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从秦可卿入手解读《红楼梦》 (第1/10页)
从秦可卿入手解读《红楼梦》 傅光明: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文学馆听讲座。今天我为大家请来的是作家刘心武先生。作家中有两位公认的“红学”家,一位是王蒙先生,一位就是刘心武先生。心武先生的“红学”研究是从1993年开始的。他顺着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秦可卿这个人物的暗示——画梁春尽落香尘,坚持从秦可卿这个人物形象入手,解读《红楼梦》,发表了许多学术散文、学术随笔,并把自己对秦可卿、贾元春和妙玉的研究成果,以别开生面的探佚小说形式发表了。十年前,王蒙先生还戏言心武先生搞的是“秦学”十年后,基于这十年研究 之功的心武老师觉得“红学”的分支在研究曹雪芹生平家世的“曹学”和脂砚斋评论的“脂学”等等之后,又可以有一个分支,叫“秦学”今天请心武老师来,就是请他将十年的“秦学”研究的心得,向我们大家作一个交流,叫“从秦可卿入手解读《红楼梦》”大家欢迎。 大家好,我来讲一讲我从秦可卿这个艺术形象解读《红楼梦》的心得。大家知道,《红楼梦》里有金陵十二钗,金陵十二钗应该有很多组。因为在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的时候,他偷看了里面的册页。他打开橱柜,里面有许多金陵十二钗的册子。在《红楼梦》正文里透露有正册、副册、又副册。据脂砚斋批语和后来“红学”家考据应该有九组,可能应该在书的最后把她们都列出来。但在第五回,只把正册里的十二钗开列出来了。秦可卿是金陵十二钗正册里最后一钗。金陵十二钗正册里的十二钗,前十一钗在《红楼梦》的八十回之内都还没有结局。我讨论《红楼梦》是把现在大家读的通行本的《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分开的,这是一种研究的角度。因为很明显,后四十回是一个名叫高鹗的人续的。高鹗和曹雪芹不认识,了无关系,他的年代也比曹雪芹要晚,大约是在曹雪芹去世三十年的时候,高鹗和一个书商叫程伟元合作,搞了一个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不但续了后四十回,还把前八十回作了许多修改。有人说这是篡改。因此我们讨论问题时就应该把他分开讨论。后四十回究竟续得好不好、怎么样,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所以我置而不论。我讨论的前提是,大体上根据前八十回的曹雪芹的文字来讨论。 在前八十回里面,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前十一钗,都还没有交代她们的结局。可是第十二钗,秦可卿在第五回才开始露面,到十三回就死掉了。她是在前八十回里惟一一个有结局的人物。按说这样一个人物,应该是最透明的、最清楚的,可是没想到,我们阅读《红楼梦》发现,恰恰是秦可卿这个形象最迷离扑朔、最神秘。《红楼梦》第八回末尾交代了秦可卿的身世,说明她的来历。 《红楼梦》里面所写的贾府是在社会上很有地位的一个贵族。贾府分两支,一个是宁国府,一个是荣国府。宁国府是高于荣国府的,因为最早宁国公和荣国公是同胞兄弟。宁公居长,荣公居次,所以宁国府很重要。当然在《红楼梦》故事开始的时候,作者是这样设计的:荣国府还有一位老长辈活着,就是贾母,所以宁荣二府都叫她老祖宗,辈分最高。 宁国府和贾母平辈的都死了。宁国府辈分最高的是贾敬,可是书里交代,贾敬离开宁国府,不在宁国府住了,跑到都城外的道观里去了,根本不回家,包括宁国府给他祝寿,办寿宴,他都不来。因此宁国府的血脉往下传就面临了一个非常艰难的状况了。因为贾敬当了道士以后就再没有子女了,他只有一个儿子叫贾珍。贾珍也只生了一个儿子叫贾蓉。所以这样一个封建贵族家庭,这么重要的一个府第,等于就形成三代单传了。小说交代,在贾敬那一代,他曾有个哥哥,可在九岁时就死了。这样他就是打单的一个人物了,然后他只生了一个贾珍,贾珍只生了一个贾蓉。因此要延续这样一个府第的血脉,在娶媳妇上就应该非常非常的重视。给贾蓉娶媳妇能乱娶么?一定要门当户对,门当户对里还要精挑细选,这有多重要呀,因为他不像荣国府后来人丁还比较旺盛。 根据书里交代荣国府贾母之下还有两个儿子——贾赦和贾政。当然这两个儿子情况有些古怪,贾赦是老大,可他不住荣国府里。邢夫人到荣国府给贾母请安要另外坐车,然后要出荣国府的门,再坐车到一个黑油大门的院落,进去才到贾赦住的院子。这个也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范畴,所以我也不细说。周汝昌先生在他的《红楼梦新证》里,在半个世纪以前就揭示了这一层秘密,我在这里就不多引了。 住在荣国府里的老爷是贾政。贾政的儿子比较多,虽然大儿子贾珠在娶了媳妇以后不幸死掉,但是这个媳妇给他生了个孙子——贾兰,另外,他还有宝玉,宝玉还有个弟弟贾环。所以,荣国府人丁比较旺盛。 宁国府人丁比较寥落。所以要娶一个媳妇给贾蓉当老婆,这是一个多么重大的事情呀。可是在《红楼梦》第八回的末尾对秦可卿的出身有一个交代,非常古怪。这个交代是这样的“秦可卿父亲秦业现任营缮郎”这是一个很小的官“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什么叫养生堂?直到1949年以前,北京都还有养生堂,全国各地都有,大家如果看过丰子恺的漫画,就会记得丰子恺有一幅漫画,画的是一个贫穷的妇女把她生的婴儿,由于养不起送给养生堂。养生堂的墙上有一个大抽屉。把抽屉拉开,把婴儿放进去,再把抽屉一推,就算把婴儿推给养生堂了,然后转身离去。养生堂来检查抽屉,一看今天抽屉里有孩子,就把孩子养起来,就是野婴、野种,不知悉血统,不知悉父母。自然是很贫穷、很破落或者是罪家的子女,否则不会送到养生堂。《红楼梦》第八回交代秦可卿出身居然这么交代,他父亲秦业是个小官,这个人早年不生孩子,于是就到养生堂抱养孩子,抱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很古怪的是儿子又死了,只剩女儿。这个女儿“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这不要说在《红楼梦》所描写的那个时代,不要说宁国府那样的一个大的贵族家庭,就是当今,虽然有的人思想很开通,给自己的儿子找媳妇,或者说儿子找了一个媳妇,自己来表态同意不同意或阻拦不阻拦,有的人比较开通,不太注重媳妇的血统,但是现在更多的人还开通不到这个程度,如果说这个女子是一个野种,父母是谁不知道,谁的遗传基因不知道,做DNA实验也没法做,不知是哪来的,可能是极贫穷的或者是罪家的血rou,到现在有的人可能还不愿意要这样的女子,现在的父母都可能不愿意自己的儿子娶这样一个媳妇,何况是《红楼梦》所描写的那样一个时代,那样一个家庭,宁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