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6章三喜临门一 (第2/3页)
而言 善谋者亦可授予。不仅如此,曹cao还说,待曹汲出掌诸冶监后,会着手打造第二批刀。不过,不是天罡刀,而是地煞刀…共七十二支,与天罡相合,凑足天罡地煞之数。 当然了,地煞刀的地位,似乎在天罡刀之下。 于是这一流谋者图天罡,二流谋者思地煞。可以说,如今曹cao麾下的所有人,都盯着这一百零八个…不,是一百零七个名额。 “主公,陈登为广陵太守,虽能牵制虓(音肖)虎,然毕竟是徐州望族,未必肯真心效力。” 朝会商议完毕之后,便有人站出来说话。 虓虎,就是吕布。 这人说的倒也没有错,陈登身为徐州顶级门阀,若说他一心为汉室,估计连他自己都不信。 他所谋的,首先是家族利益。 曹cao拜陈登为广陵太守,不无离间吕布和陈氏宗族关系的心思。 听闻之后,曹cao也深以为然。 他是官宦子弟,自然清楚这些门阀世族的想。世族子弟,以家族为先。又有几人,会一心为国?当然,也不能说完全没有。至少这大堂上,就有一人心中无私,忠于汉室的世家子弟。 曹cao,偷偷地扫了荀彧一眼。 “文若,你以为如何?” 荀彧睁开眼,不急不缓道:“主公既启用陈元龙,信他又有何妨?陈元龙是聪明人,当知那虓虎,并非明主,否则他父子大可不必阻拦吕布与袁术结亲…不过主公若想谋划徐州,如今倒也合适。” 曹cao微微一笑“当如何谋之?” “颗命一人前往广陵,站稳脚跟,如此,一方面可节制陈登,另一方面,也可以监视下邳。” “奉孝以为如何?” “文若之言,大善。” “那派何人前往,又如何立足?” 荀攸突然抬起头来,沉声道:“我曾听说,海西自兴平二年,便盗匪不绝,混乱不堪。当地豪族,与山贼勾连,三名县令再海西,离奇被害,至今仍无找到凶手。陈元龙此前也曾提及海西,曾言海西混乱不堪,无人愿往。主公何不派人前往,若海西大治,即可立足。” “海西?” 大堂上,众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曹cao沉吟片刻后又问:“公达可有合适之人?” 海西,地处徐州治下,位于广陵、下邳和东海郡三地交界。如今的问题是,徐州虽然名为汉室领土,可曹cao却难以掌控。吕布自五月大胜袁术后,实力也随之暴涨。他本就是能征惯战的猛将,身边又有高认为他出谋划策,帐下更有猛将冲锋陷阵,曹cao也不要三思后行。 派人去海西,等于在徐州铆下一颗钉子! 但这颗钉子…却着实不好做。 不仅仅是要节制吕布的动作,还需要承受当地豪族的压力。 曹cao不由得陷入沉思,他帐下能人无数,究竟派谁去,才算合适呢?去海西的这个人,首先是他信得过的人;其次,这个人要有能力,有手段;同时名声还不能太响,否则就会引起当地豪族以及吕布的关注。这样一个人,的确不太容易找到。曹cao手下能人不少,但要完全符合条件,一时间还真就想不太明白。手指,轻敲围栏,曹cao的目光,环视大堂。 “主公,晔荐一人,可当重任。” 司空仓曹掾刘晔起身,躬身回答。 曹cao连忙问:“子扬所荐何人?” “便是那乘氏令,梁习。” “梁习?” 曹cao有些疑惑,扭头向董昭看去。 董昭连忙道:“主公莫非忘记了?梁习原本是陈郡主簿,主公去年将他征辟,先为漳长,后任乘氏令。这大半年来,梁习再乘氏所做不差,颇有治名。子扬所荐,倒也的确适合…” 董昭和刘晔,都表示了对梁习的支持。 曹cao也非常心动。 他刚要开口表示同意,却见荀彧起身“主公,梁习才情卓绝,的确是合适人选。然则他才到乘氏半载,政令方行,便匆匆调往他处,于乘氏空无益处。梁习往海西,谁可任乘氏?” “这个…” 荀彧所言,也颇有道理。 这牵扯到一个政令统一的问题。梁习再乘氏刚站稳脚跟,政令刚梳理通畅。如果换一个人,谁又能保证,会继续执行梁习的政令?朝令夕改,是一个大忌。就比如说,梁习再乘氏,提倡开垦荒田,底下的人刚开始执行,梁习就走了;换一个人前来,说不定会是另一种执政思路。也许他不赞成开荒,而提倡做其他的事情。那之前开垦的荒田,也就是等于无用。 荀彧说的这种情况,不是不可能出现。 乘氏位于巨野,是兖(音眼)州重地。曹cao虽说将根据地转到了豫州,但是对兖州,依旧保持重视。 毕竟,兖州是他起家之地。 “文若,那你以为当如何?” 曹cao看着荀彧,沉声问道。 “彧亦有一人推荐。此人于资历,或许比不得子虞,才学也稍有不足。不过出镇海西足矣。” “文若所荐,何人?” “此人名邓稷,字叔孙。” 邓稷? 对于大堂上的大多数人而言,邓稷是个非常陌生的名字。 曹cao也觉得好奇,扭头向董昭看去。 董昭也是一怔,在曹cao耳边轻声道:“邓稷,就是曹隽(多音俊,卷)石之婿。” 曹cao不由得恍然,连连点头。 怪不得这个名字听上去有些耳熟,原来是哪位独臂参军。独臂参军之名,还是从夏侯衡曹休那边的来。典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