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雅人的哲学 (第2/3页)
,他们中的一些人要求休息,还有人要求提供午餐,更多人躲在道路两侧茂盛的植被下面乘凉。这里四周的植被十分茂盛,许多灌木下有着天然孔xue,于是很多人就钻了进去。这时殷商兵团的后续队伍仍旧往这片开阔地开进,很快空地里就站满了人,他们发出大声喧哗, 攸侯喜指挥官看到这种情况,不禁皱起了眉头。这支部队原本在海上锤炼出坚强的纪律,现在却在这个潮湿闷热的地方松懈下来。其实对此他也有责任,攸侯喜指挥官仔细地考虑了军事方面的每一个细节,但却忘了带厨师。 现在折返的话,那么殷商兵团会遭受不名誉的耻辱。想到这里,攸侯喜指挥官叫来了斥侯。 这里距离玛雅人的部落还有多远? 这里就是了。斥侯冷静地回答。 什么?攸侯喜指挥官咆哮道,胯下的野驴不安地挪动了一下脚步,那我们什么时候发动攻击比较好? 事实上,我们已经将之攻陷了。斥侯继续冷静地回答。 攸侯喜指挥官沉默了一下,开始环顾四周,这里不过是个比周围丛林稍微稀疏一点的小盆地,没有树木被砍伐的痕迹,没有一条平坦的道路,没有生过火的烟熏痕迹,最重要的是,没有一个可以称得上是房屋的东西。总之,这里没有一丝痕迹能迎合攸侯喜指挥官对于文明的定义。 攸侯喜指挥官面色阴沉地问道:为什么我没有看到附近丛林有被砍伐的痕迹? 玛雅人不会制造工具。 我也没看到道路。 他们习惯借助藤条在树林之间飞荡。 那么生火的痕迹在哪里? 他们的主食是水果和生菜。 那么你告诉我攸侯喜指挥官看起来似乎放弃了,他们和猴子之间有什么区别? 我至少知道一点区别,玛雅人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斥侯显然在前几天的侦察中将玛雅人的生活习惯调查的一清二楚。 攸侯喜指挥官再度环顾四周,他没找到任何房子。在他开口询问之前,那些在灌木孔xue里乘凉的士兵们忽然发出了尖叫,几乎每一个孔xue里最里面的士兵都发现树洞的尽头还躲藏着人。 现场的秩序立刻大乱,孔xue里的士兵要往外冲,外面的士兵要往里钻,还有外围不了解情况的士兵以为午餐终于送到了,纷纷摘下自己的青铜头盔反过来,等着装饭。 面对着混乱不堪的局势,攸侯喜指挥官当机立断拔出短剑,猛地刺了野驴一刀。野驴突然吃这一下,痛得大声嘶鸣起来。驴鸣高达六千赫兹的频率振荡在一瞬间压制住了所有人,刀剑矛戈当啷掉了一地,因为大家都用双手捂住了耳朵。 第一时间控制住了局势的攸侯喜指挥官策马,不,策驴驱开所有孔xue外面的士兵,从身边的树上扯下一根藤蔓缠在野叫驴嘴上,让它安静。紧接着他下了驴,大声命令孔xue里的士兵把所有可疑的人都揪出来。 抓捕过程没持续多久,士兵们从大约二十几个孔xue内揪出了约两百人。这两百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从人口比例来看应该属于一个自然群落。从人种上判断,他们的肤色也是黄色,圆顶颅骨,与殷商人有几分相似。不过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赤裸着身体,只有少数几个人用质地不明的植物纤维围住脖子,任由其他部位裸露。 令殷商士兵惊讶的是,这两百名男女老少都保持着同一个姿势,就是用双手捂住眼睛,身体瑟瑟发抖。 当时攸侯喜指挥官还并不了解玛雅人的消极实证哲学,他只是觉得古怪,于是就向随军的公共关系专家求助。 公共关系理论认为,无论是哪里的人类,都有着心理上共同的消极性,他们拒绝面对现实,并借此获得不可靠的安全感。唯一的区别在于,在有些地区,这种特性是隐性的,而且是个人行为;在其他一些地区则是显性的,甚至上升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态度,玛雅文明显然属于是后者。 当然,这是在殷商公共关系专家搜集到的样本数量足够多后才得出的结论,那是很久以后的事了。当时在纳海姆部落,专家给攸侯喜指挥官的回答仅仅是:他们很害怕。 攸侯喜指挥官命令把俘虏里所有年纪比较大的男性,还有脖子上缠着植物纤维的人都带到自己面前。根据经验,老者在未开化部落中往往是居于决策者的地位。至于那些脖子上缠植物纤维的人,如果放在殷商,这就是最低级的奴隶装束,但在玛雅部落他们应该是贵族或者有钱人,因为别人都光着身子。 审讯工作进展得很不顺利,那些俘虏都拒绝把手从眼睛上放下来。攸侯喜指挥官不得不使用不仁道的方式,叫人强行掰开俘虏们的手指,并用小木棍把眼皮支起来。 这些俘虏恢复视力以后的第一个反应是号啕大哭,并趴在地上打滚。这可以理解,当一个人发现自己连逃避现实都无法做到,那么他的人生可以说真的是失败到家了。 不耐烦的士兵抽出剑横在吵闹的俘虏脖子上,让他们安静。这些玛雅人感觉到了脖子上一丝威胁的凉意,他们无法再度闭上眼睛来论证这威胁不存在,只得乖乖地闭上了嘴。 接下来的问题是语言。 根据对玛雅古文明遗迹的发掘成果,玛雅文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