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563章大势已去 (第2/2页)
沸腾,大宋积弱多年,什么时候这么威风过?而且收复汴京也不知道是多少人的心愿! 阿九,夏青青带领金蛇营,周芷若带着扬州绿营,杨妙真带领红袄军彻底并入南宋,但明眼人都知道她们听命于谁。 宋青书的威名在朝野,民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南宋的小皇帝在太傅的授意下,主动提出禅让,宋青书当然是推辞,三推三让过后,方才接受了南宋皇帝的禅让。 改国号为齐,登基为帝,立周芷若为后,阿九,任盈盈为皇妃,为了安抚宋朝旧臣,南宋的几位公主在后宫中封号也很高,与阿九,任盈盈并列。 接着宋青书继续北伐,同时不停地派人招降金国,金国之前和蒙古一战损失不小,这些年的征战他们也失掉了大量战略纵深,再加上如今宋青书实力实在太过强大,他们知道很难抵抗。 之前宋青书是南宋的臣子,金国上下哪怕知道不敌,也没考虑过投降,毕竟金宋之间的仇恨实在是太深了。 但宋青书建立了新的国家后完全就不一样了,双方之间的仇恨不复存在,哪怕民间,南宋皇室有些,但也不影响大局。 于是在歌璧姐妹的运作下,再加上国内头号权臣“唐括辩”忠义军诸多将领都是宋青书的心腹,可谓从裁判到选手都是他的人,虽然金国内部还是有不少强硬派,但也架不住大势所趋。 最后的投降也顺理成章了。接受金国投降过后,宋青书善待金国皇室,同时保留了大部分金国贵族,高层的官位,只是添加了一些制衡手段,原本投降后忐忑的金国上下,纷纷转忧为喜。 南宋内部不少人对此有些非议,但架不住宋青书威望太高…历史上开国皇帝要做任何改革都是相对容易的,就是因为他威望高,手里有军权财权人事权一把抓。 再加上宋青书前些年暗中建立的民间的舆论宣传机构,很快就将这些非议扭转过来,同时善待西夏王室,让李清露,木婉清等人继续带着西夏贵族管辖原本的土地。 当然他们要派质子入京,朝廷也会派一批官员到地方,对于亡国之臣来说,这样的待遇简直是喜出望外了,所以西夏,金国两地很快就稳定下来。 再经过十几年文化教化,必然能彻底融入大家庭。接下来宋青书继续率军北击蒙古,将蒙古人赶回到了漠北,经过多年的打击,黄金家族血脉凋零。 终于再也压制不住蒙古诸部。蒙古陷入分裂,分成了东西两部,西部的瓦剌,东部的鞑靼,瓦剌和鞑靼各自又有数个大部,其中海迷失统领着瓦剌诸部最强者,汝阳王府则是鞑靼诸部最强,赵敏替父亲报了仇,帮哥哥自立过后,便功成身退来找宋青书双宿双栖了。 除了这两股势力之外,雅伦王妃还控制着一些旧部,蒙古分裂的诸部之间仇恨也颇深,经常陷入纷争,再也无暇南下中原。解决蒙古的过程中,辽国也投降了齐国,毕竟如今辽国早已不复当年的强盛,只剩下弹丸之地。 之前有蒙古撑腰勉强在清金夹缝中求生,如今蒙古都垮了,辽国自然也没了指望,当然如果不是暗中控制辽国的是苏荃,要投降也没那么容易。 辽国投降,蒙古彻底分裂后,天下的注意力都在清国上面,如今清国基本上被齐国的势力全包围,再加上东边高丽人的相助,面对宋青书大军压境,清国内部很快也动摇起来,此时清国的处境和春秋战果末年的齐国一样。 虽然依然有不俗的实力,但秦国已经一统天下,大势已去,再也没了反抗的心思。再加上西夏,金国投降之后的良好待遇,清国臣民最后一丝顾虑也没有了,投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