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龙佩_第六章苦行禅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苦行禅师 (第11/15页)



    金竹禅师听完这段惊人的故事,不觉长叹一声道:“武林奇人异事多至不可胜数,而且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即以此事而论,云天一鹤武功已至化境,而元雾真君则更高不可测,至于那位天惠真人则已是仙侠一流,不可同日而论了。泰山派发生这种惨剧,我那结义兄弟,想必心痛欲死,惟九痴上人论武功比云天一鹤虽觉稍高一筹,但与那元雾真君相比,则仍相差极远。目前侠义之士能和这魔头作对手的,可以说找不出来,邓珏贤弟这杀父之仇还真无法可报呢!”

    太虚笑道:“天道往还,报应不爽,元雾真君若果怙恶不悛,武林中自有制他的人,你我倒不用担心呢!”

    他们彼此边吃边谈,直至尽兴而罢。

    第二日,戴伯阳就在金竹寺正式拜过了两位恩师,开头三年,留住金竹寺,由禅师传授他武功本领,太虚与禅师订过了约期,又把自己的徒弟叮嘱一番,而后腾空遥飞昆仑而去。

    伯阳送别了恩师,即返回自己的室内,想到父母双亡,青梅旧友也做了佛门弟子,自己一身,已毫无挂碍,自应专心致志锻炼师父武功,并潜心于佛家真谛。皇天不负有心人,他这番心愿,果然获得补偿,此为后语,暂不细表。

    戴伯阳在金竹寺锻炼金竹禅师所传授的各种神功绝技,他心无外骛,既不一曝十寒,也不cao之过急,故进境之速,往往出于禅师意料,他对佛经用功至勤,理解力也极高,每于佛经中旁通博引,获得了不少佛门真谛,金竹禅师暗中勘察,见他诚信笃厚,用功维勤,于是另眼相看,任他在寺中自由自在,练武功,研佛学,丝毫不加拘束。

    每日清晨,伯阳一起床就在竹枝梢上锻炼轻功,这次碰巧被风吹断了十余根口径很大的竹子,其中一根竟有斗大粗细,竹子倒了并不为奇,奇的是倒下的那根竹子似乎光华隐现,这一下引动了伯阳的好奇心。他跳下竹枝梢儿,仔细打量了竹子几眼,却看不出有何奇特之处,待腾身空际,那碧绿光华又映入眼帘,这一下,伯阳已知道这特大的竹子内一定藏有很稀奇的神秘的东西,他就着断处一看,不觉大喜若狂!

    原来倒下的那段竹子里面却藏了一根小竹,碧绿的光华却似那根小竹之上发出,伯阳伸手入内拿着小的的一端使劲一拖,很容易就把它取了出来。这段小竹子色作碧绿,沉重异常,看情形却是一根绿手杖,杖身上刻着一十三个蝇头小字:即慈航成普渡,玄玉祛群魔,无量佛!

    伯阳把这两句话只细细地推敲一番,却得不着要领,也就不去管它,因为得了这根手杖,等于解决了自己的兵器问题。金竹禅师杖法精奇,曾用杖和太虚长老的剑激战了一昼夜,而今自己得着了这根奇异兵刃,教他焉得不喜?他拿着这根竹杖,兴冲冲地走到竹叶僧的房中,竹叶僧这时刚做完了功课,一见师弟入内,忙笑迎着道:“师弟满脸高兴之容,不知有何喜事?”

    伯阳把手中竹杖递将过去,并笑问道:“师兄,你通今博古,可否见告小弟这是一根什么竹杖?”

    竹叶僧接过竹枝,很奇特,这根杖径口不过寸半左右,而且又是竹子的,按道理应该很轻才对,但事实不然,它不但重,而且比同样长短大小的铁杖还重,杖的颜色就象普通生长的竹子,上端生得形似莲花,杖身上除刻着十三个蝇头小字外,并且满有鳞形的花纹与各种奇异的符录,光华隐现,一望而知是件异宝。竹叶僧满脸严肃,将竹杖仍交还了师弟,并说道:“恭喜师弟获此奇珍,愚兄虽不知此杖出处,但能断定它是一件佛门降魔至宝,此技也可能关系着师弟的一生,宜妥为珍藏,一点也大意不得呢!但不知师弟从何处得来?”

    伯阳将得手杖情形-一对师兄说了,只听得竹叶僧称奇不止。

    早上必须朝拜师父一次,两人计算禅师此时打坐已完,于是由伯阳携了竹杖,拟动问师父,请示此杖的出身来历,到了禅房,奇异的是禅师犹在定中,两人拜了一拜,双双侍立身旁,过了很久,禅师始睁双眼,望着两人微笑道:“你两人急欲知道天龙竹杖的来历,是吗?”

    竹叶僧与伯阳两人见师父竟能先知,不觉心中一怔,两人同时一笑道:“师父能于定中默察未来,道力真高!弟子等所知太浅,对宝杖的来历一点也不知道,尚祈明示,以广见闻!”

    禅师笑道:“这天龙竹枝原是佛祖成道时降魔之宝,这竹子是雪山异产,佛祖道成之后,此宝却流落人间,唐代有一高僧,于无意间获得此宝,还另外得了件宝物,不想他却把此宝留在金竹寺中。伯阳既有此缘分,更应兢业自勉,否则,失去仙缘,至为可惜!”

    伯阳忙跪在座前恭领训谕,并向禅师请求道:“弟子满身罪孽,无法解脱,竟日惶惶,早欲置身佛门,又恐缘乏三生,被我佛摒诸槛外,今得我佛竹枝,向道之心益坚,望师父答允为弟子剃度,俾早日能身入佛门,则恩同再造,德佩终身矣!”

    金竹禅师欣然答允,告诉他只要太虚长老来到本寺之日,两人即同为他剃度,引他身入佛门,此时只管用功,不必记挂此事。伯阳心中大喜过望,拿着手杖与师兄一同辞了出来。

    不两月,大虚果从昆仑来到金竹寺中,看望老友与徒弟,金竹禅师将伯阳心意告诉了他,当日两人即予伯阳剃度,法名苦行,一位青矜子弟从此却归向了佛门,也实非人始料所及了。

    三年期满,苦行和尚已得了金竹禅师的全部真传。大虚长老特来金竹寺亲自接他,临走时,金竹禅师特送他锦囊两个,并注明了开拆日期,苦行谢过了师父,又拜辞了竹叶僧,遂与太虚和尚一同上了昆仑。

    昆仑十载,苦行和尚在太虚长老培育之下,遂有青出于蓝而反胜于蓝之势。他因为得了两派真传,遂以昆仑心法为主,金竹禅师的心法为辅,锻炼那玄门功力,他天资既高,用功又勤,故在昆仑五子之中,可以与那功力最深入门最久的大师兄却尘子分庭抗礼。不久金竹禅师与大虚长老相继西去,竹叶僧继承了金竹衣钵,而他承受了太虚绝传。一晃又是十余年,为了挽救武林劫运,锻炼神功,他经常闭关不出。

    一天,却尘子却特地招呼他到练功房内一谈,苦行见他形色严重,知道一定有很重要的事情,晚间禅师到了师兄云房之内,见过礼含笑说道:“师兄有何见谕?”

    却尘子满脸严肃,对师弟幽幽一叹道:“我昆仑派劫运当头,掌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