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二章九五 (第3/3页)
“陛下难道希望微臣驳回?”陈正汇目光灼灼,视线像是在拷问。 “怎么会!”赵瑜摇头“只是觉得有些奇怪罢了。” “其实,关于依周制,分封诸侯之事,臣已经考虑了很久。陛下的疆土其实已囊括万里海疆,治下大小岛屿无数。这么多岛屿,根本无法一一派官管理。”陈正汇说着,声音便冷起来了“去岭南已是贬斥,若是去海外,不知又会有多少会跑到政事堂去哭!” 赵瑜一声笑,这事他是知道的。陈正汇前日本想让刚投来几个旧朝官员去台湾任职,没想到他们抱着政事堂的庭柱大哭起来,宁死也不去海外。连赵瑜的龙兴之地都不肯去任官,何论麻逸、金洲那些更偏远荒僻的岛屿? 陈正汇继续说着:“就算有人肯去做官,但万里之遥,远涉冥波,如何能监察得到?臣恐其时,人人皆贪,海外一片狼藉…” “不愧是孤的宰相。”赵瑜点头赞着“这也是孤的忧心之处。远隔万里,难以管辖已是一件难事。而派人去做官,怕是会冒出一群贪官,不如分封出去,自己的国家总会细加打理的。何况,杯酒释兵权的做法,也有些太老套了,孤不打算学。你们跟着孤出生入死,孤也要给你们一个回报!” “谢陛下恩德!”陈正汇跪下谢道。虽然他面上依然平静无波,但心中已是欣喜欲狂。王安石变法,打得旗号便是复古。上古三代,在后世儒生眼里,那是神话般的完美世界。尤其是周代,孔子也说过:‘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而现在依周制分封,天下士大夫,光凭这一件,他陈正汇足以名留青史。 “不过,若是分封,须有章程。否则必然致乱!” “这是正理,说来听听!” “第一,中土不封。第二,海内无大国。第三,外姓封小国,同姓封大邦。第四,推恩令。” 陈正汇一条条说着,赵瑜不住的点着头。 看起来陈正汇的确是考虑已久,说得都是极稳重的做法。中土是国家根本,自然不能分出去,否则便是汉初七王之乱。而有中土十几路、亿万人口在,外封藩国闹不起乱来。 海内无大国,那自然是一定的。要不然百年后,说不定便会有发展得好的藩国蠢蠢欲动。 第三条更是理所当然,自己的子孙当然要照顾。 “不过,第四条还需要商榷一下。”赵瑜道“推恩令这一条,除非有藩国势力太强,不然还是备而不用的好。同时,孤还要加一条…” “私开商港者视同谋逆!” 赵瑜以海贸立国,自不会允许藩国插手。所有藩国,只会是商品的倾销地和原材料的出产地,所有的商业利润,必须由中国来抽头。 “另外,无军功不分封!”赵瑜看了看不动神色的陈正汇,添了一句“开国从龙之功,亦是战功。” 赵瑜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天上风云变换。分封制度一出,便是大局已定。有这军功分封的制度在,日后天下尚武之风,如何会消磨。以天下之大,不愁没有土地去酬赏功臣! … 次日。 赵瑜刚刚起身,陈正汇便抱着一堆他早已拟定下来的分封细则来觐见。 赵瑜苦笑着摇了摇头,却先问马林溪的病情:“马老尚书的病情如何了?” 陈正汇笑道:“昨日陛下探视过后,马宫傅登时精神大好,听说今天已经能坐起来喝粥了。” 赵瑜也不知该笑还是该恼,那个老官迷,当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病竟然就这么好了:“孤昨日是给他冲喜去了。那老货,怕是能活到一百岁!” 不过老家伙一时半会看起来死不了,赵瑜倒是挺开心的。连带着陈正汇脸上也有了点笑模样。 正要说起正题,枢密使赵文和枢密副使、总参谋长朱聪,却同时求见。如今赵文主管军政,朱聪主管军令,两人一同出现,赵瑜很陈正汇脸上笑容顿时就随之敛起,因为决不会是好事。 “陛下,河北金牌加急!” 正面是盖了‘急’字的红章,背面信封开口则是用加了钢印了的火漆封起。连同这信笺一起呈上来的,还有一块标着序号干支的金漆木牌。 金牌急脚传递。 赵瑜先拿起金牌,查验了序号,确是来自河北西路。再看了信封背面火漆上的印记,时间则是五天前。 若是走海路,绝无如此快法。但若是走陆路,却是要穿过京东两路。 大江之北,除了渤海周围,东海如今的势力范围还仅局限于淮南一带。在京东两路【今山东、苏北】,其下军州除了沿海的几处遣了密使南下,其余仍在观望中。而东海的情报驿传系统,在京东地区,也不得不保持着隐秘状态。 而这种平均一日须行过四百里的金牌急脚传递,非重大军情不得使用,如果是要穿越京东,更是几乎要到天塌下来的情况,才会被启动。 赵瑜打开信封,从里面取出了急报展开看过,原来并不是天塌下来,而是原本塌下来的天现在又修回去了一点。放下急报,他尽可能平淡的语气说着:“原来是靖康皇帝,在相州复辟了!” 注one'> 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 注2:裂土分茅,古代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的泥土授予被封的人,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