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81章最终结局完 (第1/4页)
第581章 最终结局(完) 二沂科再次陷入了危机,普鲁十王国发起的多国合击办代前期取得的战略优势化为乌有,并且各个战场的苏军陷入了包围。 要不是对方兵力不足,苏军只怕要吃个大亏。 英美等国则目瞪口呆,眼看着苏俄在漫不经心之下吃了个大亏,也为苏俄的前景开始担忧。 苏俄空有数百万的陆军,却遭到了7国联合起来的围攻,其中更是有中国这样的庞然大物。 这引起了英美的警惕,即便不待见苏俄,但是中国这个极度危险的国家这个时候冒出来,无疑让他们感到了极大的压力。苏俄被牢牢的牵制住,意味着他们需要独自面对德军。 之前的战事并不顺利,苏俄之前在东线风光无比,但是盟军却在齐格菲防线前吃了不少的亏。 德军顺势攻入了罗马尼亚,短短的几天内进军至敖德萨与苏军对峙,让德国取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敖德萨的苏军兵力并不足,莫斯科连续抽调了两次兵力,赶回伏尔加格勒布防。 这意味着德军将不用因为东线的巨大压力而部署重兵,相反他们可以任凭普鲁士王国在东线的驰骋,他们则回过头来对付盟军。 普鲁士王国发起的联军战役基本开始了相持阶段,前期的狂飙突进在苏俄的收缩兵力下宣告结束。 面对苏俄这个硬骨头,显然还没有到全面进攻的时候。 斯大林下达了进一步动员的命令,并且宣布苏俄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 一直到呐年开春,局势依然这么的维持着,虽然交战各国互相征战,但是都没有超过百万人的大会战。 反复的拉锯战消耗了各国极大的精力,包括中国在内。 毕竟中亚方面军进攻伏尔加格勒面临着后勤补给的高昂代价,李秉衡并不愿意看到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他的眼光放在了英美身上。 叨年4月占日,在俄罗斯帝国彼得四世的登基大典上,李秉衡告诉斯大林的特使,要想停战,除非在以下问题上达成一致: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与乌克兰独立,阿斯特拉罕并入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外高加索三国并入大中华联邦,普鲁士王国合法的拥有利沃夫等原波兰土地,并且承认波兰独立,波兰成为一个内陆国家。 普鲁士王国得到了目前占领的土地之后,国土面积达到了目前德国本土的四分之三,可见又一个欧洲强国冉冉升起,波兰则彻底的丧失了强大起来的希望。 斯大林当然不会答应,这是苏的的耻辱,苏俄并没有战败。 4月引日,苏俄向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俄罗斯帝国与中国相继宣战。 当战争再次降临之后,整个中国都开始沸腾了。 自从灭绝了日本之后,国际谈中国而色变,没有哪个国家敢于公然对抗中国,即便强大如美国。 现在苏俄向中国宣战,引爆了压抑已久的中国。 继南京政府向苏俄驻华大使递交了宣战书后,中国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动员,到年底将武装劲万陆军,到明年年底,总兵力达到曲万。 南华则继中国之后向苏俄宣战,并且开始动员。 南华的干脆利落。让世界大为震惊。这个国家的军事实力一直被很深的隐藏着,这次忽然无比强势,让世界为之瞩目。 明中旬,首批援军乃万人抵达了阿斯特拉罕与喀山前线,彼得四世亲自到达前线督战。 明引日,彼得四世在叶卡捷琳堡宣布,将在年底正式施行君主立宪,俄罗斯帝国彻底进入民主时代。 消息传出,俄罗斯帝国各界纷纷欢欣鼓舞,内部的隐患被很好的消除,旧势力也因为对苏俄的战争而转为支持彼得的决定。 俄罗斯民众更是认为,彼得此举将会给俄罗斯帝国注入新的活力,继彼得大帝之后,又一位新彼得大帝正在带领俄罗斯帝国走向辉煌。 俄罗斯帝国并不能够支撑于苏俄的正面对抗,在之前止步喀山,就是个例子,但是中国国防军加入到喀山战线后,苏俄的压力开始加剧。 这次仍然以练兵为主,各部队轮番上阵,仿佛这不是攻坚战,而是一场要塞进攻演练。 德国与盟军在西线依然僵持不下,各大战场仍然是没有大的改观。 斯大林明白,以中国为首的联军并没有尽全力,而是在消耗在牵制,英美盟军有难了,他们要独自面对德军,而且德军在没有后顾之忧后,形势好转了很多,加上普鲁士王国暗中的支持,盟军恐怕要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 也就是说,苏俄越反击的激烈,敌军就会压迫的更紧,所以目前苏俄也在积蓄实力,没有发动大规模的战役。 相反,整介。叨年到呕年夏天,盟军一直是以无数的尸体来换回每一寸土地的争夺。 英美开始谴责中国为首的联军是在为法西斯势力张目,并且敦促中国眷结束对苏俄的战争。 随着损失越来越大,英美的耐心也在一点一点的丧失。 英国的各大殖民地独立狼潮此起彼伏,无法从殖民地得到半点好处的大英帝国,只能依靠加拿大与美国的帮助,勉强进行欧州的战争。 妈年正月十五,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各地爆发了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