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旅人_纵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纵横 (第2/3页)

聪明的,可是从来不曾将心思放在这些军国大事上面。她只是个单纯的女子,单纯地活着,在意着自己在意的人。

    界明城苦笑着敲了敲脑门,他也是糊涂了,竟然把阿零当成筱千夏一类的人物。“是我疏忽。”他说“解释一下吧。”说起宛州,往往人们只说十城,其实下唐和燮都是横跨中宛的大国,南淮也算得上宛州名城了。地理上而言,下唐国土比燮国所处更南,直接与宛州商会的领地相交。燮国虽然也与商会领地交境,但翻越高高的雷眼山从鬼怒川南渡才能抵达沁阳。这条路只有苦行的夫子和猎人才走,大军通行是不可能的。

    青石领地向北一直延伸到百里峡中的枣林村,再往北就是下唐国境,国境继续北上,出百里峡才是下唐重镇万宜关。万宜关处在中宛交通咽喉上,跟青石好象是官道上的两把锁,锁住百里峡两端。这样重要的地理位置,当然也是下唐重兵驻扎之地,威南将军兰擒虎的两万略商军就守在官道边上。下唐军虽说算不上东陆强兵,可是兰擒虎兵甲传家世袭将门,略商军又是先帝亲笔书写的“永驻万宜”任何人想要叩关南向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但是燮军来了,而且是在没有人注意到的时候就已经一路直插枣林,他们的身后却安静依旧。即使是傻子也可以想到万宜关发生了什么。

    青石虽然是坚城,毕竟是商会地方重利轻兵,不像北方诸侯动则拥兵十数万。区区数千私兵要想挡住南下的铁骑,即使在青石城主筱千夏的眼里,也是不可能的任务。正因为如此,青石的城防从来都不仅仅是建立在青石地方,整个防御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合纵。临夏堂的马,往近里说,卖给了下唐军燮军,北去则一直卖到晋北休国。在东陆军界中,筱千夏无论如何都是一个有分量的人物。他手里或许没有足够的兵将,但是有着金钱和战马,在各国都能调动起一些影响力来。

    燮军还没有东征真国的时候,商人们就已经嗅到了弥漫在雷眼山上空的杀伐气息,也看见了北方诸侯们紧张的目光。除去与其他九城商会安排援兵军资之外,筱千夏最重要的牌就压在了楚卫和下唐。燮王姬野攻打的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真侯,可是人人都知道他的心有多大。一个蛮荒山岭之国居然有二十万雄兵,这绝不是燮国自身所能负担的。真侯后面是商公,再后面呢?当然,诸侯们不会给一个卖马的商人任何郑重的承诺。可是如果姬野真的可以控制宛州,那么诸侯们的日子也就不久长了。就算下唐军不愿意与燮军正面冲突,把住百里峡的一侧也能让燮军呼吸艰难。他们甚至不用做什么,只要保持住那么一个戒备的资态。

    燮军南下枣林的时候,主力正在从宁狼赶回来的路上,也就是说,驻在百里峡里的这两万燮军也许是谢玄从九原干枯的城防里面挤出来的。这大概就是燮军始终没有强攻偏马的原因――他们只是来为主力建立一个前进的跳板的。这样的一支军队可以轻易南下,只能说明万宜关的下唐军有意放水。而在燮军彻底封死南下的官道前,往来的行商带来了更为震惊的消息:一、万宜关现在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永驻万宜”的略商军北上了。二,大量粮草辎重正在源源不断的南下。这两条消息,加上早先燮军出其不意的出现,只能说明一个事实:下唐与燮妥协了。虽然不知道幕后到底是怎么样的交易,但是下唐的位置已经可以从这场牌局中清除,青石面对的燮军背后是稳定而安全的粮道。

    “所以我们要守偏马。”界明城总结说“除了偏马,再也没有可以威胁燮军补给的位置了。”阿零仔细地看着沙盘。“我明白了,这是个很危险的地方,所以我才会那么不踏实。”她抬起头来坚定地说“所以我一定要去。”她没有说,可是她的脸上清清楚楚写着决心――最危险的时刻,她要守在丈夫的身边。

    界明城摇摇头:“你还没有明白。”他仔细地斟酌字句“偏马…不是很…危险那么简单。”他叹了口气“那些偏马的驻军本来就是派去被包围的。”从青石到枣林,一路上都没有可以饮用的水源。

    偏马倒是有山泉,但是没有流入坏水河就渗入了山间。多少年以前,在河络的文明闪耀在宛州上空的时候,这里曾经有过一座古寨,华族士兵的饥渴目光从这里投向辉煌的青石城,征服河络的第一声战鼓是在偏马敲响的。当青石落入了华族的掌握,偏马也就被废弃了――在拥有了这样的大城之后,谁还需要山间的这个寨子呢?从偏马寨到官道还有两里山路,青石三军并没有守在官道上。除非燮军主动攻击,青石军的箭石甚至不能投射到燮军的头上。换句话说,如果燮军决意南下,他们大可以大模大样地穿过偏马寨下方的官道直奔青石,而任何来自山上的攻击都会被强大的燮军毫不犹豫的碾碎,毕竟这山寨只能容纳两千士兵。

    青石军驻守在这里的唯一意义就是替代万宜关的下唐军,这是一个压箱子底的预案,为得就是防备下唐退出万宜关的这一天。不管是商人还是军人,都不会百分之百地把所有赌注压在一张牌上。对于二十万燮军来说,两千青石军确实微不足道,但是燮军不可能永远在偏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