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书_卷四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四十 (第3/4页)



    虽然尉瑾在官场上地位显达,但家中却缺少教养,内室污秽yin乱,受到世人的鄙视。但他却能礼贤下士,意图交结名流,却又不加区别。等他做了大官,手握重权。脾气也变得极其暴躁,尚书省内讨论事情的官员,如果违背了他的意愿就瞪眼大骂,不能继续商讨下去。掌握了铨选官吏的大权后,更加骄横狠毒。儿子尉德载继嗣。

    冯子琮,值都人,是寸艳国君遇毖的后代。他的父亲运动,曾为度支郎中。王签本性聪敏,博览群书,被卢塞任命为领军府法曹,主管机密,同时协助管理库部。有一次肃宗检查记事的文书,试着让子琮口头陈述,他都能背着回答上来,没有任何遗漏。子琮的妻子是胡皇后的meimei。后来升任殿中郎,加授东宫管记.又奉另外的诏书,命他和胡长粲共同辅导太子,改任庶于。

    天统元年,世祖惮位给后主。世祖来到正殿上,对于琮说:“年少的国君周围应该有正直的大臣辅佐,因为你心地正直,所以今天我把国事托付给你。”任他为给事黄门侍郎,领主衣都统。世祖在晋阳,仍然住在以前的宫殿,后主没有另外的住所,就命子琮监造大明宫。建成后,世祖亲自来巡视,责怪修造得不够宏伟壮丽。他回答说:“皇上年纪幼小,承袭了君位,希望能督促他行为节俭来昭示给别的国家。况且这座宫殿北面和您的住所相连,也不应该过分高大雄伟。”世祖对他的回答很赞赏。

    仆射扭±闻原先一直侍候病情,世祖去世后,连续三天秘不发丧。子琮问和士开这样做的原因。和士开引证神武帝、文襄帝去世时秘不发丧的旧例,认为皇帝年纪幼小,恐怕王公贵族会有篡夺帝位之心,想把贵族大臣都召集到凉风堂,再和他们详细商议。当时太尉录尚书事趟叠廷直纽原先也一直住在宫内,参预谋划宫内事务,王壁平时知道和±翅很顾忌直塑和领军堕进王娄定远,恐怕和士开会假托皇帝的遣诏,让产壑就任外职,夺取娄定远的职权。便回答说:“刚去世的世祖皇帝,是神武帝的儿子,现在的皇帝又是先皇传位的,群臣的富贵都是出自皇上父子的恩德,衹要你不改变大臣的权力地位,王公以下的人一定不会有什么别的奢求。时代不同事情也发生了变化,过去的朝代不能和现在相比。况且你已经不出宫门几天了,皇上去世的事,到处都在传扬,长时间不发丧,恐怕会有别的变故。”于是发布皇上去世的消息。

    互主遥因为工签是太后的妹夫,担心他会协助太后干预朝政,就劝说高散与和士开使子琮离开京城,任命他为郑州刺史,并且命他立即赴任。王珪出任刺史,并非是后主的本意,诏旨下达后皇上很眷顾他,特地赐给后部鼓吹,增派五十名士兵,并且听任他带着东西通过关卡上任。不久,太后为齐安王纳子琮的大女儿为妃子,子琮因而请假来到邺都,于是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子琮的妻子倚仗是太后的meimei而放纵,公然请托,接受贿赂,太守和县令的任命,先要确定财帛的多少,然后才上奏给皇上。所奏之事,都能允准。子琮对妻子行为也不加禁止。不久升任尚书右仆射,代为选拔官吏。和士开任要职很长时间,子琮一直依附他,卑躬曲膝,凡事都要禀报。士开的弟弟士休和卢氏结婚时,子琮到处检查奔走,与士开的幕僚没什么两样。当时内官的任命都是由士开启奏皇上,而子琮依仗自己是皇亲并且兼选官吏,就自己独揽大权,和和士开产生矛盾。琅邪王高俨杀士开时,子琮也参预其事。在内省把他绞死。子琮稍微有点识别人才的能力,等他地位日渐尊贵,完全改变了过去的心志,提拔一些不正之人,把他们当作深交。放纵子弟,授予宫职也不依照正常秩序,而且专门和上层人物缔结婚姻关系,照例许给他们官位,十来天就可以实现。他的儿子冯慈正。

    赫连子悦,字士欣,是勃勃的后代。魏永安初年,因军功被任命为济州别驾。高祖起兵时,侯景为刺史。侯景本来是尔朱荣的心腹,子区劝说侯景起兵,侯景听从了他的建议。子悦被任命为林虑太守。世宗去晋阳,路上经过这裹,问他有什么不便之处。子悦回答说:“临水、武宣两个县离郡城很远,山岭重重,坐车步行都很难走,如果划归到魏郡,不仅道路平坦而且近便。”世宗笑着说:“你衹知道要方便百姓,不知道自己的地盘减少。”他回答说:“我所陈述的都是从百姓的疾苦出发,不敢因为贪图私利而违背自己的良心。”世宗说:“你能做到逭一点,很好,很好。”于是下令按子悦的意见执行。在郡任期满后又被征召为临漳县令,以后又任命为郑州刺史。当时塑丛刚刚经历了迥遣年间的大水,很多人都逃散了,子悦亲自去慰问抚恤他们,使得户口比原来有了增加,郑州被治理的成为当时最好的地方。被召入朝廷任都官尚书时,郑州百姓八百多人请求为他树碑颂德,朝廷下韶同意请求。后来又以都官尚书兼管吏部。子悦做官清廉勤谨自我约束,但没有治国之术,也没有什么风度,如何鉴别人才,他也不内行,一旦做了铨选人才的首席官,招来许多人的非议,所以又改任为太常卿,一直到去世。

    唐邕,字道和,太原晋阳人,他的祖先从晋昌迁到这裹。父亲唐灵芝,是魏寿阳县令。唐邕小时候就聪明,有治理天下的才干。太昌初年,有人把他推荐给高祖,命他在外兵曹任职,负责公文案卷。

    唐邕擅长文字和计算,记忆力很强,因为才能出众受到赏识,被擢拔为世宗大将军府参军。世宗去世时,事出仓猝,显祖指挥分派将士,镇定四方,夜裹把唐邕召去调配各方面事宜,片刻之间就已安排停当,显祖很倚重他。显祖连年出塞,必定要唐邕陪同,专门掌管军中机密。见识清楚,领会迅速,从督将以下,军卒以上,他们的功绩缘由,无不熟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