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立志传_第十一章一三国立志传扁担药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一三国立志传扁担药方 (第2/2页)

这种话,救人,本就是身为医者的天职,至少在后世那么多年受到父亲和爷爷医德教诲的陈只是这么认为。

    陈忠心中暗赞自家的公子还真有本事,就拿那么一根缝衣物的骨针那么刺入病儿的唇上没一会,就见好了许多,再者看公子说得在理,更是也信心大增,原本的忧心全消,赶紧拉起了那位老人,接着冲那位仍旧站在边上犯傻的中年男子推了一把:“说你呢,附近可有人家有笔墨,借与我家公子,写了药方也好替你家孩儿救命才是。”

    还好,门外边凑热闹的,恰巧有位坐在附近的读书人,很是热心肠地领他们去取来了笔墨,等他们取来了笔墨,陈袛洋洋得意地手往袖中一伸?拿出了一团都已经揉成了咸菜似的蔡侯纸,轻轻抖了抖,纸屑纷纷扬扬地落下…

    “这也能叫纸?!”看着那上边满是洞洞眼眼的纸张,陈袛郁闷之涩。格老子的,有笔没纸,该写在哪儿?嗯,真抓瞎了。

    陈忠很是懊恼地拍了拍脑袋:“都怪小的,方才都忘记要些竹简来供公子书写。”这家本就是农人,哪会备下那些读书人用的东西,再跑一趟也不是不成,不过,陈祗可没那闲功夫再等了,起身来走到了屋子的角落处,抄起了一长条的事物:“就用它了。”一根扁担。

    “公子,这能行吗?”陈忠差点没晕过去,打小就在府里边长大的他倒是见老主人用过纸张,用过竹简,有时候还用过丝帛,可就是没瞅过人用扁担的。“没事,这能将就用就不错了。”陈祗抄起了那家人摆在一旁的扁担,示意陈忠和那患儿的父亲两人各执扁担一头,提起了笔略一思量。

    在陈祗的记忆里,小儿高热惊厥,最主要的就是止惊,还有就是去热。这个时代可没有退热栓剂,也没有苯巴比妥、阿斯匹林。能用的,自然只能是中药。陈祗只是顿了顿,就在那些已经从门外拢到了院中的观众诡异的目光下,大笔就在那扁担上边龙飞凤舞起来。

    那边穷书生站在边上,因为识字,开口摇头晃脑地念出了陈祗所书的东西。“蝉衣一钱、钩藤一钱、栀子一钱,炒枣仁…”

    陈祗顾不得那穷书生在身后边叽叽歪歪,下笔如飞,不一会,就在那油光铮亮的扁担上书就了三个药方。一为防惊汤,有防止惊厥再发的作用,二为清宫粉,有镇惊熄风、消除余热的作用。三是清热散,书就之后,陈祗就让陈忠拿好扁担速去药铺购了药来。

    陈忠这回会是应承得飞快,洋洋得意地拿着这“根”很特殊地药方,吆喝着快步出了民宅。可惜的是,如今是汉代,可没有洒精,怕是连高度酒都没有,所以,陈只只得指点着这家人拿了湿巾,替孩子擦拭前额、腋下和大腿根部进行物理降温。

    办法虽然土点,但还是有些效果,至少,患儿的呼吸稍稍显得平稳了些,而陈只的手里边拿着裹好的布条,严密地观察着这孩子的情况,若是这孩子再次发生抽搐,陈只就需要在第一时间之内将此物塞入患儿口中,防止他咬着自己的口舌。

    不过盏茶的功夫,正在严密观察着病儿情况的陈只就听到了外边传来了嘈杂的喧闹之声和脚步声,不由得眉头一皱,这些人难道不知道这个时间病人是最忌闹腾的吗?

    陈只把手中的布卷交到了患儿的母亲手里叮嘱了一番之后,步出了里屋,这才发现,院子里边已然挤了好些人。“公子,您可真让老奴好找!”一声宏亮的嗓音从人群后边传了进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