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二十八 (第2/3页)
帝避之而过,后劳勉之。位给事黄门 侍郎、卫将军,右光禄大夫,卒。谥曰文侯。 元弼,字辅宗,魏司空晖之子。性刚正,有文学。位中散大夫。以世嫡应袭先 爵。为季父尚书仆射丽因于氏亲宠,遂夺弼王爵,横授同母兄子诞,于是弼绝弃人 事,托疾还私第。宣武中为侍中,弼上表固让。入嵩山,以xue为室,布衣蔬食,卒。 建元元年,子晖业诉,复王爵。永安三年,追赠尚书令、司徒公,谥曰文献。初, 弼尝梦人谓之曰:“君身不得传世封,其绍先爵者,君长子绍远也。”弼觉,即告 晖业,终如其言。 元韶,字世胄,魏孝庄之侄。避尔朱之难,匿于嵩山。性好学,美容仪。初, 尔朱荣将入洛,父劭恐,以韶寄所亲荥阳太守郑仲明。仲明寻为城人所杀,韶因乱 与乳母相失,遂与仲明兄子僧副避难。路中为贼逼,僧副恐不免,因令韶下马。僧 副谓客曰:“穷鸟投人,尚或矜愍,况诸王如何弃乎?”僧副举刃逼之,客乃退。 韶逢一老母姓程,哀之,隐于私家十馀日,庄帝访而获焉,袭封彭城王。齐神武帝 以孝武帝后配之。魏室奇宝,多随后入韶家。有二玉钵相盛,可转而不可出;马瑙 榼容三升,玉缝之。皆称西域鬼作也。历位太尉、侍中、录尚书、司州牧,进太傅。 齐天保元年,降爵为县公。 韶性行温裕,以高氏婿,颇膺时宠。能自谦退,临人有惠政。好儒学,礼致才 彦。爱林泉,修第宅,华而不侈。文宣帝剃韶须髯,加以粉黛,衣妇人服以自随曰: “我以彭城为嫔御。”讥元氏微弱,比之妇女。 十年,太史奏云:“今年当除旧布新。”文宣谓韶曰:“汉光武何故中兴?” 韶曰:“为诛诸刘不尽。”于是乃诛诸元以厌之。遂以五月诛元世哲、景武等二十 五家,馀十九家并禁止之。韶幽于京畿地牢,绝食,啖衣袖而死。及七月,大诛元 氏,自昭成已下并无遗焉。或父祖为王,或身常贵显,或兄弟强壮,皆斩东市。其 婴儿投于空中,承之以槊。前后死者凡七百二十一人,悉投尸漳水,剖鱼多得爪甲, 都下为之久不食鱼。 赞曰:元氏蕃炽,冯兹庆灵。道随终运,命偶yin刑。 译文 元坦,祖父是魏献文皇帝,咸阳王元禧的第七个儿子。元禧被杀后,兄元翼、元树等五人相继南逃,所以元坦得以继承王位,改封敷城王。永安初年,恢复本来的封爵咸阳郡王,几次升任为侍中。庄帝从容地对他说:“你的才能不像荀、蔡,中年屡经变迁,过去从小生长在朕家,所以有越等授官。”当初元禧死后,众子穷困,元坦弟兄被彭城王元勰所收养,所以有这样的话。 孝武初年,他的哥哥元树被抓获。元坦见元树年长而且贤能,怕他取代自己,暗中劝朝廷按照法律杀掉他。元树知道遣件事后,流着泪对元坦说:“我过去因为家难,不能死,在江湖上依附别人生活,受命于人。现在回来,不是因为要履行君臣之义,而是求活命罢了,难道还希望荣华富贵。你为什么恣意猜疑,忘记兄弟之义,身体魁伟,无善可言。”元坦脸变色而离去。元树死,竟然不来哀悼。 元坦历任司徒、太尉、太傅,加授侍中、太师、录尚书事、宗正、司州牧。虽然俸禄丰厚,职位尊贵,却贪婪更加厉害,卖官鬻爵,贪脏枉法,完全没有法纪。被御史弹劾罢免官职,以王爵归宅第。不久起用任特进,出为冀州刺史,专断执拗,聚敛财富。每当百姓交纳赋税,除正税之外,另先索取绢五匹,然后接受。生性喜好畋猎捕鱼,没有一日不去,秋冬季猎取雉兔,春夏季捕鱼捉蟹,养的鹰犬时常有数百头。自称宁可三天不吃饭,不能一天不打猎。入朝任太傅。齐天保初年依据条例降低爵位,封新丰县公,任特进、开府仪同三司。因为儿子世寅与通直散骑侍郎堑贵平乘酒醉诽谤朝廷,妄说圆谶隐语一案的连坐,主管官吏奏判死罪,韶令一起宽恕了他们。元坦发配北营州,死在配所。 元斌,字善集,祖父为魏献文皇帝。父亲高誊王五雍,跟随孝庄皇帝在河阴遇害。元斌少年时世袭祖爵,历任侍中、尚书左仆射。元斌仪貌美丽,性情宽和,居官慎重,很为齐文襄喜爱赞赏。查型呈初年,依据条例降低爵位,为高堡鳄公,授任右光禄大夫。二年,跟随文宣征讨契丹回来,至白狼河,因罪赐死。 元孝友,祖父为魏太武皇帝。兄堕进王五盛没有儿子,让耋互继承爵位。几次升任为涂业刺史,为政温和,好行小惠,不能作到清白,而又无所侵犯,百姓也因此感到便利。魏静帝在华麸宴请文襄帝,垄直乘醉自夸,又说:“陛下答应赐臣日能。”帝笑着说:“我常听说王自称清廉。”文襄帝说:“临淮王奉皇帝之命免除罪遇。”于是君 臣都笑而不怪罪。孝友深明为政之道,曾上表奏日: 按照法令制度:一百家为党族,二十家为间,五家为比邻。一百家之内,有头领二十五人,人力、物资的征集调遣全免,苦乐不均。羊少狼多,又有蚕食。这种情形为害已经很久了。京城诸里巷,有的七八百家衹有一个里正、二史,众事无缺,而何况外埠州县呢?请按旧置三正之名不改变,而以一百家为族,一族分四间,一间分二比。总共每族减少十二个壮丁,征收户调十二匹丝绢绵。大略现管之户应当共有两万余族,一年交出丝绢二十四万匹。十五名壮丁出一名服役的士兵,总共得一万六千兵。这是富国安民的办法。 古代诸侯娶九个女子,士人有一妻一妾。《晋令》:诸王娶妾八人;郡主、侯,妾六人。《官品令》:第一、第二品有四妾,第三、第四品有三妾,第五、第六品有二妾,第七、第八品有一妾。所以女子教化得以培养,后代广多。后代多就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