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面之城_第六章旧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旧梦 (第3/8页)

写完。

    会更可笑吗,那就试吧。他说,望着窗外。外面酒吧、夜总会、迪厅霓虹灯闪烁,葡萄酒般映在他荒凉的沙雕般的面孔上。

    4

    放下诗人的头颅,从五百字的消息写起,从一个个新闻发布会、产品推广会、鉴定会、开业典礼、周年庆典、老板宴请干起,他每天马不停蹄。他从来就是不畏奋斗的人。他第一次拿到新闻发布的红包是800元,他把它单独存入银行,不是稀罕这点儿钱,而是他作为一个纪念,一个起点。他甚至为此写一首小诗,一并放入存折,收藏起来。他永远不会花掉这笔钱。不久他的一篇关于卫生巾生产厂家面面观的深度报导一石三鸟,既评上商报当月的好新闻,又为商报拉来一笔数目不小的广告,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还为黄明远的小公司揽了户外广告制作生意。他不放过过一切机会为黄明远的公司穿针引线,他气质不俗,低得下头,又有记者之便,不事声张,上路之快令黄明远也为之咋舌,仅一年多时间他成绩斐然,光是为黄明远争取到的门脸装潢和餐饮装修就达四五项之多,为此黄明远甚至有了自己专业队伍。装修业利润之大超过了建筑业,可惜比起那些大公司他们不过九牛一毛,尽管如此成岩还是觉得渐渐有些腰杆了,他也有一顿饭或一次歌厅出手三五千的时候了,当然,就一次。他即使有钱也不是那度过度消费的人,他正在原始积累,他有更大的想法,他想把明远的公司办成一个可以承揽更大装修业务的专业公司,这需要大笔资金。人才不成问题,黄明远是工美出身,小门小店已展示他不俗的个性和才华。

    机会终于来了,而且让他意想不到。他碰到了谢元福,在一个写字楼竣工典礼上。这家写字楼由元盛建筑工程公司承建,谢元福出席了典礼,先认出了他。元福看上去变化不大,只是胖了许多,也干净多了。开始他还没太把元福放在眼里,他给了元福名片,元福也拿出了名片。事情就这么简单,他不能不承认后来坐在贵宾席、还讲了几句话的谢元福已经飞腾达,成了元盛的老板。他一点没看出他老板的样子,即使他讲话时他仍看不出来。元福对他保持着多年以前的尊敬,他还问到了马格。

    当晚谢元福在凯悦酒店请客。成岩去过一次凯悦,参加一个活动,黄明远还没去过。凯悦如雷贯耳,外国元首常驻的酒店。他们到了凯悦,他,果丹,黄明远,开的还是那辆破夏利。黄明远在成岩的劝说下一直没换车。即使在凯悦元福也还是农民企业家的样子,一件普通夹克衫,一点也不讲究发型,在当年他崇敬的艺术家面前他甚至依然还有些羞涩。他几乎一点没他是如何创业起家的,只是说接了他舅舅早期一个建筑队的班,后来越做越大,他赶上一个好时机。他们的话题主要是西藏,成岩问元福还写不写诗,并说自己已不写了,元福非常惊讶,问成岩不写诗做什么,为什么不写了?明远把话接过来,说他的成岩也搞了一家装修公司,主要是门脸和小规模的室内装饰业务。话题一下扯到生意上,这也是成岩黄明远赴宴前商量好的。黄明远谈到与元福合作的事,元福未置可否,依然对成岩放弃诗歌表示遗憾。他还是称成岩果丹为老师,话总是离不开西藏。

    “您的诗我到现在还能背诵很多首,我一直想有您的一本诗集。”

    “本来要出了,一直压在出版社,有两年了,出版社不干赔本的买卖,现在谁还买诗集?不过最近可能快出来了。”成岩说。

    “也是。”元福理解,现在没钱办不了事,他希望找时间专门谈合作的事。

    元福再次问起马格。果丹不便谈马格。元福侃侃而谈,说起与马格相处的日子,他一直在找马格,今年还专程去了趟西藏。

    果丹忍不住了:

    “他已经不在西藏,去新疆了,不过现在可能也不在新疆了。”

    元福说:“我也知道他大概早已离开西藏,可不知为什么,我总认为他还在西藏,我们虽然相处不长,但他是我从心里佩服的人,我从没见过他那样的人。”

    “说不定哪天他就到了深圳。”黄明远讨好似的一应了一句。

    “我相信,”元福说“他要走遍中国不可能不来深圳。”

    “不过,”成岩也应了一句:“他即使来了深圳我们又怎么知道呢,深圳这么大地方,没准他已来过又走了我们也不知道。”

    最后一道果盘送上来,元福举杯“为了西藏。”他说,一饮而尽。

    5

    显而易见,黄明远、成岩的小公司是无法承揽元盛公司的装修业务的。元盛已有三家分公司,其中一家主是配套专业装修公司,不过元盛扩张仍未完成,根据装修市场发展需求元福说也可以再搞一家装饰装潢公司,如果成岩黄明远有意合作,可以加盟到元盛,另成立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元盛出大头,由成黄二人经营。当然是一拍即合,成岩求之不得。而且尽管朋友归朋友,生意归生意,元福还是尽了可能照顾了成岩和黄明远,这从他们所占的30%股份可以一眼看出来。元福大处着眼,为人宽厚,让利大气,与他合伙的人无不感到他的淳厚风度,而这也正是几年来他的公司迅速做大扩张的内在原因。成岩如愿以偿,没有任何话讲。他感激元福吗?情理上元福做得天衣无缝,的确,不会有任何一家公司给他这样的机会,他应该心存感激,但元福也是极聪明的人,从生意上看30%股份(他与成岩也投了30万,连同他们那点所谓的固定资产、技术与管理,一共折合30%)也使元福网罗了两个雄心勃勃的人材,他们会不惜力的,大头仍在元福那里。成岩并不认为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就是生意,他会做生意,会做生意的原则就是公平,大家都有钱赚。

    三个月后成岩梦想成真,从一个退役诗人、收红包拉广告的记者、一家小门脸公司的幕后人,一越成为一家具有500万注册资产的建筑装饰公司的总经理,黄明远任总工、副总。今非昔比,鸟枪换炮,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