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秘门计陷鸳鸯殒崖 (第1/11页)
第四章 秘门计陷 鸳鸯殒崖 “伏牛山”山区边缘,山岩凌乱绿荫蔽日的山道中,一道飞泉如帘疾泄而下,聚流至一泓潭水内,再经由一条浅溪流往山下。 此时从山道远处有一个身影飞掠而至,原来是一位头戴垂纱大帽身穿斜襟翠绿衣裤,外罩纱衣及束腰纱裙,背背一柄古朴乌黑长剑的姑娘。 只见她掠至水潭边时,突然身形骤停的望向水潭右侧的树林内。 原来此时林内有阵阵轻烟袅袅升空的一堆柴火,而火堆上正烤著一只山雉及一只兔子。 rou香扑鼻中,顿使她不自觉的添了添嘴唇,但她却心疑火堆旁并无人踪,于是好奇的缓缓行往那火堆处。 正在此时,从树林内里已快步行出一位面貌丰润艳丽的紫衣少妇,眼见自己烧烤雉兔的火堆旁,站立着一名翠衣姑娘,正欲开口质问时,突听姑娘惊叫道: “咦?…你…唉呀!是小姐!您是小姐…” 那翠衣姑娘惊叫中已疾如电光石火般的掠至紫衣少妇身前,并伸手摘下大圆帽,顿时呈现出一张娇甜清秀的美貌娇靥,一双美目热泪盈眶,朱红小嘴微颤的望着紫衣少妇。 那艳丽的紫衣少妇眼见翠衣姑娘形如鬼魅的掠至身前,心中霎时一惊的疾退数步,待看清那姑娘的容貌后,也倏然惊叫道:“啊?紫娟是你?…你…你没死?…” 俩人心中激动的互跨数步,紧紧握着对方玉手久久不能出声的互望不眨。 半晌后,两女才心境略平,紫衣少妇立时泣笑道: “紫娟!果然是你,你…自你在水牢内投水之后…唉!说来话长,咱们先坐下再细聊。” 于是俩人芳心兴奋与激动中,双双携手行至火堆旁席地而坐,各自细诉别离之情以及紫娟之遭遇。 原来那翠衣姑娘正是“四明山庄”庄主夫人的丫鬟紫娟,紫娟自被姑爷jianianyin后痛不欲生,但没想到夫人及小姐却在探视时说明要将自己收纳为姑爷小妾,芳心又悲又喜中为自己的未来幻出一幅美景。 然而有如晴天霹雳震碎了她的美好梦境,惊闻姑爷…自己未来夫君竟然在水牢中失足落水生死不知。 惊闻恶耗自叹命薄,但想到姑爷是因自己的关系而被庄主关入水牢,心悲暗泣之下,因此偷偷潜入地牢投水殉情,以显示自己悲痛之心。 可是不知过了多少的时间,当她似有知觉时… 紫娟被一些冰寒的水珠溅洒下,缓缓从昏迷中苏醒,只觉全身寒冷得仿佛四肢僵硬离体,而四周黑漆漆的毫无一丝光线,似乎置身于阴司地府之中。 尚以为自己已成为鬼魂,可是却又觉得自己身躯隐隐传出疼痛的感觉,于是勉强的抬手抚摸挺坐。 但身躯手脚一动立时骤痛涌升,这才知道自己并未丧命,而且下半身尚浸泡寒水之内。 强忍痛楚的将身躯爬出寒水,缓缓活动僵硬的手脚,并四外张望,但是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中,实无辨明身在何处? 因此使得她芳心又惧又畏得全身微颤。 摇晃活动颈骨时,倏然发觉头顶左侧之处似有一点针尖大小的白点,在漆黑中格外清晰的引人注目。 “咦?那是什么…” 心奇的忍着疼痛缓缓站起身躯,摇摇晃晃的行至光点之下时,却已不见光点在何处,于是再缓缓退步至光点可见之处,细测好距离前行后于是伸手往上摸索。 在伸手可及但凹凸不平的顶端触摸,似掐摸到一物,突然一道光线疾射而下,心中一惊又喜,立时将手触的一团青苔剥掐开,霎时光线更甚。 在柔和的亮光中,已然依稀可见,而顶端手中竟是一颗葡萄大小的夜明珠,竟是人工崁在铁座上再插入岩隙。 心中狂喜的拭净明珠后光线更为光亮,竟然使立身之处清晰可见。 放眼四望,这才发现自己站在一个约有三、四丈方圆一人多高的石洞中,刚才倒卧之处竟是宽有丈多的寒冷水潭。 石洞地面平整,似经人修整过,但已长满了青苔甚为湿滑,石洞壁也是长满青苔,看来已久未有人来过。 既经人工整装过,必然有进出通路,于是紫娟便细心的在洞壁上摸索,果然被她寻到一个像是门环的圆物。 狂喜迅急的将腰身上一只铜片饰物取下,立时刮下厚有盈寸的青苔,未几便显现出一只锈迹斑斑的铜环。 用力拉扯后,终于在青苔剥坠中缓缓现出一道缝隙,依形状正是一扇厚约寸许的石板门。 施尽力气总算将石门拉出近尺的缝隙,探头往内张望,黑漆漆的看不见景况。 正自心奇时,倏然只见似有一道白影在前方数丈一晃而逝,吓得她急忙缩首退步。 约莫片刻不见动静,这才再度探首内望并思忖内里是否有何凶险? 但是如不往内探寻又怎能寻路出困?因此紫娟便将那粒夜明珠拔下,执珠照明小心翼翼的往内行去。 一条长约五丈只容一人可行的通道中较外面干燥青苔略少,而通道顶上也有一粒被青苔包裹住的夜明珠。 通道内里竟是一间大石洞,步入石洞细望内里空荡荡的,而前方一片耸立的石板似是一面石屏风,后面… “啊…”一声惊骇的尖叫从紫娟口中响起,在石洞回响得更令人毛骨悚然。 只见石屏风后竟是一个离地高有一尺的小平台,而平台上竟有一具盘膝枯骨,在这阴森寂静的石洞内,猛然一见之下,莫说她这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便是一个胆大的男人猛然一见也是心惊胆颤的吓一跳。 盏茶工夫紫娟才平复的缓缓定下心神,微有惧意的在洞内观察,竟看到枯骨左侧一面平整的石壁上刻有字迹,于是近前观看,只见石壁上刻着: “祯明二年杨坚封随公篡周灭我大陈改隋而建隋朝生灵涂炭流离避祸我远祖自建康南迁 道家丹山赤水之天观脉落居古山腹龙脉孕育灵芝双株辟室护之吾得祖帖循入秘室复返无门久困命丧在即留字警示无为居士霍逸尘” 紫娟细望之后不明其意,然仔细推敲之下才逐渐明了内中含义。 原来霍家远祖本是古朝“陈国”之人,因遭“隋文帝”灭国生灵涂炭之际由国都建康(现今之南京)南迁,后观风水地脉,发现道家三十六小洞天之一的“丹山赤水之天”乃是龙脉之地。 因此建庄落户定居,并在山腹内发现龙脉之内孕育有灵芝两株,因此才建此石洞护之。 而坐化的“无为居士霍逸尘”不知是那一代的霍家先祖,从祖先字帖中发现到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