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三十一 (第3/5页)
“暇”乃后人所改,北本、汲本又据传本北史改此传,今从三朝本。 [四] 虽非猘亦无损 诸本无“非”字。北史卷二四、册府卷九○五一○七二五页、通志卷一五三有。按文义当有“非”字,今据补。 [五] 天保享祚东宫委一胡人至其可得也 北史无异文,通志卷一五三?王晞语远为详备,今转录于后:“天保享祚,〔左右无柱石之材,〕东宫委一胡人,〔令习鞭辔,自幼而长,不闻雅正。〕今卒览万机,驾驭雄桀。如圣德幼?,未堪多难,〔殿下宜朝夕承旨,〕而〔勿〕使他姓〔贵戚〕出纳诏命,必〔致矫弄,〕权有所归。殿下虽欲守藩职,〔乐为善,〕其可得乎?假令得遂?退,自审家祚得保灵长不?”以上方括号内文字皆此传北史同所无。两相比较,此传载王晞语六十七字显为删节上引文而成。并且删节还不甚恰当,例如“勿使他姓贵戚,出纳诏命,必致矫弄,权有所归”,删去了“勿”字和“致矫弄”三字,和原意便大有出入。“他姓贵戚”指杨愔、可朱浑天和、燕子献,三人都是高欢女?“贵戚”二字也不宜删。通志?北齐事溢出北史文句通常即本北齐书。疑此传在南宋时尚有北齐书原文,郑樵得取以入通志。 [六] 王曰我安敢自拟周公 通志卷一五三此句上有:“他日,王又问晞曰:『外人有何议论?』对曰:『见源文宗云:录王宜居内夹辅,不可出外。又阳休之亦云:昔周公朝读百篇书,夕见七十士,犹恐不得人。录王何所嫌疑,乃尔不接宾客。』”此六十七字也不见此传及北史。通鉴卷一六八五一九六页有此纪载,而文字不尽相同,云:“或谓演曰:『鸷鸟离巢,必有探卵之患,今日王何宜屡出!』中山太守阳休之诣演,演不见。休之谓王友王晞曰:『昔周公朝读百篇书,夕见七十士,犹恐不足,录王何所嫌疑,乃尔拒绝宾客。』”通鉴此段移在高演和王晞问答之前,次序不同“或谓演曰”几句采自北史孝昭纪,阳休之的话全同通志,?只说休之告王晞如此,不云晞告高演。疑通志出于北齐书,通鉴则综合三国典略之类,有所增损。 [七] 还至?乃延晞谓曰 通志卷一五三作:“还?州,及至,延晞内斋,谓曰:『近人说吾在京举措何如?』晞曰:『伏闻殿下精诚感天,诛五罪而天下服。往日奉辞,恐二仪崩坠,何悟神武潜断,朝廷廓清。』”然后接上“王曰:『不早用卿言』”云云。上多“内斋”二字,下自“谓曰”以下四十六 [八] 贵贱齐衰 北史卷二四“齐”作“等”疑北史是。 [九] 百官请建东宫?未许 按此下称王晞“就东堂监视太子冠服,导引趋拜,为太子太傅”,和“以局司奉玺绶”,都是?立皇太子的仪节。如太子未立,何以忽授王晞太子太傅之官?王晞奉什么玺?都不可解。此句下必有脱文,北史已然。 [一○] 时二人奏车驾北征后人言阳休之王晞数与诸人游宴 三朝本、北本、汲本“奏”作“奉”南、殿、局三本及北史卷二四作“奏”又北史无“人言”二字。按若是裴、蔡“奉车驾北征”,阳、王被责又由于“人言”,则此事与裴、蔡毫不相干,何须在上面特别记使二人“伺察?下”的事。知作“奏”是。今从南本。 译文 王昕,字元景,北海剧县人氏。六世祖猛,秦苻坚丞相,定居于华山。。城。父云,在魏朝做官,有声望。 年轻时昕勤奋读书,太尉汝南王悦用为骑兵参军。旧制:王出门游射,骑兵参军着武服持刀陪侍,但昕却从来没有加入到这样的行列之中。悦嗜好逸游,有时会纵马奔驰两天两夜,昕则半途返回。悦就命令昕骑马在前,并亲自为他驱策。昕丢掉缰绳,任马奔跑。帝的近臣说昕狂妄放纵。悦说:“王府的希望就寄托在此贤身上,我们就不要责备他了。”悦几次将钱抛撒在地上,命令僚佐们争抢,惟有昕站立一旁,不为所动。悦又散银钱,用眼神示意昕,昕才拾起一枚。悦与僚佐们饮酒,站起身想移动一下座椅,人们争抢着帮忙,昕却站在一旁观看。于是悦变了脸色,说:“我是帝孙帝子帝弟帝叔,今天设宴,亲自动手搬凳子。你是什么人,如此傲慢!”昕回答说:“元景地位低下,没有必要让殿下看到他的身影,哪里还敢以亲王僚佐的身份,从事厮役们的工作!”悦听了他的话,表示了歉意。赴宴的人们毫无顾忌地大吃猛喝,昕最早离席,躺进闲室,悦多次召请,他也不去。悦就亲自跑来喊他:“满腹才能却轻视府主,这算得上仁吗?”昕说:“商纣王沉湎于酒,其灭亡就是迅速。府主自己不注意,小小的僚佐怎能承担其罪责?”悦大笑着走了。 迁东莱太守。后来吏部尚书李神俊上奏说:“近世多有变故,常侍之职也就没有了限额,今天请让王元景等人做常侍,定员八人。加金紫光禄大夫。”魏孝武帝有时袒露上身,与近臣嘻戏游玩,每当看到昕,马上穿衣正冠而复常态。昕身体肥壮,遭遇父母之丧后,便一直瘦骨嶙峋。杨忄音尊崇他的品行德业,作为自己的师表。迁秘书监。 昕年轻时和邢邵都是元罗的宾友,他做东莱太守后,邵全家就投奔而来。郡人认为邵是邢杲的从弟,聚集兵士想把他抓起来,昕用身体遮挡住邵,大声道:“你们想抓邢子才,就先杀了我!”邵才免除了一场祸害。 昕喜好清言,词不俗浅。在东莱,抓到了一个杀害同行伴侣的凶手,审问他,却不承认,昕质问道:“那个人死了不能回来,你却安然无恙地返家了,这怎么解释?”邢邵后来拜谒世宗,重复昕说的这句话作为笑乐的材料。昕听到后,特意跑到邵的家里,说:“你不认识造化。”回来对人说:“子才应该死了,我很恶毒地辱骂了他。” 显祖认为昕疏阔放纵,不是济世之才,骂他为“好门户,恶人身”又有人进谗说:“王元景时常嗟叹水运不该断绝。”帝听说后就更加恼怒,便下诏将其流放幽州。后召回,除银青光禄大夫,判祠部尚书事。帝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