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盗玉麒麟_第四章九孔血珊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九孔血珊珠 (第6/8页)

色已完全黑暗下来,擂台的四角共悬了八盏斗大的雪白纱灯,每一盏纱灯上都用红漆写上三个大字…飞龙寺。

    他根据这几盏大纱灯来看,这座高险擂台,显然是由“飞龙寺”的和尚搭建的。

    中央擂台的后面数丈处,另建一座不到一丈平方的小平台,台上独放一张披红太师大椅,后面台角上,也悬着两盏“飞龙寺”的雪白纱灯。

    大擂台的左右,也分别搭建了两座长方形的平台,横广约两丈,深度一丈五尺,量距离中央擂台,却有五丈以上,没有精湛轻功的人,也休想纵过去。

    换句话说,交手完了,即使得胜,如果体力消耗过巨,内力不够深厚,只怕连自己的小平台也纵不回去。

    白玉仑又看出左右两边的小平台也有相异之处,而陈设也相同。

    左边的平台上,前一排摆满了披红大椅,后面二三排摆满亮漆圆凳,左右后三面悬满了“飞龙寺”的大纱灯,光明大放,落针可见。

    不用说,左边的平台是“飞龙寺”的打擂席位。

    因为,右边的平台上,既无灯,也无亮,一片昏黑,莫说没有摆设漆椅圆凳,就连平台下面的支柱木桩,都比左边的平台细小。

    很显然,任何人都看得出,如果上去的人多,非塌下来不可。

    白玉仑打量间,已挤到了擂台正对面的斜坡上。

    这时他不必细听附近群豪对“飞龙寺”的和尚们是如何的批评和漫骂,仅就他们搭建的两座坐人的平台来看“飞龙寺”的和尚心肠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

    看热闹的英豪越来越多了,分别由两边的谷口一批一批的涌进来,片刻不到的工夫,又涌进来两三千人,顿时把一座乱石荒谷,挤了个水泄不通。

    由于比武的时间未到,而双方的当事人也一个没有前来,上万人挤在一块儿喧嚣,他喊老张,他叫老赵,这个说这边儿看得清楚,那个说他那边儿比较好,再加上那些对“飞龙寺”和尚不满的英豪们的批评和叫骂,那份吵,那份乱,没有镇定工夫的人,准把你整疯了!

    白玉仑由于站在擂台的正对面,看得比较清楚,这时,他发现台后特设的小平台上,还悬着一块“公证人席”的牌子。

    一看到那块牌子,白玉仑才知道“飞龙寺”和“慈航庵”设擂比武,还请了一位武林前辈来担任双方的公证人。

    但是,看了四盏明亮大纱灯照耀下的披红大椅子,心想,如果公证人是由“飞龙寺”请来的,那恐怕就不太公平了!

    正在打量思索,蓦闻附近吵闹的人群中,有人低声道:

    “当然是‘玉麒麟’偷的,别人哪有那份本事?”

    白玉仑心中一惊,不由转首循声看去。

    就在左边两丈不到地方,共有六七个劲衣大汉围着一个蓝衣正在说话的人,问:

    “你们怎知道是‘玉麒麟’盗走了你们杜家的‘血珊珠’?”

    蓝衣中年人立即正色道:

    “当然知道,我家大爷今早访友回来,听说家里来了女贼,立即跑到聚宝阁上察看,不但丢了许多珠宝…连祖传的‘血珊珠’也不见了,装珠宝的铁箱内,却多了小小的精雕玉麒麟…”

    白玉仑听了当然有气,因为杜霸天竟把“九孔血珊珠”说成是他家的祖传之宝,真是恬不知耻!

    不过,他早已断定杜霸天回家后,一听说“一朵红”…“丹凤”俞娴去闹事,第一件事便是去聚宝阁察看“血珊珠”不过,他却没想会发现的这么快,而且还派了人出来四处宣扬。

    正待再听听那个蓝衣人继续说些什么,蓦然有人道:

    “据说公证人直到现在还没赶到,所以双方的人都还没有来!”

    另一个人立即关切的问:

    “请问老兄,可知公证人是哪位老前辈?”

    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壮汉爽朗的说:

    “那还不是名重一方,望重武林的老前辈!”

    首先发话的那人则迟疑的说:

    “是哪一位老前辈还没听说,可能是‘飞龙寺’的‘悟通’法师去请的…”

    较远处的一人立即不耐烦的说:

    “不管是谁请的,总该准时到达准时开始!”

    首先发话的那人依然迟疑的说:

    “听说那位公证人…好像在途中出事了…”

    附近的英豪纷纷关切的问:

    “出了什么事?…有没有再请一个?…”

    首先发话的人摇头苦笑道:

    “有没有再请一个,没听说,反正先前请的那位公证人是不能前来了…”

    话未说完,附近英豪已不满的纷纷嚷叫起来,深怕今晚的比武停止,大家看不到热闹了!

    白玉仑已对“飞龙寺”的僧人起了反感,内心业已决定,不管这场比武是否举行,他都要暗探一下“飞龙寺”必要的时候,还要惩诫一下寺中的和尚。

    就在大家嚷叫不满之际,右边平台那边的群豪和观众,突然有不少人欢声嚷叫道:

    “大家快看,来了,来了!”

    如此一嚷叫,全场sao动,纷纷向两边半巅上看去。

    白玉仑循声向右边一看,只见二三十位俗道男女和女尼,簇拥着一位霜眉慈目,神态慈祥的老师太,正匆匆走向右边的昏暗小平台前。

    老师太年约七旬,身穿僧衣,胸前挂着一串念珠,手中持着一柄银鬃拂尘,神情凝重,默然前进。

    其余俗道男女,年龄不一,高矮不等,每个人都是劲衣疾服,揣有兵器。

    跟在两边和后面的女尼们,一式灰僧衣,全部持拂尘,仅走在最前面的两个年轻尼姑,手中分别提着一盏香瓜型的昏朦纱灯,光度暗淡,无法和“飞龙寺”的斗大雪亮纱灯相比,看来令人觉得可怜!

    由于灯光昏暗,距离又远,尚无法看清其他人等的衣着相貌和年纪,以及使的是什么兵器。

    也就在这时,左边半巅的枯木树林间,突然现出一片雪白亮光!

    群豪一见,又是一阵雷呼叫道:

    “来了来了,‘飞龙寺’的也来了!”

    白玉仑随着全场英豪的目光一看,顿时有些眼花缭乱。

    因为,那片摇摇晃晃的明亮灯光,竟有二十几盏斗大的雪白大纱灯,盏盏高举着向谷中走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