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再论秦可卿出红楼望月未必寒微 (第3/3页)
可骇怪者,是秦氏不仅得到了东平王府、南安郡王、西宁郡王、北静郡王的路祭,北静郡王还亲自出马,并且一出再出“上日也曾探丧上祭,如今又设路奠…自己五更入朝,公事一毕,便换了素服,坐大轿鸣锣张伞而来”难道那死去的秦氏是他的亲妹子、亲侄女儿吗?何以如此厚爱?如此隆重?他的“入朝”事毕后直奔葬仪,与那戴权的从皇宫“坐了大轿,打伞鸣锣”径往贾府,前后呼应,相映成趣,都不能不令人猜想到那背后确有天大的隐情! 11.北静王水溶在贾赦、贾珍等“一齐上来请回舆”时说:“逝者已登仙界,非碌碌你我尘寰中之人也。小王虽上叨天恩,虚邀郡袭,岂可越仙仙而进也?”难道仅止是“并不妄自尊大”“不以官俗国体所缚”?倘秦氏真的只不过是一个小小营缮郎从育婴堂抱养的弃婴,仅止单纯是一个贾府的重孙媳妇,北静王有必要直待“滔滔然将殡过完”才回舆归府吗? 12.秦氏丧事办完不久,正值贾政生辰,宁荣二处人丁都齐集庆贺,热闹非常。忽有门吏忙忙进来,报说有六宫都太监夏老爷来降旨“唬的贾赦贾政等一干人不知是何消息”尽管那夏守忠“满面笑容”地宣旨,贾赦贾政入宫后“贾母等合家人等心中皆惶惶不定”而贾母尤其“心神不定”直到终于知道是元春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听了方心神安定”贾母及贾赦、贾政等心中究竟有什么鬼?“夏老爷”自然是“吓老爷”即“吓人一跳的老爷”的谐音“夏守忠”呢?我前面猜秦可卿之死,有皇帝赐死的可能,且以达成提升贾元春的交换条件,则“夏守忠”的“守忠”当为“遵守诺言”的含意。 “秦可卿yin丧天香楼”那丧因中固然有“yin”情,但更有惊心动魄的隐情,那一天天香楼上究竟发生了一些什么事?瑞珠和宝珠的一死一隐究竟仅仅是因为“无意”中撞见了“爬灰”jianian情,还是另有深层缘由?她们会不会与紧急报告某项秘密消息或突发情况有关?否则她们是万不可能未听召唤就擅上天香楼的。另据周汝昌先生指出“天香云外飘”天香楼的命名显然与“逗蜂轩”之类场所不同“国色天香”非形容平民家出身的女子可用,那应是养育藏匿皇族女子的地方,所以天香楼应绝非一处仅涉情色的空间,而也是一所隐蔽的政治舞台。我疑心那冯紫英介绍的张太医张友士,实际身份便是一名政治间谍“友士”谐音“有事”或“有示”即“有事而来”或“有所暗示”之意,他那些诊病的议论及所开的药方,都是暗语,应予破译(将另文探讨);秦可卿所得的病,其实是政治病,因她的真实家族背景的政治活动,已处于一个关键时刻,消息传来,弄得她心神不定,茶饭不思,眼神发眩,直至月经不调。张友士那“依小弟看来,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的黑话,实际上是开出了一个政治上最后摊牌的时间表,因而写到“贾蓉也是个聪明人,也不往下细问了”否则仅凭那闭经的病情,似还远远论不到“大限”;第十六回写凤姐与远道而回的贾琏重聚,她炫耀自己协理宁国府一事时,说“更可笑那府里忽然蓉儿媳妇死了”对于她来说,秦可卿之死并非“果然”而是“忽然”可见秦氏那病,原非绝症,阖家上下对于她的死亡都并无思想准备,也正因为如此,在删却了“yin丧天香楼”的四五叶之后,才越发地使那几回书的时间叙述上发生了无法合理解释的大混乱。 脂砚斋在这一回的批语说:“秦可卿yin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嫡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值得注意的是“其事虽未漏”一句,指的什么?可以有下列两种解释: (1)(原文中)秦可卿的真实出身虽然没有彻底泄漏,写她与贾珍的yin情未尝不可, 但考虑到她那托梦给凤姐所讲的话实在让人悲切感服,所以让芹溪删去了“yin丧”的文字。 (2)秦可卿在托梦中所讲的那些话,虽然并没有自己泄露自己的真实出身(仿佛是别人委托她来讲那些话似的),但考虑到…还是让芹溪删去了“yin丧”的文字。 无论怎样解释,都有一个前提,即秦可卿的出身及病情及死亡里,都包含着有一个可能泄漏出的“天机”庚辰本脂砚斋有条批语说“…可卿梦阿凤,盖作者大有深意存焉,可惜生不逢时,奈何奈何!”设若秦可卿确系一弃婴,则长大后嫁入贾家,死后如此风光,何来“生不逢时”的“奈何”之叹? 该是仔细探讨有关秦可卿的“天机”的时候了!这实在关系着对《红楼梦》一书许多重要问题的再认识、再理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