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卷四十二 (第3/3页)
来归附,当地百姓恢复了常业,道路通畅,商人旅客来往不断。然而臧厥处理政事崇尚严刑峻法,不肯稍有宽容,官吏百姓稍有过失也必加杖刑,百姓称他为“臧虎”臧厥回京被授任骠骑庐陵王谘议参军,又兼舍人。后迁任员外散骑常侍,兼司农卿,舍人之职不变。大同八年,他在任上去世,死时四十八岁。臧厥先后任职之时,官署中的重大事情以及御史廷尉不能决断的事情,皇上都下令交给他处理。堕压分析判断精当周密合情合理。;鲮匦去世后,有人击打登闻鼓告状,请求将案件交给清直的舍人越厥处理。高祖说:“臧厥已经去世,这事便无人可以托付了。”臧厥被高祖了解和赏识到了这种程度。 咸厥的儿子臧cao,任尚书三公郎。 傅岐字景平,北地灵州人。他的高祖父傅弘仁,宋时任太常。祖父傅琰,齐代任山阴令,有管理政事的才能,从县令擢拔为益州刺史。傅些的父亲傅翙,天监年间,历山阴、建康令,也以有才干而闻名,官至骠骑谘议。 傅岐开始是国子监明经生,初出仕任南康王左常侍,后来迁任行参军,兼尚书金部郎,因居母丧离职,服丧的所有礼制,他都做得尽心尽意。服丧期满后,因病很长时间未任职。逭时朝廷改建北郊祭坛,开始起用傅岐监知修建之事,工程完成后,朝廷任命他为始新令。始新县百姓中有人互相斗殴致死,死者的家属到郡裹告状,郡守逮捕了他们的仇人,百般拷问,那人始终不肯认罪,郡守把案件转到始新县审理,傅岐当即命令解去镰铐,言语温和地询问罪犯,那人马上服罪。按法令应判决罪犯以命抵罪,恰好遇上冬至,傅岐便放罪犯回家团圆,让他遇完冬至后一El返回监狱。县吏坚持不肯放人,与傅岐争辩说:“古时候是有这种做法,但现在不能实行。”傅岐说:“他如果不讲信用,我这个县令应当获罪,你逭主管人不要担忧。”罪犯到底如期返回。太守对这事惊叹不已,立即具状向上呈报。后来傅岐离开始新县时,百姓无论老少全都出境送别,哭号的声音,在几十里外都听得见。傅岐到了京城,被任命为廷尉正,入朝兼中书通事舍人,又迁任宁远岳阳王记室参军,舍人之职不变。傅岐出京任建康令,因为公事被免职。不久他又任舍人,累经升迁为安西中记室,镇南谘议参军,兼舍人之职不变。 傅岐相貌英俊,举止潇洒,涉猎广泛,对答如流。大同年间,朝廷与魏国和亲,魏国的使节一年中来两次,皇上常派傅岐去接待应对。太清元年,他累经升迁任太仆,司农卿,舍人之职不变。他在皇宫内任职十多年,参与筹划国家机密要事勤勉努力,和朱异相当。这年冬天,豫州刺史贞阳侯萧渊明率兵攻打彭城,失败后身陷魏国。太清二年,萧渊明派使者返回梁国,转述魏国人想重新和梁友好往来的意思,皇上命令有司以及亲近大臣商定决策。左卫将军朱异说:“高澄这一次的意思,是想要继续维持两国间以前的友好关系;这样做,我国边境将无外敌进犯,百姓可以安定地生活,答应讲和对事情有利。”参加议论的人都认为朱异的意见正确。衹有傅岐说:“高澄刚刚打了胜仗,他的势力并不弱,为什么一定要求和呢?逭必定是设置离间计,故意让贞阳侯派使者来,让侯景心中怀疑皇上将会用自己换回贞阳侯。侯景内心不安,必定要圆谋叛乱。现在如果答应高澄求和交好的要求,正好落入他的jianian计之中,再说去年我军在彭城失败,涡盐新近又败退,高澄一表示意思我们便与他和好,这更显出了国家实力的衰弱。如果依照我的意见,就不能答应高澄这次求和的要求。”朱异等人坚持自己的意见,高祖便听从了朱异他们的主张。派出讲和的使者之后,侯景果然有了这种疑心,多次上表向皇上请求追回使者,皇上衹是模棱两可地搪塞他,到了八月,侯景就举兵谋反。十月,进犯京城,请求诛杀硃异。三年,优些迁任中领军,舍入之职不变。遣年二月,尽量在宫阙前向朝廷呈交奏表,请求分割长丝下游以西的四个州,以安置自己的部下,然后便解除京城之围返回寿春,皇帝下令答应他的要求。于是双方在城西订立盟约,侯景要求派宣城王出城为自己送行。坚持自己的意见,认为宣坛王是嫡子,地位重要,不应当同意侯景的要求,于是皇上派石城公萧大款去送侯景。等到舆订立盟约之后,城中的文武大臣都欢喜雀跃,指望京城能够解围。祇有傅岐一人对大家说:“逆贼发兵叛乱,没有达到目的就请求讲和,这个外族人心如禽兽,一定不能相信他,这次签订盟约最终要被骗上当。”大家都埋怨责怪他。到侯景背弃盟约的时候,没有人不对傅岐表示叹服。不久皇帝下诏,因为傅岐辛勤劳苦,封他为南豊县侯,食邑五百户,垡岐坚决推辞不肯接受。宫城失守后,傅岐带病逃出包围,后来在家中去世。 陈吏部尚书姚察说:主持事务的人先要精心谋划,所以做任何事都不会失算,逭话说得真对啊。傅岐识破了齐氏假装求和的阴谋,可以说是善于谋划,那时如果采纳了傅岐的主张,太清年间的祸乱,本来就不会产生。申子说:“一句话的偏差,会导致国家的衰败。”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