间三星级酒店。小辛问我:“是要两个房间,还是你不介意与我分享?” 为节约旅行成本,合住本是全世界背包客的惯例,但我又有怪癖,只得抱歉地说:“我不习惯与人合住。” 小辛点点头,开了两间房,但我看出他脸上有受伤的痕迹,大概是觉得我对他不信任吧。 房间挺宽敞,也算整齐,但床单上有一股不良气味。幸亏我带了自己的床单,仔细地铺在床上,又将驱蚊花露水当做空气清新剂狂喷了一阵,也就宾至如归。 晚餐在酒店吃,是自助餐,不算丰富,但很有印度特色,烙饼、炒饭、咖喱鸡、羊、豆、烤西红柿、马铃薯、炸茄子、小面包、奶酪、沙律、水果、冰淇淋、咖啡、茶、煎蛋…服务生拎着咖啡壶挨桌问是否续杯,态度彬彬有礼,英语也还发音清楚,唯一泄露身份的,就是那股扑面而至的浓重体味。 其实小辛身上也有那种味道,平时不太显,一出汗就会闻得见。吃了一辈子咖喱,即使个人卫生保持得再好,也禁不住咖喱汁早已化在血液里,渗透每个细胞,再随着汗水一道挥发出来。 此前我听说印度人的种姓阶层可以通过他们的肤色来分辨,肤色越淡的种姓越高;现在又多了一条依据,就是体味越淡的阶层越高。 大概是初到印度水土不服,胃里有些隐隐作痛,我吃得很少,向侍者要了一杯水下药。 吃过饭,小辛赏了丰厚的小费。印度是小费国家,几乎凡与人打交道的地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