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荼蘼未有时 (第4/7页)
经无药可解了。" 夜风里夹杂着温暖的花香,莲心弯起唇角,眼睛变得很亮很亮。转瞬,却是想起了什么,垂下眸,用很轻很轻的嗓音道:"可勤太妃呢?王爷心心念念想着的,就是帮她完成心愿。如果我不进宫,勤太妃不就…" 允礼挽着她的手,静静地道:"我会去跟额娘说。" 莲心低着头,静默了片刻,轻声道:"那么我想,我是不能再在府里住下去了。" 早前就想表达的意思,终于在此刻说出。莲心有一种松了口气的感觉。允礼拉着她的手一紧,道:"如果是因为嘉嘉的话,其实你不必…" "不仅是因为嘉嘉小姐,"莲心笑靥清浅地抬眸,朝着他摇头,"无论如何,等我回到家里以后,都会继续认真准备选秀的事。但同样地,我也会等着王爷。" 他和她,都有对自己而言,很想要守护的东西。这样的心意来得太快,彼此都需要时间和距离来确定,更重要的是,她不想他以后会后悔。所以不管是纽祜禄·嘉嘉的暗示,还是今日二嫫当众表明的态度,于情于理,她都不应该继续留在这里。 允礼的眼底划过一抹惊喜,"你答应了?" 莲心咬着唇,轻轻点头,脸颊有些红了,"所以王爷一定要记着,在宫中大选之前,给莲心一个答案。" 莲心离开王府之前,府里的好些嬷嬷都舍不得地来看她。 原以为是个想攀高枝的女子,但相处下来,既不矫揉造作,又娴雅淡然的性子,却道是果真讨人喜欢的。很多伺候的奴婢都真心想留下这个姑娘,即便做不成福晋,能长长久久地陪伴在自家主子身边,总归也是令人高兴的一桩美事。 原本没有太多东西,收拾完,除了两个包袱,便是来时带着的一些简单饰物,装好安置在锦盒里。允礼知道在府里添置的衣物,她断然是不肯带走的,只得交代元寿,凡是府里的丫鬟都要听她的吩咐,何时走,怎么走,都要一一安排妥当。 其实都住在京城里,只是从西城回到东城,乘坐马车总共才半炷香的时间。元寿一边筹备着马车,不禁笑着摇头。 在丫鬟们都退出屋苑后,过了须臾,又有一个人踏进门槛。 这个时候,莲心刚将琴案上的古琴蒙上锦袱,正想着要不要将这些琴谱拓一份,好随身带着,转过身,就看见门槛内站着的一抹窈窕身影。 有着清丽长相的女子,细看之下,却是有几分楚楚动人的风姿。弯弯眉黛,眸若秋水,眼角处还有一颗泪痣,盈盈闪动。许是平素一直穿着丫鬟的服饰,现在换上一件湖蓝色纱裙,整个人就像出淤泥的菡萏,有些媚,有些美,让人眼前一亮。 是玉漱。 "为什么?"玉漱只是定定地看着她,过了好半晌,才艰难地问出那三个字。 莲心将手里的琴谱放下,有些不解地看她。 "我是说,你为什么要帮我?"玉漱说完,满眼复杂地看着她。在她看来,莲心是因为替自己遮掩,才会不得已离开王府。她看得出,十七王爷对这个出身平凡的女子,其实是特别的,不像对待小姐那般,总是疏密有度。然而为什么呢?仅仅的数面之缘,因为嘉嘉小姐的关系,更是互相交恶,并非交好。这样的情谊,只会让她落井下石,怎么会是以德报怨呢? "那些首饰,真的是你偷的?"莲心看着地面,有些叹气地问道。 玉漱咬着唇,点头。 "你没有自称'奴婢',看得出一定是好人家的女儿,且出身不差。为何会在尚书府里当奴婢呢?而且我看得出,你是真心对待嘉嘉小姐,却又监守自盗,究竟是何道理…" 莲心有些莫名。世故,刻薄,盛气凌人,投机逢迎…这些词用来形容玉漱,似乎再恰当不过。然而仅是身为侍婢,莲心所看到的,不仅是对自己的刁难,更多的反而她是对纽祜禄·嘉嘉的体贴和照顾。没错,她是一介丫鬟,然而,却也有着难得的率直性情。 "我之所以要偷那些东西,是想要进宫选秀的。"玉漱低下头,攥着衣角,脸上露出一抹苦笑,"你猜得不错,我原是镶白旗管领家的女儿,只是因为阿玛犯了错,连坐三族,都被削了旗籍,才会到尚书府里去当丫鬟。嘉嘉小姐待我不薄,这次,还特地帮我恢复了旗籍,我却…"她忽然说不下去了,咬着唇,眼睛里泛出泪光。 莲心递给她一方罗帕。 玉漱抽泣了两声,红肿着眼睛,喃喃地道:"我想进宫,并不是为了攀龙附凤,也不是想当什么娘娘,而是想让我阿玛扬眉吐气,即使不当管领,女儿进宫选了秀女,哪怕是小小的常在,也再没人敢看不起他了…" 轻暖的阳光洒在地面上,莲心望着面前的玉漱,不禁想起家里固执而狷介的阿玛,想起自己。原来,对待双亲的心情,不同的人竟也能够这般相像。 "我也想做一个能让阿玛引以为骄傲的女儿,然而只有保全自己,才能承欢膝下。倘若你因为偷窃被定罪,不但帮不了你阿玛,反而会让你的阿玛伤心,不是么…"莲心伸出手,轻轻覆在玉漱的手背上,柔软的嗓音,带着一股安抚的力量,"为了你阿玛,更应该做个善良的姑娘。" 玉漱怔怔地抬眸,面前的少女,脸上含着温润的微笑,仿佛春日里的暖玉,莹润清透,质地无瑕。她像是在对她说,又像是对自己,一念恍惚间,似有春雨徐徐流淌进心田。 (2) 按照宫里的规矩,凡属宫城外人,包括皇室贵胄,一应朝臣、命妇,若未得宣召,一律不能擅自进皇宫大内。因此,那些已搬出皇宫多年的阿哥和格格,若想回宫一趟,总要先遣人报备到内务府,得了腰牌,方可在内宫行走,并且不能逗留太长时间。 辰时两刻,太和殿里刚下了早朝。诸多朝臣自宽大的门道下来,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巨大的殿前广场,走过内金水桥,穿过把守森严的太和门,即能看见通往宫外的午门。有些官员脚步匆匆地往外走,有些则是慢条斯理地迈着方步,三三两两,顺着甬道一直走出皇宫。 允礼告别同行的几个官员,绕过雪白的大理石雕栏,徐徐走下丹陛石阶。只身穿过中右门,顺着朱红的宫墙一直往北走,经过繁花正盛的慈宁花园,再往东,寿康宫即在眼前。 寿康宫在慈宁宫的西侧,中间隔着两道围墙和一条宽敞的甬道,院内东西两侧为廊庑,折向南与慈宁门相接,北向直抵后寝殿之东西耳房,后面则是宽敞的后殿。 正殿寿康宫居中,前后出廊,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当中五间各开四扇双交四椀菱花槅扇门。殿前出月台,正面出三阶,左右各出一阶,台上陈鎏金铜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