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论功行赏 (第2/3页)
军覆没。” 辛戈大公原本还因来人不报自入心中大怒,但听完他带来的消息后,便将要训斥他的话吞回了肚子里,脸色变得阴沉起来。北方四国与卡琳克尔帝国联军居然败得如此之惨,自此以后,想要对帝国构成威胁就不太可能了。女王夹胜而归,接下来要对付的,自然是他、庞格和辅政王。看来,自己必须抢在女王之前出手,现在的形势已经不给他任何回旋的余地了。 这个骇人的消息落到奥土鲁的耳中,却别是一番感受,他脸上的肥rou一阵抖动,急问道:“究竟怎么回事?” 中年男子眼中充满了忧色,他是辛戈大公的心腹,自然知道丝城战局的变化对辛戈大公的影响。听到奥土鲁的问话,他看了辛戈大公一眼,见主子点了点头,续道:“女王麾下的大军利用一种威力巨大的阵法,初到丝城就将联军杀得一阵大败。后来,联军统帅奥玛里维以被困的蓝月军作饵,将女王的大军诱到深山之中,使其兵士折损了大半。但女王大军奋力退回丝城附近的平原,并施展那种阵法,展开了反击。双方相持不下,夏华伯爵率领的大军及时赶到,使战场的形势顿时发生了转变。联军反应不及,立即出现了大溃败,蓝月帝**乘胜追击,几乎将联军杀得片甲不留。最终,联军的塔布元帅战死沙场,奥玛里维死守被擒,只有多尼-冯带领了不到一万联军逃离了战场。 “塔布战死?奥玛里维被擒?看来是天要亡我休卡王国!”奥土鲁喃喃自语道,颓然地仰靠在椅背上,脸上布满绝望的表情。 如此惨败,是他与整个休卡王国怎么也承受不起的。此次会战,休卡王国几乎是举一国之兵,可现在名将折损、精锐尽失…奥土鲁清楚,惨败带来的余波,必会使王国陷入前所未有的危局。休卡王国再想攻占蓝月帝国,已变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本方有百万之众,又有奥玛里维、多尼-冯,以及塔布这样的不世名将,居然会沦落到如此下场,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想像的事情。 受奥土鲁情绪的影响,班多夫额头之上也冒出了豆大的冷汗。此时的形式变化,只能证明自己当初的失策。 辛戈大公见厅内死灰一样的沉寂,轻咳一声,道:“为今之计,我们只有破釜沉舟,全力施行我们的计划。否则,腾出手来的女王绝不会轻易放过我们。 奥土鲁与班多夫不约而同地点点头。制住女王,以她控制蓝月帝国的形势,已成为他们唯一的希望了。 正当三人重树信心之时,特雷亚-辛戈就面色惊恐地闯了进来。 辛戈大公心中一突,忘了计较特雷亚的不请自入,现在的他,只是在心里祈祷,希望自己的儿子不要带来什么更加槽糕的消息才好。 但事与愿违,特雷亚一开口,众人绝望的心绪再难平复下来。 “父亲,不好了!女王亲率大军将爵府团团围住,打算攻进来了,怎么办?” “女王不是御驾亲征了吗?怎么会出现在这里?”辛戈大公心急火燎地问。 不待特雷亚回答,女王就已带着宫卫军气势汹汹地进入到了客厅之中。 对上女王锐利的双眼,辛戈大公苍老的身体立时瘫软在地,再也说不出话来… 蓝疆历二○五一年六月二十五日,历时数月的丝城会战终于落下了帷幕。其间,蓝月帝国与北方四国及卡琳克尔帝国组成的联军共进行了大小数十场战役。由休卡王国、云雀国、奔马国、裴多尼,以及卡琳克尔帝国组成的五国联军,经此会战,最后只剩下不到一万人,并以惨败收场。作为战胜的一方,蓝月帝国也有六十多万的人员伤亡。 惨烈的会战对整个蓝疆大陆的形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方面,自此以后,损失惨重的北方诸国再无南侵之力;另一方面,蓝月帝国作为蓝疆军事强国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北方问题,蓝月帝国今后会是休养生息,还是趁机开疆拓土,成为此时大陆诸国最为关心的问题。 此次会战一波三折,过程异常地惊险。蓝月帝国能够最终以大胜收场,众多历史及军事学家纷纷归结于这是吉乐所率的十万铁骑及时出现的结果。在吉乐赶到战场之前,女王所率的蓝月大军已经与五国联军鏖战了近四个时辰。可以说,双方将士的体能和意志全部到了崩溃的边缘。而那时只要战场之上任一方得到一些补缓,便能彻底击垮一方。因此吉乐如及时雨般出现的那一刻,整个战局的结果就有了结论。 与周坤等人相遇后不久,吉乐一行便接到了来自丝城方面的消息,说女王亲率大军赶赴丝城,这使吉乐等人意识到,蓝月帝国的局势远比他们想像的要严峻得多。而魏莽与欧露枣更是认定,女王对上经验老道的奥玛里维,是凶多吉少。 听闻唐昭娴也在援军之中,吉乐对她的安危担忧不已,在与麾下众将士商议过后,他决定取消回香城休整的原定计划,率领大军马不停蹄地赶到丝城。 周坤所率的交流团全部跟随大军前行,交流团的成员几乎是些年轻气盛的热血青年,知道大军是要增援被围困的帝**队后,在法宁-塔扎尔表率下,当场都踊跃地加入了蓝月军队(林珠与燕雪妹除外),前去保家卫国。 蓝月帝国在帝国南北两线年年用兵,历来提倡帝国臣民踊跃参军。帝国规定,臣民年满十六岁的都可加入军队(吉乐完全是个例外),对于还在读书的学生,其参军之后可以保留学籍,既可在军伍之中边服役边自学,在军队之中便可毕业(相应的,学校对服役学生的考核,要比在校学生宽松许多,这也是帝国鼓励臣民参军的举措之一),又可在退伍之后继续返回校园深造。 对于学生提出的参军的请求,分别为两校校长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