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书_卷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卷六 (第4/4页)

下诏书朝廷内外主管事务的官员从五品以上到三府主簿绿事参军、诸王文学、侍御史、廷尉三官、尚书郎中、中书舍人,每两年内各推举一人。

    冬十月丙子,任命尚书令、彭城王高澈为太保,长乐王尉粲为太尉。己酉,野鸡停留在前殿的庭院裹。

    十一月甲辰,下诏书说:“朕被这种突发的疾病缠身,将不久于人世。现在儿子幼小,不能熟习执政的方法,国家事业重大,理应交给有高尚品德之人。右丞相、长广王高湛穷究精微预测变化,躬行正道位在同宗,是英雄豪杰的期望,天下敬慕,同胞共愿,是家族和国家的依靠,可派遣尚书左仆射、赵郡王高散告知旨意,征召王继承帝位。丧事的礼节一律和汉文帝相同,三十六天后全按公事除丧,陵墓用品,一定从简。”在这之前皇帝身体患病而没有中断听取观览政事,当月,在晋阳宫去世,当时年纪二十七岁。大宁元年闰十二月癸卯,棺椁回到邺城,谧号叫孝昭皇帝。庚午,安葬在文靖陵。

    孝昭帝聪明有见识和器度,沉着持重能作出决断,不可窥伺揣测。身高八尺,腰阔十围,仪表风度,和常人绝然不同。自从位居尚书台,留心执政的方法,熟悉簿册文书,官吏都赶不上。等到登帝位住在宫中,更加刻苦努力。减轻徭役降低赋税,关心人民的疾苦。对内没有个人的宠爱,对外收揽人才,即使是皇后的父亲官位也是特进没有特别。太阳偏西时仍在朝廷处理政事,一定要知道人的好壤,每次咨询身边的人,希望得到直截了当的话。曾经问舍人裴泽外面如何议论朝政的得失。裴泽急急忙忙地回答说:“陛下聪明而最为公正,自然可以远和古代的圣明帝王相比,可是有识之士,都说不足是琐碎,帝王的大度,很是没有得到弘扬。”孝昭帝笑着说:“果然像卿所说的。朕刚开始处理众多的政事,考虑不周全,所以导致了这种情况。这种事怎么可以长久地进行下去,恐怕以后又嫌疏忽遗漏。”裴泽因此受到恩宠优待。他乐意听到自己的过失就像这样。赵郡王高敷和犀狄颢安陪着孝昭帝坐着。孝昭帝说:“须拔是我的堂弟,显安是我姑妈的儿子,今天依照一家人的礼节,不用君臣之间的恭敬严肃,可以说说我的不足。”库狄显安说:“陛下多说假话。”孝昭帝说:“怎么回事呢?”犀狄显安回答说:“陛下以前看见文宣帝用马鞭打人,一直认为不对,可是现在这样做,不是假话吗?”孝昭帝握着他的手表示感谢。又让他有话直接说出来。库狄显安回答说:“陛下太琐碎,身为天子却更像个官吏。”孝昭帝说:“朕深深地知道遣一点,可是没有法度由来已久,将整顿后而达到无为而治了。”又询问王晞,王晞回答的如同库狄显安,都表情平静地接受下来。天性十分孝顺,太后患病,出来住在南宫,孝昭童走起路来脚步歪歪倒倒,面容神色憔悴,睡觉没脱遇衣服,大约将近四十天。宫殿距离南宫五百多步,孝昭帝鸡叫时去,到辰时才回来,来去都是步行,不乘坐车子。太后的病痛略有增加,就睡在门外,饮食药物全都亲自侍候。太后经常心痛得不能忍受,孝昭帝站在床帷前伺候,用手指掐手心,血流出了袖子。同弟弟们相友爱,没有君臣间的隔阂。勇武果断而有计谋,当时国家富裕军队强盛,打算要洗雪神武的遣恨,意图是在乎阳驻留,为征伐作准备。远大的谋略未能实现,可惜啊!

    起初孝昭帝和济南王约定不杀他。等到孝昭童驻在置肠,武旦秘查镇守五聋噬,观察云气预测吉凶的人说三腿有天子的气象。耋堕童一直担心遭南王会重新兴起,于是秘密下毒,济南王不肯听从。就掐住他的脖子杀了他。后来感到很愧疚悔恨。当初遭受内热的痛苦,连续吃了汤药和散丸。当时有个姓赵的尚书令史,在邺城看见文宣帝跟着杨情、燕子献等人向西走去,说要一起报仇。孝昭帝在晋阳宫,和毛夫人也看见了。于是病情渐渐危重。准备了驱除邪恶灾祸的仪式,有时把油煮沸四处洒去,有时拿着火把燃烧着追赶。厉鬼们才出现在宫殿的大梁上,骑在屋栋上,唱着呼喊着满不在乎,没有一点害怕的样子。当时有天狗下来,于是在讲习武功的地方举行仪式镇住它。有只兔子使马受惊,孝昭帝从马上摔下来跌断了肋骨。太后探视伤情,三次问到济南王在什么地方,孝昭帝不能回答。太后愤怒地说:“杀掉了吧?不听我的话,该死啊!”临死的时候,衹是匍匐在床的枕头上,磕着头乞求哀告。派遣使者诏令追回长广王继承帝位,亲笔写到:“应该将我的妻子儿女安置在一个好地方,不要仿效前人。”

    论曰:神武平定四方,威严的权势掌握在自己手上,迁都到邺城以后,虽然有入主持国家的权柄,但发号施令,政事都由自己决定。文宣帝继承宏大的基业,内外协力追随,从朝廷到民间,人心所望。束魏的地方,全国上下乐意推举,不到一个月,就登上了皇位。开始时有心政事,良好的社会风尚井然有序,几年的时间,朝野安宁。他后来放纵饮酒肆意纵欲,猖狂到了极点,昏昧邪恶残忍凶暴,是近代以来没有过的。享用国家不能长久,实际上是由于他的疾病。济南王继承基业,大力革除其中的弊病,风俗教化焕然一新,士大夫们表示幸运。左右大臣辅佐,虽然怀着他们的忠诚,既不能弘扬道德,使最密切的亲戚和睦相处,又不能从长远考虑防护自身,深入谋划保卫君主,该决断时不作出决断,自己得到罪责。臣子被诛杀,君主不久遭受废黜的耻辱,都是用人不当所导致的啊。孝昭帝早就在尚书台,旧时的典章制度通晓明了,官吏之间,没有不托付的。文宣帝崩逝以后,大力革除以前的弊病。等到登上帝位,用心更加深切,当时的人佩服他的精明而讥讽他的琐碎。生性喜欢考察古代,遵循礼仪制度:将要封前代王朝的后裔,并且推重兴学办教的风气,征召杰出的人才,文的武的都会集起来。在当时周氏的朝政已转移到宰相手裹,主将们互相猜疑,情形十分危急,于是关注关右,实际上怀有兼并的意愿,经营策划宏大广远,确实是当代的英明君主,可是上天给的寿命不长久,其中的缘故是什么呢?难道是人间和阴间之间,果然有因果报应,将齐国的基业在逭时中止,皇帝想要扩大它,上天不允许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