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子混古代_第三章《普及科学》近万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普及科学》近万字 (第3/5页)

钱才来我们这里养伤,就是不想欠我们人情啊。俗话说的好,钱债好还,人情债难偿啊。像他们这种富家子弟,几千几万两算什么,求的就是一个心安理得,货银两讫了他们才不会怕我们哪一天上门求他们还这人情债呀。”

    “那我们不去找他们还人情债不就得了。”婉儿天真的说。

    “我们当然不会去求他们还债,可是他们却要这么想啊。你想想欠人债搁在心里多难受,整天想着,吃不安,睡不稳。说不定从此因为这样郁郁而亡。那我们还是间接杀人了。”阿真这番话简直能把死人说活,再把活人给说死,吓的婉儿不知所措了。

    “那…那…我们怎么办?”她害怕的问。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你就收着,你不收就要害死别人了。”阿真神情比无严肃。

    婉儿惊怕的懦弱回道:“那,那我就先收好了。”

    “嗯”阿真点点头“收着收着,作饭吧,我先出去了。”

    阿真见婉儿心有余悸的点了点头,才悄悄的摸了一把汗。难啊,终于把这顽固的丫头给说服了。

    刚走出厨房门,那摇扇的柳二爷,瞠目结舌的望着他,突然对他抱拳深深一掬躬道:“兄台刚才那番言谈可谓旷古绝今,令小弟倾佩万分,不知兄台高姓大名?”

    “林阿真”只要不是来讨银子的,一切好说。

    “原来是真哥,佩服佩服,如果真哥要还小弟银子,小弟绝对不会寝食难安,反而会吃的香梦的远。”

    我嘞个去,还真是来讨钱的啊。

    “我说年青人啊,偷听这事可不太好喔。”阿真阴阴的把手搭在他臂上。

    “这叫侵犯**罪和毫无道德罪。这是一种犯罪,一种心里的犯罪。很有可能因为你的偷听造成我心里的崩溃,让我感觉四处都有耳朵,深深的打击我幼小的心灵,造成心理扭曲,在极度缺乏安全感下,整日疑神疑鬼神造成神精错乱,产生自卑的心里压力。然后远离人群,最后蒙生死的念头。”

    这一番话侃的这柳二爷一愣一愣,张大着嘴巴不知要做何反应。

    “你的偷听很有可能袜杀了一位大好青年的前途,甚至间接的杀害了一位前途一片光明的大好青年,你知道吗?”

    说完,阿真望着年青人目不转睛的愣愣盯着他,嘴巴张的老大,连苍蝇跑进去了都不知道。

    阿真看了摇了摇头,这么高深的一番话,用他那浅肤的脑袋确实是须要一番思考。随既就走了出去。直到走出大门,回头一看,那年青人还维持着原来的姿势定在那里一动不动。

    ========================我是可爱的分割线========================

    饭菜都摆在桌子上了,却只见摇扇的年青人坐着。一个伤员躺床上,另一个却也不知所踪。

    “那个柳总管呢?”阿真疑惑的向年青人打问。

    “我叫老柳骑马上去城镇买些草席、被褥。不用等他了。”年青人像饿鬼似的埋头吃的连头都不抬的低低回应。

    这家伙果然上道,知道咱家穷,还懂的作客之道。阿真顿时对他涌出一阵好感。

    回过头拿起筷子,看见桌上一片狼藉。我靠,所有的菜被他吃的都快见底了。顿时刚涌出来的好感消失的无踪影。

    我靠,不会拿了他的银子,他打算吃回来吧。对他又一番鄙视才下筷子。

    柳总管去镇子上卖被褥还没回来,房间又让伤员给罢占了,暂时也没办法和婉儿回房*做的事情。阿真牵着婉儿的手坐在外面的石头上数星星。万里无云的天空,清新瑰丽,一轮圆月澄黄的挂在天空幽幽泛着光茫,星星密集的竞相耀烁着,偶尔见流星划过天际。如此的天空只有在还没被污杂过的古代才能这么的波澜壮阔。阿真顿时轻呼的惊叹,也直到现在才终于体会得了苏轼心中的那一轮明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阿真悠悠吟完,轻叹了口气。婉儿在旁边见她夫君竟然会作诗,此诗意义深远,波澜壮阔,更是时而缠绵时而澎湃。听的她愣愣的盯着他看,眼里些许迷离,却柔情万分。嘴里喃喃跟着低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拍拍拍…一阵掌声响起来。阿真和婉儿转过头就见那摇扇的年青人,兴奋的向他走来。

    “好一轮明月,好波澜壮阔的气势。”嘴里念念有辞,对这词爱不释手。

    “果然仙山出隐士,真哥好才华,好才华啊。”

    阿真翻了翻白眼,此时此刻他正把气氛搞出来,婉儿柔情万千,他自己寂寞难耐,正好偷偷干些作jianian犯科的事情,却被这位程咬金给破坏了。难道他不知道打扰别人的亲热,出去会被猪踢吗?

    “真哥,好才华啊。绝句绝了,从这一刻起怕再也不会有人敢诵明月了。”

    旁边的婉儿却跟着直点头。

    “我知道。”阿真也微笑的点了点头。这首词自苏轼作出以后,无数人对明月都望而却步。

    “你知道?”年青人微微一愣,随至大笑。

    “真哥好气魄啊。”

    就算阿真脸皮比城墙还要厚,被人如此夸奖,也不免脸上微微一红。

    “这不是我作的,是我抄的。”随后他解释道,他可不敢冒领苏东坡的才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