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上海的公寓生活 (第2/6页)
“哦?”张爱玲注意起来“圣约翰大学很好呀。” “是,与jiejie从前读的圣玛利亚学校齐名的。” “是的。” “jiejie呢,jiejie的学业怎么办?就这么荒废了,太可惜了。” “是呀,只差半年就要毕业了呀!”爱玲愤愤地说,就是学业这件事叫她耿耿于怀——多么艰难周折才能上学,好容易考进伦敦大学,因为战争去不了,转入香港大学,却又因为战争,连港大也毕不了业——老天爷好像存心与她为难!贾宝玉衔玉而生,她却是打着伞出世,无论走到哪里,阳光怎么灿烂也好,属于她的永远是伞下的阴凉。 子静灵机一动,鼓动着:“其实jiejie也可以想办法转入圣约翰大学呀,这样,我们就可以做同学了,可以常常在学校碰面。” 爱玲面色一动,转又黯然:“不过——学费。”她叹了一口气“姑姑没钱的。” 姑姑张茂渊回国后一直在英商怡和洋行做事,上海沦陷后,她和一千多位在华员工都被裁员,转去电台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又改在大光明戏院做翻译。一个人生活也还足够,加上张爱玲的学费和生活费那就拮据得很了。 爱玲犹豫地说:“我现在这样子赤手空拳地来投奔,已经很拖累了,如今再闹着要上学,多加一笔学费,那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林黛玉吃燕窝——故事倒多。不过上学的事,姑姑也曾提过,说是当年爸妈离婚的时候有过协议的,我的教育费该由爸爸负担,港大三年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mama拿的,现在剩下半年,理当该由爸爸拿出来。可是…” 她没有把剩下的话说完,然而子静已经明白了——自从四年前jiejie在冬夜里逃出父亲的家,至今都没有再回去过。父女俩断绝往来已经四年多了,如今要jiejie回去向父亲低头,开口谈钱,那真是很委屈磨折的。 他于是自告奋勇:“不如我替你跟爸爸说,探探他的口风也好。” 爱玲点了点头。 2 张家这时已经搬出别墅,住进了一幢小洋房,光景一年不如一年。然而子静避开继母跟父亲婉转地提起jiejie的转学申请时,张廷重倒也没有拒绝,沉吟了一下说:“你叫她来吧。”算是同意了。 过了几天,张爱玲登门了。这是父女反目后第一次见面,也是他们一生中的最后一次见面。 整个会见过程不足十分钟。 她木着脸提出她的请求,一无笑容; 他木着脸叫她先去报名考转学“学费我再叫你弟弟送去。” 然后她便走了。 自始至终,她没有对他笑过,他也没有对她发脾气。他们都没有提及她的母亲黄逸梵。而后母孙用蕃,则一直躲在楼上没有下来。 在这一次见面之前,他们都是设想过和解的,一个是为了赎罪,一个是为了释怀——无论是罪孽还是仇恨,背负得太久,都会令人疲惫而窒息。他们都希望可以借着这次见面来解脱自己,也释放对方。 然而他们都不能够。 她从父亲的囚室里逃了出来,可是她的记忆还锁在那里;他已经不见他的前妻十几年,然而在女儿的脸上却仍读到她的神气。 他没有忘记她曾经是怎样的叛逆,她也没有忘记他曾经是怎样的暴虐。 他们两个,都不能忘记。 1942年秋天,张爱玲转入圣约翰大学文学系四年级,弟弟张子静进入经济系一年级。姐弟俩终于达成了“同学”的愿望。 其中有个小插曲很让啼笑皆非——文学天才张爱玲在转学考试时居然国文不及格,要去补习国文。真不知是她在香港对国文生疏太久了,还是考卷的内容与形式实在八股? 不过张爱玲倒也没放在心上,只当成一件笑话说给弟弟听,并且开学不久便从国文初级班跳到高级班。 姐弟俩终于可以常常在校园里见面了,而炎樱也一同转入了圣约翰,继续与爱玲同学。两个人一个矮、胖、活泼不羁,一个高、瘦、沉默寡言,相映成趣的画面再次成为校园内的一道风景。炎樱还计议着要做两件衣裳,各写一句联语,在路上遇见了,上下句便忽然合成一对。 她们两个仍然喜欢在穿上下工夫,从中国传统和民俗中获取服装设计的灵感,齐声批评时下看不入眼的装束。 那时有许多女人用方格子绒线毯改制大衣,毯子质地厚重,又做得宽大,方肩膀,直线条。炎樱形容:“整个地就像一张床,简直是请人躺在上面!”她自己则喜欢穿西式裙子和上衣,搭配一些中国古香古色的装饰;或穿连衣裙,在脖子下加一绣花的像儿童围嘴的装饰;或都上穿杭纺丝衬衣,下系西式裙子,腰间系一条猩红的流苏。总之是中西混杂,能够披挂上身的零件通统拿来,绝不浪费。 张爱玲则是鹅黄缎子旗袍,下摆挂着长达四五寸的流苏,那种打扮只有在舞台上才看得到,即使大学周六下午开舞会,也不会有人穿那种衣服,亮晶晶地耀眼。她那样招摇地走在校园里,在场女生都相互又好奇又有趣地看着,异口同声地问:“她是谁?”“是新插班生吗?”“哪来的?”“穿得好怪!” 那一大堆从香港带回来的奇装异服出尽了风头,其中有一匹广东土布,最刺目的玫瑰红上印着粉红花朵,嫩黄绿的叶子,同色花样印在深紫或碧绿地上。乡下也只有婴儿穿的,她却用来做衣服,自觉保存劫后的民间艺术,仿佛穿着博物院的名画到处走,遍体森森然而飘飘欲仙,完全不管别人的观感。 姑姑曾经拆了祖母的一床夹被的被面保存着,米色薄绸上洒淡墨点,隐着暗紫凤凰,爱玲看了,又是惊艳,立即捧了去给裁缝改成衣裳,虽说“陈丝如烂草”那裁缝居然也答应了。 做了不少衣服,却连件冬大衣都没有,舅舅见了,着人翻箱子找出一件大镶大滚宽大的皮袄叫她拆掉面子,里子够做件皮大衣。然而爱玲怎么舍得割裂这件古董,拿了去如获至宝。她最爱的就是这种有着深厚古意的锦衣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