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第2/8页)
着自己的侄梏亦将随之瓦解,他高宗又成了真正的皇帝。 问题在于,废后之事最好由大巨出面提奏,这样才会减少失败的可能性。而武则天近年来在朝中私树党羽,高宗旧臣已寥寥无几。经过再三思索,高宗李治终于想起了一个人来。 西台恃郎上官仪是本朝有名的诗人,曾参与编修《瑶山玉彩》一书,并自创上官诗体,与高宗李治长有文犊之交,目前官属三品,在朝中颇受敬重,若有他出面提出废后之事,似乎极为适宜。 上官仪于午后突然奉诏,急速赶往宫中。他来到高宗房内,喘息未定,高宗皇帝即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向他表露了自己废后的愿望。 “皇后武氏侍宠骄横,天下臣民已有怨言。近来又与道士郭行慎幽居密室,行巫术狐魅之事,为本朝圣法所不容,有损皇后尊严,理当惩诫…” “陛下的意思是…”上官仪诚惶诚恐地问道。 “朕意将她废兔,”高宗说:“你可立即起草诏书,于明晨上朝之时提出废后之事。” “臣,臣,臣…”上官仪结结巴巴,只是一个劲地叩头。 高宗一见上官仪这副惊恐万状的样子,不由得火冒三丈。他不禁怀念起无忌、褚遂良等旧臣来,同时也为武后专权以来朝臣的无能和怯懦而愤忿。 “你难道害怕了不成?”高宗喝道。 “不,不。”上官仪一迭声地答道“废后之事关系重大,望陛下从长计议,慎重考虑。” 高宗严厉地瞪了上官仪一眼:“你难道想违抗朕的旨意吗?” “微臣不敢。”上官仪说“陛下意欲废后,是否当真?” 这句话差点把高宗逗乐了,他再一次提高了声音:“朕意已决。” “可是,”上官仪不安地问道“倘若明天上朝时,众臣出面反对怎么办?” 高宗笑道:“你放心,举朝皆吾敌,朕亦不改其度。” 事已至此,上官仪似无话可说,他当场取过纸笔,起草了一封诏书。 这天傍晚,武则天正在蓬莱宫中散步,一名太监气喘吁吁地从门外跑了进来。当他将高宗意欲废后之事告知武则天时,她起先还不大相信。类似的禀报接踵而至。 武则天站在花园的篱畔,看着渐渐西沉的落日,突然如梦初醒。她意识到,一件重大的事在朝中悄悄地发生了。生性懦弱的丈夫居然背着自己密谋废后,这大大刺伤了武后的自尊心,同时,也使武则天感到了极大的震慑:倘若不是情报及时,说不定明晨一觉醒来,自己已成冷宫之囚… 武则天赶到高宗寝宫的时候,上官仪尚未离去,桌上那封起草完毕的诏书似乎墨迹未干。高宗李治尽管一直在担心这件事可能泄密,但没有想到消息传得如此之快,当武后满脸怒容地出现在自己面前时,高宗不禁感到头晕目眩,差一点跌倒。 武则天径自走到桌前,抓起那封诏书,匆匆看过之后,将它撕得粉碎,接着她闭上双眼,开始大声地喘息。 上官仪匍匐在地,面若死灰。 武则天缓缓转过身来,将目光投向高宗,指着地上的那团废纸,语调平静地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高宗低下头去,没有答话。 “陛下近年龙体欠安,我一直将帮助陛下处理朝廷政务看成自己的职责。这几个月来,我寝食难安,兢兢业业地效奉朝廷和皇上,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陛下的圣德能够光扬天下,现海内升平,国运昌隆。边疆番夷,莫不臣服,举国百性,莫不安居乐业,可是陛下却听信小人谗言,做出这样荒唐的事来,这难道就是我的忠诚劳碌所应得的报偿吗?” “可是,”高宗声辩道:“王伏胜昨天向朕享…” 武则天打断了高宗的话,温言说道:“蓬莱新宫修立之初,臣命人将宫中邪异之气驱除,使圣上的新居祥瑞吉安,难道也是我的过错吗?” 武则天一连串心平气和的诘问已使高宗面有愧色。 “这,这…”高宗看了上官仪一眼“这不是我的主意,废后之事都是上官仪提出来的…” “我不管别人怎么说,重要的是你自己。你既为天子,也该有个天子的样子。” 说到这里,武则天走到高宗的身边,掏出手帕帮他擦去脸上的汗水,犹若一个母亲在照料自己的孩子似的,她继续说道: “我为陛下日夜cao劳,陛下也该顾恤我的一片苦心才是。我看陛下也有些累了,还是早早上床休息吧,好好睡上一觉,将今天这件事彻底忘了吧。” 随后,武则天返回蓬莱宫。在整个过程中,她始终没有看过上官仪一眼。 武则天回到蓬莱宫,立即召见大太监魏安和侍中许敬宗。对于这起现已流产的宫廷内变,他们也是刚刚听说。他们来到武后的住处,脸上似乎仍然余悸未消。 诗人上官仪看来已难逃一死,问题是他将以何种方式在世间消失。 许敬宗提醒武则天,诗人上官仪和王伏胜都曾侍奉过太子忠,给他们一个合乎情理的罪名并非难事。 武则天现己失去了在这件事上纠缠下去的耐心,听了许敬宗的话,武后当即向魏安问道: “太子忠现在何处?” “太子忠被废为庶人之后,一直幽禁在黔南。”魏安答道。 武则天略一思索,便说:“那就再用他一次吧。” 三天之后,上官仪和王伏胜以与原太子忠密谋造反为名被押赴曹市处斩,同时,原太子忠亦在黔南被赐死。上官仪死后,他的家族随之受到清洗,他的孙女上官婉儿作为幸存者,日后将在一系列朝廷变故中兴风作狼,起到关键作用。 二 高宗李治发动的这场宫廷内变虽在发轫之前即告破灭,但它给武则天留下的怆痛与不安远未消除。武则天内心非常清楚,诗人上官仪只不过是受命造反,充当了高宗发泄愤怒的替罪羊。只要高宗愿意,朝廷内外潜伏的反对自己的势力一有风吹草动,便会死灰复燃,使自己苦心编织的梦想毁于一旦。 在麟德二年七月,武后曾经向高宗皇帝上过一纸表奏,提出了泰山封禅的愿望,这封表奏送达高宗之后一连数日没有音讯。上官仪事件平复后,封禅的愿望再一次在武则天的心里激起了道道涟漪,现在也许是应该利用一下封禅大典来提高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