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红_第三十一章谁是元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谁是元凶 (第4/7页)

华忽然叫道:“不对,这厮是在求速死!”

    恶龙睁眼恨声道:“可恶的小贱人!”

    朱元峰寒脸喝道:“你如非弑师元凶,何以承认得如此干脆?”

    恶龙嘿嘿一声冷笑道:“承认不承认,有何分别?”

    朱元峰请师父将这厮提去后面,交追魂前辈他们发落吧!”

    赌王将恶龙挟走后,南宫华见朱元峰出神不语,轻声问道:“峰哥想什么?”

    朱元峰叹了口气道:“问来问去…”

    南宫华含笑接着道:“这不就得了么?九龙之中,已有八龙洗脱嫌疑,还犹豫什么呢?”

    朱元峰蹙额道:“可是,恩师死前曾有留言,说毒龙本性不差,决非下手之人,难道他老人家看错人不成?”

    南宫华摇摇头道:“自古以来,师父对徒弟,一如父母之对子女,多少难免偏爱,他老人家不能证明谁是凶手,就不能担保谁人有无嫌疑。”

    朱元峰点点头,默默不语。

    朱元峰曾为这件事费了不少脑筋思索,恩师“十绝颠僧”之死,了元牵挂地“自掘坟墓”在他被申氏双刀推下绝谷的那段日子,一切经过,是他一生最深刻的印象。

    每一静下来,他就想到十绝颠僧之死,都是为了造就他朱元峰,只要想想一代高人为自己曾费尽心血的门人暗算,断去双腿,在绝谷中渡过漫长凄惨的十五年日子,是何等的非人可以忍受?

    而恩师能活下来,这份坚忍,只是为了一件心事,免得十绝武学失传。

    朱元峰之下坠绝谷,就是十绝颠僧认为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了那心事了,就不愿再活下去了。

    这一代高人的苦心孤诣,是使人刻骨铭心、感动难忘的,如他有贪生之念,尽可等朱元峰先练成轻功后,把他背负出谷,而他却毫不答应地自掘坟墓,离开这个浊世,放弃了好死不如恶活,何况是大可安享的残年。

    为什么?

    只是为了不愿给朱元峰添一累赘。

    世上有所谓“超人”者,即指能忍人至不能忍,为人所不能为。

    朱元峰每一回想到恩师仰躺在自己掘好的坟墓里,他为恩师遗体添土的情景,就不禁热泪盈眶。

    恩师的遗言,他念念不忘,如果他朱元峰不能找到弑师的真凶的话,即是让恩师九泉遗恨,他有生之年,心中永远不会真正平静,感到愧对恩师。

    但是,他仰体师意,必须做到毋枉毋纵的地步,否则,不论错杀了哪一个,都是更愧对恩师的。

    这也是他的原则,也即是他宽纵“酒混秃”三龙的原因。

    现在,仅仅只存一个硕果的“毒龙”萧百庭了。

    他曾反复思索过,包括“混龙”等八龙,或生或死的,逐一推敲有无疏忽之处?

    结果,他们都无弑师的可能性。

    那未,当然只有抓到最后也是“九龙”之首的萧百庭才可水落石出。

    而恩师偏偏又有偏袒萧百庭之意,说这条毒龙“本性不坏”又是“心仪金佛,极尽孝驯,未获金佛前,下手之可能不大”

    再根据南宫华的解说,他只有沉默了。

    思索,再思索,脑中灵光连闪,他整理一下,能捕捉到的该有下列几点假设:第一“毒龙”既是“心仪金佛”也即证明这条毒龙对金佛之心仪已久,且为恩师所了解,可见必有比其他八龙更注意金佛之处,才使恩师特提出一下。

    第二,如顺理成章“毒龙”的“极尽孝驯”假定是有“目的”也可说是一种手段,而非出于敬顺至诚的话,只可说是卑鄙的化装而已,那好有一比,一个阴险的儿子为了争取巨大的遗产,想先取得其父的特别宠爱,或使其父对他特别注意,以便得到比其他兄弟得天独厚的遗产一样。

    第三“未获得金佛前,下手之可能不大…”这两句,显然是由上面推理而来。

    这很难说,如果“毒龙”和那种别有用心的“儿子”一样的话,在久等不耐,夜长梦多,或发觉恩师对其他同门另有心意的话,为免功败垂成,白费心力,就如“久病无孝子”

    的情况,在某种罪恶的贪婪自私意念作祟,突然冲动起来,就难免造成拭父的惨剧,弑师又何尝不可?

    但是,如照这种假设,则弑师元凶为萧百庭了。

    那也等于推翻了恩师的遗言原意。

    舍此外,又如何求证对“毒龙”洗脱罪嫌的有利方面?

    是么?以“毒龙”萧百庭身为十绝颠僧首徒来说,以“立长不立幼”的‘传统”来说,他是继承“十绝”门户,得传衣钵的正主。

    而恩师就是由这位首徒奉养在毒龙谷的。

    以事言事、以情论情,萧百庭的确没有弑师之理?

    因为,出事在他的家里,是涉嫌最重的事,万一同门指责他保护不周,他就无以自解。

    以“毒龙谷”防备之严密,外人决难深入重地得手,且以十绝颠僧之威名,当今之世,又有谁敢,犯此大不韪,嫌活腻么?

    那未,假定能够出入方便,深入毒龙庄而毫不受人疑心,以致可以趁空突下杀手的,只有其他八龙才够资格。

    可是,其他八龙又实在没有这种可能。

    因此,朱元峰又自己推翻了这种假设。

    思索,再思索,他的潜意识中,集中在这一点上,聚精会神地推敲着。

    在平时,他因心中有事,难得可以毫不在乎地细想这件事,现在,在高手云集,安若泰山的华山光明寺中,他可以安然地冥思默索。

    而且,他必须得到一个头绪不可,也是他最后非想出元凶是谁不可,否则,他实在觉得对不起九泉之下的恩师。

    恩师之能,当然应比他朱元峰高明,恩师那未说,朱元峰能够推翻恩师的意见么?

    他把一切经过,一想再想,一直到刚才南宫华的一番解说为止。

    他知道,一件事不外由它的正面,反面,及侧面去推断一切可能性。

    恩师说的,应是正面,也即常情常理的必然性。

    恩师既自言“余遇害于坐关末期,昏厥中亦不悉凶手为谁?”

    问题就在这一点上了。

    “十绝颠僧”因何而昏厥?是坐关中走火入魔?不可能,因为恩师坠落千丈绝谷中,度过十五年灰暗的残月,以手代脚,一身武功仍在,不可能是走火入魔。

    因先中毒而昏厥,为突袭制住xue道而昏厥?是死无对证的事。

    这二者最可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