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1 (第2/5页)
也太过恭谨了些,但是为人老实忠厚。” 卫子夫赶紧拜谢,道:“奴婢替弟弟谢过陛下。卫青嘴笨了些,学识差了些,但是胜拳脚功夫不错,也忠心,希望不会惹陛下不。” 刘彻摇手,道:“他好得很,皇后眼光不差,当初皇后给朕引荐,朕还半信半疑来着,如今看来,学识也不差,当兵知道兵法就行了,别字儿认识不认识两可。” 卫子夫哪成想卫青变成了皇后娘娘给陛下引荐,心中有些不,皇上说三句话,两句半会拐皇后身上,恐怕自己想要往上爬,有皇后一天,就是难上加难。 第二日刘彻早起之后就准备去朝议,嬴政也起了身,让楚服给他准备了正式衣服,要去太皇太后东宫走一趟。 嬴政到时候,就看见里面还有人,正是王太后无疑了。 太皇太后笑道:“今儿热闹,都到老身这儿来了?” 老太太虽然看不见东西,但是嬴政仍然笑着走过去,给她请安。 太皇太后招了招手,道:“别跪别跪,你身子要紧,来阿娇,坐外婆身边儿来。” 嬴政应了一声,走过去,王太后虽然也坐着,却是侍女给拿来软垫,放了殿上,而嬴政却可以和太皇太后一起坐凤坐上。 东宫历来都是太后住地方,但是王太后却一天也没有住过,那是为什么,因为太皇太后还健,怎么可能让太皇太后给自己腾地方。 东宫气派还其次,别管有没有自己住舒坦,但那就是权力地位象征。 王太后没有坐过凤坐,嬴政却坐过,她如何能不生气。 有太皇太后,王太后又不能发作,乖得像只猫一样,穿得也朴素,说话做事也小心谨慎,眼睁睁瞧着嬴政走过去。 太皇太后道:“,再拿软垫子来,太硬了,别硌着。” 她说着,侍女赶紧拿过来软垫,放凤坐上,这才让嬴政坐下来。 太皇太后笑道:“皇上开朝议,咱们这儿就差你母亲那丫头,就也开个会议了。” 王太后一听,心中一提,赔笑道:“我听说皇上召集了大臣开朝议,就怕太皇太后您心里头生气,皇上他还小,也不是故意惹您不痛,怕是他把廷议给听成朝议了。” 太皇太后哂笑了一声“他小?他不小了,心比谁都大。” 也不给王太后面子,说罢了顿了顿,又道:“你们知道为何先皇不把虎符给皇上么,就因为皇上心太大了,太大了,他需要人辅佐,求贤若渴老身能明白,却着了那些儒生道。虎符可不是小事,皇上万一把虎符给了那帮子儒生,那还了得?天下还不大乱了。” 嬴政听着,敢情自己还没有开口,太皇太后已经把所有人话头都堵死了,言下之意是,皇上不够沉稳,不能拿虎符调兵,这态度已经很明显了,饶是谁也不能多为刘彻说一句话。 其实嬴政并不想为刘彻说话,只是虎符放刘彻手里,而自己是刘彻智囊,显然比放太皇太后手里要强得多,这次是否出兵助东瓯退敌,至关重要。 嬴政明白了太皇太后态度,自然不会开口找不痛,显然不能从太皇太后这里下手。 刘彻下了朝,乘车仗往回去,仍然招了卫青来参乘,方才朝上,自己意思已经表现很明显了,但是大多数人还是人云亦云支持不派兵。 说什么东瓯和闽越都是势利小人,不足为信,他们打仗古来有之,连秦始皇都觉得闽越jianian诈,又是蛮荒之地,放弃了这块地方,大汉就不该为了他们而动兵。 窦婴革去了丞相官位,但是因为是朝议,所以也其中,窦婴主张出兵,毕竟汉室为大国,如果不出兵,会失了大国威严。再者闽越狼子野心,如果不帮助东瓯,东瓯覆灭,再来就会威胁到大汉土地。 有人觉得窦婴讲得对,田蚡却站出来反驳,一时僵持不下,只有一个叫做严助官员表示赞同魏其侯窦婴看法。 朝议下来,刘彻觉得心里头分外不痛,就找卫青过来参乘,准备合计一下。 刘彻道:“眼下如何,朝中大臣多半惧怕太皇太后威严,根本不怕朕想法,太皇太后一咳嗽,屁都不敢放,如今朝议也是不出兵结果,难道朕真要被憋死了?” 卫青道:“陛下…以卑将来看,这次恐怕是不能从太皇太后手里要来虎符了。如果朝议结果是出兵,太皇太后面前还需要费一番周折,何况是不出兵呢。” 刘彻砸了一下车壁,吓外面骑奴和内侍一哆嗦,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刘彻道:“朕难道只能让你领着那七八百御林军长长途跋涉去援助么!朕每日都要问好几百次,这个天下到底是谁做皇帝。” 卫青道:“陛下稍安勿躁,还需要忍耐。” 他们正说着话,马车突然停了一下,刘彻道:“怎么回事?” 内侍扶着车辕道:“陛下,前面似乎是皇后娘娘车仗。” 刘彻一怔,原来是嬴政从东宫出来,正好也路过,就和刘彻车仗对了上。 卫青一听,赶紧从车里出来,拜地上给嬴政请安。 嬴政就见刘彻车仗上先下来了卫青,随即下来了刘彻。 刘彻怕他想歪了,自己可全是冤枉,正和卫青讨论是正经事。 嬴政只是稍微打量了一下卫青,刘彻上前去扶住他,生怕嬴政有闪失,道:“你怎么出来了,从东宫回来?” 嬴政点头道:“刚见过太皇太后回来。” 刘彻一听“太皇太后”四个字,顿时心里一提,想要和嬴政打听下太皇太后口风,只不过又怕这里人多嘴杂,就道:“先回去,小心点儿脚下,你身子不方便,就不要总是出来。” 众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