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湖水 (第1/3页)
湖水 他在冗长梦境跌碎之前,看见自己仰躺在一张单人硬木板床。那张床,是他生活二十年,起居的唯一固定物,从未离弃。即便他在成年后曾有不断丢弃旧物的习惯,也从未有过更换它的想法。床沿已有破损的小洞,密密麻麻,因年岁长久,木板并不牢稳,时常发出即将坍塌的声音,那声音让他警醒,使他即使在梦中也不敢用力。床角折叠的棉被,四四方方,一一展开,仍可嗅见他童年体味,是一种夹杂着泥土,沙石,树叶和蛹动桑蚕的复杂气味。他幼时时常感觉寂寞,寂寞的时候,就去院前树上抓昆虫,有时是桑蚕,纽动洁白丰腴的身体,在他枕边的木盒中,不知疲倦的前行。有时是天牛,那种昆虫长着令人生厌的嘴脸,他却并无一丝厌恶,将它们饲养在自己房间,让它们在床单或者墙壁上停留或者爬动。夜间,听它们近在咫尺的鸣叫,细微中有一道微光,连接他发达的听觉系统,类似倾听音符,他被这种感觉轻微冲撞,并且沉醉。饲养一夜,交换真心,次日开窗,又将它们小心回归自然。他的床,就是他幼年遮风避雨的港湾,为他打开一扇通往奇幻世界的门,并给予他解决温饱的幻觉,不过度铺张,又不过于狭隘,显得自然。而梦境中反复出现的男子,此刻闻见被褥中潮湿的咸腥味,是来自雨水长年的浇灌的气味。他有些发怵,恍然间,看见脚下生根发芽一截翠绿植物,根茎细软,有类似牵牛般富有韧劲的交错攀爬,霉菌病毒,无形侵入。他仰面凝视,四周沉浸于一种闭塞的幽暗。天光已逝,他辗转反侧,欲起身,却僵直,难以睡去。鼻腔浮现的几屡钝重空气,缓缓趋散周遭一切声音。象覆盖而来的手掌。掴住他的嘴脸。那是霉雨季节前后,一切植物静默生长的季节。那是他熟悉至骨髓的季节。那是他离开梦境中那张床,来到此处,整整一年,又邂逅而至的季节。 他再次从梦中惊醒,手心全是冰凉汗水。头痛欲裂,呼吸梗塞。四肢感到一股无名气流冲撞,开始发麻,并且不自制的颤抖。冷,骨髓似都为之摇动,即刻流泻而出。他的整个人如一只受伤刺猬,自墙角处,蜷缩起来,双手抱膝,聊以自慰。那是他自幼年一贯的疗伤方式。独自取暖。感觉不到屋外的声音,他的耳朵自来之后,便死去。无法捕捉任何细微声音。空间逼仄,饥饿难耐。而梦中一切,犹为清晰,是照在面前闪烁黑白质地的电影,飞速掠过。在他眉角砸出深浅的伤。 这是他来到此的第一年,而后,他又要再整整度过一年。 在这里,他为死囚写遗书,渐渐忽略时光。 身陷囹圄,如同在你的背脊,用烧制的铁器,深深打下一个标签。那些标签是属于时间,时间牵扯出一些线索,有迹可寻或者无迹可寻。他很幸运,至少他的时间,可以测量,至多是人生中一段并不长的光阴,度过之后,仍有大半时光,属于自己,可等自己主宰。他有主动权。而他每日面临诸多死囚,是没有痕迹可寻的生命,断开一切线索痕迹,他们如灌木中的昆虫,大多被认为雷同,打着命运既定的标签,因而无人问津,连时光都遗弃。 他与他们交谈,在即将行刑的前一晚。他始终小心谨慎,尽量不去看他们的眼。用笔纸记录,摘要下属于别人的生存印记,将之整理。汲取这短暂光阴里的细微小事,为之动容的记忆片段。在微光反反复复。他们大多是社会低层,因不满生活现状或者被迫走上脱离正轨的道路。文化不足,毅力不坚,冲动之下,头皮发麻,做出悔及一生乃至下辈子的事。他不去责怪命运,他始终相信即使再困苦潦倒,在这苍茫世间,也不会最最疾苦的那一个。当然,这些观念,是自他出狱后有所感悟的。入狱之前,他也是其中被情绪左右的一员。对于这个工作的本质,他宁愿秉持神圣态度,也不愿挂上死神的称号。曾有人戏谑,说与他倾谈之后的人,自动清理掉所有凡尘,齐齐投入暗无边境的死亡。无论生前,他是工人,是干部,是商人,或是教师,死亡已经在他们交谈结束之时,被迫挂上门牌,只等灵魂归入。所有一切即将死亡的人,都有一个共通点,便是与他接触。 他的工作他不是第一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人。 他是囚犯中为数不多较有文化的人,曾做过多年语文教师,后一度担任学校教导处主任。从大学毕业,便一直兜转于校园,未曾离开,因此,他的身上有浓重的书卷气,瞥不去的书生相,两袖清风,眉宇散落英气,是难以描述的温柔气质。来自天性。 破败庞大的监狱,如同一个孤绝在悬崖边的山洞,断绝一切同外部的联系,置身其中的人,如蝼蚁过着貌似规律的生活,日出日落,栖身劳作,被社会众人审视关押,在黑暗幽闭中反复出没,向往光线,却始终背离,并一再被暗无天日的黑夜包裹,没有物体流动的声音,思维钝滞,得不到应有的社会交际,人在这种绝望里勉强苟活,或许一再迟钝,出狱后,不可避免与社会脱节,并在惊恐中丧失一切出路。 他恍然从梦中站起,听见有人传唤。知道有人即将在他的记录过后死去,便急急忙忙,套上囚衣。半身才又渐渐温暖。而手脚却还冰冷,心脉缓慢,虽然做过多次,仍旧紧张,浑身颤抖不止。 他内心抗拒,却不得又进入死牢。 他不看死囚的眼,他怕看出一些刺入骨髓的冷,那是让他内心为之恻然又无能为力的求生目光,却并不热。他听声音,只顾埋头记,大概可猜出他的年龄。从他的叙述中,断断续续挖掘出一个男人风尘仆仆的形象。 婚姻不幸,遭遇第三者,妻子挟年幼孩童,在一个冬天夜晚,悄悄逃出他熟睡的房间,赶往火车站,已经预定好前往下一城市的车票,只等到站,早已精心谋划的计划,同时带走的还有家中所有存款。次日,清晨,他起床,面对空空一室的日光,惘然而无辜。身边被中仍有女人翻身留下的皱褶,体温犹在,他的手轻轻抚过,内心焦躁。距离他床不远的小床,儿子的踪迹也消失不见,他仿若是失去记忆的人,站在前半生惘然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