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五梅异起隐坛遭肆 (第6/10页)
”常一刀眼见对方避身,而剑尖已疾刺右胸而至,立时大刀砍势疾变斜扫而出,但刚解了当胸之危,却又见剑势化剌为挑的挑向面庞,不由心中大怒的上身后仰而左腿疾撩而上,撩向紫衣女下阴。 在武林中男方拚斗时,有个不成文的规柜,便是男子不得攻击女子下阴、胸部,否则视为无耻下流之辈而引起公愤。 因此紫衣女羞怒的暴退数步,且怒声叱道:“无耻之徒找死!” 叱声中倏见手中剑芒暴涨,剑尖一道伸吐不止的剑芒长约四寸,可知紫衣女羞怒中已然骤提功力灌注剑身。 而此时“九环刀”常一刀老谋深算,早已料到对方必然退避自己的撩阴腿,因此左腿尚未落地而右腿已弯弓暴弹,身躯凌空而起,手中九环大刀已迅疾狂猛的连连劈砍出九刀,尖啸狂骤的刀劲波波涌向紫衣女。 紫衣女此时也是心思疾转,心忖着: “哼!老贼下流!如果自己连一个分坛坛主都无能打发,那姊妹五人就算找到‘复仇门’总坛,又凭什么能力报仇?说不定报仇不成反将丧命敌手之中,嗯!… 胜负就在此一击了。” 思忖中已见“九环刀”常一刀凌空扑击而至,正中下怀,双目紧盯着重重威猛劲狂刀势,行功一周提聚全身功力,剑身精光盛旺闪烁,剑尖剑芒更形伸吐至五寸有余。 “叱!‘凤飞九天’!” 一声清叱!倏见紫衣女暴纵五丈之高,身临“九环刀”常一刀身躯两丈之上,在凌空盘旋一匝后疾如电掣的执剑疾泄,霎时有如一道九天惊电电射而下,剑光震抖中已震射出两朵剑花射入刀影之内。 “九环刀”常一刀眼见紫衣女暴纵而上,凌驾自己两丈余高,心知不妙的惊骇盯望,且急施千斤坠落地欲避。 但脚尖刚一触地尚不及蹬窜时,已见一道惊电疾射而至,剑身抖震嗡嗡乍响中两朵剑花已穿透自己紧密刀幕凌空射向头、胸,已然不及闪避。 “九环刀”常一刀见势心中骇凛,毫无闪躲余地的立时暴喝一声,施展全身功力将手中九环大刀震抖得哗哗大响,迅疾的连连挥劈出七刀,浑猛刀势疾迎剑影,而身躯也后仰成铁板桥之姿闪躲临面的剑花。 “锵…锵当…” “呃…啊…”霎时一声金铁交鸣的脆响后,紧接着一声惨嚎响起,一片血雨飞洒如雾,刀光剑影骤敛的人影分退两侧。 血雾之外紫衣女执剑挺立,胸口处挺动急促,似乎真气消耗过巨而喘息不止。 而血雾沉落后,只见“九环刀”常一刀手中九环大刀竟然齐中削断,只余下不到两尺的刀身,身躯剑痕数处,虽看不出伤势,但由伤口处血溢如注之状看来,伤口必然不小,另外左足由小腿之下已然被削断,鲜血尚喷流不止的聚成小水洼。 全身仰躺地面,抽搐不止,待略为清醒后,突然悲凄的大叫道:“啊?…我的腿…贱婢…老夫跟你拚了!” 倏然见他血红的双目怒睁,咬牙切齿的单足暴纵而起,双手紧握断刀凌空怒劈而下,恨不得将紫衣女一刀劈成两半。 紫衣女见状冷笑一声,斜身疾闪左侧,手中剑影疾如迅电的划空而过,霎时只听一声惨叫响起:“啊…”惨叫声中顿见“九环刀”常一刀的身躯轰然坠地,仆跌落地后全身抽搐挣动数次后便逐渐静止,而右胁一道尺余的伤口尚可见到挤出的内脏。 紫衣女心知“九环刀”常一刀已然毙命,立时转首四望,只见橙衣四妹青衣五妹两人尚在追杀十余名伤痕累累的黑衣大汉。 而赤衣二妹及绿衣三妹则不见踪迹,但耳听庄院内也不时的传出娇叱怒喝声,及阵阵惊恐哀嚎声,心知二妹三妹在庄院内追杀余贼。 四周死伤的黑衣贼徒散倒处处,哀鸣呼救之声不绝于耳,真乃惨不忍睹的情景。 一些被追杀的黑衣大汉俱是神色惊恐汗流浃背的频频骇叫,四处奔窜的毫无抵抗之力,稍有奔慢立遭两女追及刺杀。 “住手…” 紫衣女心有怜悯的喝止后,立时续喝道:“‘复仇门’所属听真!快放下兵器听候发落,否则立杀不赦!” 话刚说完,霎时兵器落地之声频频响起,并四处有人哀声告饶道: “姑奶奶饶命!姑奶奶饶命!…” “饶命哪…小的不敢抗命…” “姑娘饶命哪…” 此时从庄院内,赤红及翠绿衣色女子也已押着二十余名骇惧颤凛伤势处处的黑衣大汉步出庄院,与庄外的十余名黑衣大汉押聚一起。 站立四周执剑作势,大有不忿之下便欲出乎诛杀众人的五名女子,突听那赤衣女子怒喝道:“大姊!杀了他们一了百了,饶了他们作啥?” 众黑衣大汉耳听赤衣女子之怒喝,霎时惊骇惶恐的哀叫惊呼,紧紧围缩一团的求饶道: “仙姑饶命!仙姑饶了我们吧!” “姑奶奶饶命那!” 紫衣女伸手作势止住众大汉的哀告,娇声喝道:“嗯!要饶恕尔等倒不难,不过你们要快说出你们总坛所在,以及门中尚有那些高手?” “啊?…姑奶奶!小的们只是外坛武士,身分低微,怎会晓得总坛所在?” “是!是!莫说总坛了,便是其它分坛小的们也不知晓,只知常有总坛护法、巡察前来而已。” “姑奶奶!总坛所在只有坛主知晓,或是分坛护法、香主或可知道。” 五女闻言互望一眼后,续又问道: “那你们之中可有护法或是香主?” 众大汉闻言皆面面相视,但为了保命,因此目光皆望向一名年约四旬出头的大汉。 那名大汉心神骇畏的慌色叫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姑奶奶饶命!小的虽身为香主,但也不过是武士头领,怎会知道总坛所在?但小的却知道二十四分坛中的‘苏州分坛’所在,其它的便不知道了。” 五女闻言俱都芳心欢悦,立时急忙询问“苏州分坛”所在,待查明之后便严逼众人立即收拾行李离开分坛,不得再归入“复仇门”为武士,否则绝不轻饶。 “苏州”自春秋、战国、秦、汉至晋代皆属吴国,时至隋时置苏州亦名姑苏。 “苏州”位于“太湖”东岸,地处水乡泽泊之上,故而全城之内水道处处,港渡纵横中大小桥梁不下三百余座,最有名的乃是城外的“宝带桥”在城西“胥门” 外的“灵岩山”为吴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