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4.第十四章 (第1/2页)
14.第十四章 徐白做了一个梦。 梦到十五岁的时候,她和谢平川一起回家。路上谢平川拉着她的手,一路催促她走快一点。 “你走得好快呀,”徐白在梦里说“哥哥,我觉得好累。” 谢平川背对着她回答:“那你站在这里吧,我先走了。” 这的确是谢平川会说的话。 徐白就问他:“你什么时候回来呢?” “不回来了,”前方的谢平川没有回头,颀长的身影渐行渐远,毫无来由地说了一句“我们也没有联系的必要。” 梦里的景象不甚清晰,路过的行人面容模糊,谢平川转身混入人群,徐白便找不到他了。 她渐渐感到慌张,沿着人行道奔跑,可是双腿没有力气,跑着跑着,就什么也见不到了。 她多年前养过的那一只、名叫汤圆的,黑白花的小猫,似乎也蹲在街边看她,立着一双猫耳朵,双眼黑亮亮的,好像玻璃珠子一样。 长街似锦,街上车水马龙,然而热闹和喧哗都在别处,徐白的四周只有一片寂静。 她找不到哥哥,蹲下来叫她的猫:“汤圆,你过来啊。” 汤圆“喵”了一声,忽然跑开了。 这并不是汤圆的习惯。每逢徐白喊它,它都会立刻跑过来,绝不可能离得更远。 然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谢平川甩下了她,汤圆也跟着跑掉了,徐白想不通为什么,她失魂落魄地走着,想回家找爸爸mama,小巷的路走到一半,天边就开始下雨。 雨水落在她的头上,雨势也突然变大了,这场雨说来就来,没有半点的预兆,像是英国伦敦见鬼的天气——她没有在梦里考虑,为什么会对伦敦如此熟悉。 巷子的尽头就是家,家里却没有母亲。 她的父亲抱着一个小男孩,搂着另一个模糊的女人,父亲见到徐白的那一刻,就像见到一位陌生人。 “小姑娘,”梦里的父亲问道“你找谁啊?” 徐白抱紧双臂道:“我谁也不找。” 她飞快冲出院子门,任由雨水兜头而下。 这并不是一个美好的梦,旧事重提,激起了多年前难堪的回忆——直到床边的闹钟把她吵醒,徐白才从床上猛然坐起来。 窗外天光大亮,还有不知名的鸟叫。 北京的七月,已是盛夏酷暑,宾馆开放了冷气,徐白只披了一条浴巾,站在一扇落地镜之前,用木梳子梳理长发。 徐白不再是那个十五岁的小姑娘,她今年研究生刚毕业,成功拿到了双学位。 今时不同往日,她这一回,是真的长大了。 结束研究生论文的当天,徐白拖着行李箱回国,下完飞机进宾馆睡了一觉,便准备去恒夏集团面试。 时值七月,阳光耀眼,北京城内十分闷热。 徐白坐在出租车内,透过一扇玻璃窗户,看向了城区风光。 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拥堵的车辆恰似长龙,耳畔不断传来汽车鸣笛声——这座城市还是像以前一样,充分彰显了热闹与繁华。 出租车司机在等绿灯的空档,与徐白攀谈道:“你是哪里人啊,外地来北京的吗?” 徐白把包放在腿上,出声回答道:“是啊,好久没来过北京了。” 她的头发比较长,发梢烫卷了一点,流风从窗外吹进来,发丝刚好挡住半张脸。 司机看不清她的外貌,听口音又是普通话,只记得她是要去恒夏集团的写字楼,便继续说道:“那个什么恒夏集团,是一个互联网公司吧。” 而且还是一个发展势头迅猛的互联网公司。 似乎成立没几年,疯狂吞并市场份额,不断推出新产品,有很强大的供应链。 徐白接话道:“对啊,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她说出了实情:“我今天要去面试,面试成功的话,就能留下来了。” 司机便鼓励道:“哦,祝你好运啊。” 他以为徐白是做互联网的,写写程序,搞搞开发——近几年来,计算机行业实在火爆,每年都有一批年轻人,马不停蹄地奔赴IT业。 然而徐白的专业是翻译。 恒夏集团从去年开始,面向市场推出翻译APP,连带着推销一些外语学习软件,目前仍然在拓展市场的过程中。 因此他们扩大招聘,寻求专业翻译,加入当前项目组,来完善软件的设计。这一连串的扩张,可谓野心勃勃。 面试地点就选在公司总部的三楼。 三楼开放了冷气,整条走廊都很安静。 徐白穿着一件套裙,踩着五厘米的高跟鞋,坐在空调的出风口,抬起头四处打量。 坐在徐白身边的,是一同等待面试的年轻男子。 那男子自我介绍道:“这位小姐,你好啊,我叫江舟。” 江舟今年二十五岁,与徐白差不多一样大。 他相貌端正,穿着一身规整的西装,一派胸有成竹的样子,明显是有备而来的人。 “我是从美国回来的,”江舟凝视徐白,继续搭腔“我的专业不是翻译,我是搞工程的,但是我考到了翻译证。” 他殷勤地问:“小姐你呢,你是哪所学校毕业的?” 徐白把手伸进了衣服口袋。 江舟以为她要拿什么——却见她拿出一块草莓糖。 徐白旁若无人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