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 (第1/4页)
第十五章 十五 星期三陆国杰接到省委通知,让他下星期一到省里参加全省党建工作会议。这是他到清河市上任以来第一次到省里开会,陆国杰马上想到会议期间一定去拜访省委常务副书记杨德宽,没有杨德宽的提名,他就不可能当上清河市委书记。自从中央党校分手,陆国杰有两年时间没见到杨德宽了,上任前接到杨德宽打来的电话,上任后陆国杰只是打了个电话表示感谢,到清河上任以后光顾了忙工作,到现在半年了,也没去拜访杨德宽,想到这些,陆国杰就会感到歉疚,陆国杰自责道:“就是再清高,也不能无情无义。”利用开会的机会,拜访杨德宽再恰当不过了,只是带什么礼品的问题让陆国杰感到有些犯难。陆国杰并非迂腐之人,深知中国官场礼尚往来的传统不是一个陆国杰或是几个清官能抵制得了的。入乡随俗,做官也需随俗。陆国杰在东沟县时也不是没给上级送过礼,陆国杰给自己制定的送礼原则是,只要不是为了直接谋利,送礼致谢和礼尚往来无可厚非。中国人人情味浓,讲的是恩怨分明,知恩图报。中国乃礼义之邦,讲究个礼尚往来,有来无往非礼也。只是这个“礼”字含意太宽,与情是礼,与利也是礼,给面子是礼,给物品也是礼,陆国杰知道杨德宽知遇之恩是一定要报答的,否则自己就成了知恩不报的小人。这个礼非送不可,但必须是对方乐于接受的,投其所好当然是最好的选择。陆国杰难就难在不知所好,一来他和杨德宽相识纯属偶然,二是相处的时间太短相知太浅。几天来陆国杰为礼品问题苦苦思索,他问过几个清河本地干部,清河有什么特产?得到回答都不能令他满意。他想打电话问杨德宽的秘书张大行,仔细想想感到不妥。陆国杰突然想起来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杨德宽曾说过,他在北京玉渊潭公园换了两张梅兰芳的邮票。陆国杰虽不集邮,却知道集邮的人对邮票的珍爱。陆国杰打电话叫来办公室主任吴建平,陆国杰问:“你知道谁集邮?” 吴建平说:“我就集邮,陆书记你也集邮?” 陆国杰没正面回答吴建平,问:“你有什么好邮票?” 吴建平说:“没什么好的,大多数是从信封上剪下来的,还有一些是这十几年买的新票。” 陆国杰说:“量你也不可能有什么有价值的邮票,你懂集邮就行。这样,你帮我买两套好点的邮票。” 吴建平笑着说:“这要看你买什么票,你要买新发行的邮票,我有的给你两套就是了。要买稀有的票就不好说了,从几百元到几百万元的都有。” 陆国杰想了想“一万元左右的,你想办法给我买两套。星期六以前给我,下午我给你钱。” 吴建平说:“我多嘴问一句,是你自己要,还是给朋友?” 陆国杰说:“我的一个老领导喜欢集邮,星期一我到省里开会,想去看看他。” 吴建平说:“你放心好了,我保证把这件事办好。” 陆国杰对吴建平当办公室主任以后的表现是满意的,工作上吴建平惟命是从,生活上照顾得周到细致,陆国杰视吴建平为心腹,吴建平以陆国杰为恩师。 陆国杰给刘永华打了个电话,问一下参加省委党建工作会议有关材料的准备情况,常务副书记刘永华和他一起参加这次会议。 刘永华说:“材料我已经着手准备。”接着问道:“海防堤的事你知不知道?” 陆国杰说:“我不知道。” 刘永华说:“昨天晚上天文大潮,又赶上有风狼,刚刚建成的海防堤被冲塌了一大段,省防汛办还没验收就塌了,我感到这里面有问题。我还以为你知道这件事呢?” 陆国杰问:“卫东知不知道这件事?” 刘永华说:“不清楚,我也是刚刚听到这件事。” 陆国杰感到事情严重,他和刘永华坐车立即赶到海防堤现场。看到陆国杰和刘永华来到现场,副市长孙明浩和水利局长贺立柱立即迎过去。陆国杰发现,刚刚建成的十公里长的防海潮大堤已有两段垮塌,其中一段垮塌了足有一百米。 贺立柱说:“昨天是天文大潮,正赶上六级大风,海潮加大狼冲垮了大堤。早晨我接到报告,过来一看塌了两段。” 陆国杰沉着脸问:“现在是什么时候了?快到中午了你才报告!” 副市长孙明浩说:“贺局长向我报告了,我听到消息就赶过来查看,我打电话给郑市长了,他下乡了,正在赶回来的路上。” 陆国杰问:“这段工程是谁负责?” 孙明浩说:“省水利工程设计院设计,清河第三建筑公司承建,市水利局工程处监理。” 正说着郑卫东的轿车来到工地,看着两段垮塌的堤坝,郑卫东阴沉着脸一言不发。 陆国杰问郑卫东“卫东,你看这事怎么办?” 郑卫东说:“第一,立即向省水利厅报告天文大潮造成的灾害和垮堤的情况。第二,通知三建公司,不惜一切代价,立即组织人员修复垮塌的堤坝。第三调查垮塌的原因,如果是工程质量问题,严肃查处有关责任人,绝不姑息。” 陆国杰想了想郑卫东所说的三条,感到当前只能这么办,说:“这三条我看可以,我想补充一条,对防潮大堤的工程质量问题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如果是豆腐渣工程,将严惩不贷。有必要成立个调查组,卫东任组长,永华任副组长,组员由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