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在那白为爱而生的年代 (第2/2页)
到他们家中走动的人口就渐繁了起来。 1947年,2月底“二·二八事变” “二·二八事变”的发生其实源自台湾光复,当时的年轻人虽有素朴的社会主义思想,却也未对国民党失去信心,光复后不久陈仪就任台湾行政长官公署,战胜的国民党军亦未到台湾,接着物价飞涨,军人借身份之名对人民频频欺侮,于是台湾的知识青年便在不同乡县各自组成不同的治理台湾的组织。 这段时期到“二·二八事变”的当中,基隆中学学生上街游行纪念“五四”却受到警察、特务殴打,各地的反抗活动也涌起或屡被阻扰。 学生反对内战,反对美帝干涉中国内政,要求和平的气氛越来越烈,国民政府的贪污,物价飞涨,缉捕人员的暴力也跟着高涨。 到2月27日,国民党的“缉私”人员数人在淡水一代取缔“走私”时向一个妇女烟贩施暴,并夺走其身上所有香烟现款,引起过路群众不满,赤手空拳与其搏斗,并在晚上9时,包围了警察局,民众对于政府的不满终于暴发。 2月28日,愤怒的人群要求全省加入与国民党政府斗争,到处罢工、罢课,这完全是对当时体制的失望,却在未来的历史中屡屡被误以为本省人欺打外省人的省籍争斗。 下午,发布戒严,国民党到处射杀路人,宪兵队分乘卡车在铁路局前向群众猛烈扫射。 一直到深夜,枪声都仍在四处响起。 1947年3月,白色的年代。 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了“杜鲁门”主义,以反苏为主提出“支持各国自由”的口号。 国共内战炽烈,3月9日台湾宣布戒严法,屠杀仍在进行。 1948年,钟浩东办《光明报》,为启蒙一般民众对祖国的政治认识。 年底,大陆局势急转直下,一般都认为国民党一定会垮。 1949年,上海失守,蒋氏父子退守台湾。 8月,一场大逮捕展开。 《动员临时激乱条款》强行推出,所有左翼思想的书籍。人士都严格查禁,反共体制建立。 8月底蒋碧玉及其妹被捕,在台北青岛东路的军法处,蒋碧玉亲眼看到钟浩东身被两个难友搀扶走过押房,他身上伤痕无数,眼球黄肿,头上扎着毛巾,显然吃足了刑求的苦,这时蒋碧玉才知道港东原来早被逮捕了。 1950年,韩战爆发,美国策划了全球性的反共大协作体系,台湾亦是其支援反共的盟友之一。 1950年的10月14日,军法处来人通知,要蒋碧玉家人到殡仪馆领尸。 棺材是公家的,殡仪馆却大敲竹杠,要价70O多,meimei只好回家拿钱。 浩东的尸身领回后,才发现棺板间夹着两封遗书,一封是给母亲的,一封则是留给蒋碧玉的。 《动员临时条款》压抑了所有的热情,白色恐怖蔓延全岛,一直到1984年12月最后两个5O年代的终身监禁犯才在坐满34年又7个月以上的牢刑才被放出。 回到台湾,电影到2月上旬补拍了一天戏才算正式杀青,我的舅父打电话给我,说“二·二八”的受难家属各自结合起来要求政府道歉、赔偿,他问我:“要不要一起加入?” 我母亲的父亲,也就是我阿公,基隆市参议会副议长,在当时被开了六枪,尸体弃人基隆河,我的母亲,我们的家族,曾经是教科书上万恶不赦的共匪。 反共大陆是什么?台湾独立又是什么,还不是中国人杀中国人的借口。 我拒绝了参加,我舅舅说他了解。 代表国民党的李登辉先生终于正式为“二·二八事件”向国人道歉。 电影拍完了,历史过去了,苦的苦,散的散,再追究又如何? 拍这样的电影,不是为了仇恨或讨回什么,任何一个国家的成形都流过血,如今连德国都统一了,只剩下个老中国和狂乱的台湾岛,拍这样背景的电影,只是为了提醒现代的我们,记取老教训,不要再互相残杀了。 外省人也好,本省人也好,省籍原本就不重要,我们有经济能力去援助第三世界的难民或儿童,却无法将自己国土的人视为平等,难道那个年代的苦难真是虚惊一场? 结束了电影,透过蒋和梁,我省视了这个身为叨年代的自己。 不停的玩着媒体游戏,追逐金钱,在理想和功利问患得患失,我们的心在哪里?生命的存在到底为了什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