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第3/3页)
地上。 纪鸿熙转过身来,对萧初阳怒喝道“你这是做什么!” 下句怒骂已经在口中,却一下子梗住了。 他看见了萧初阳的手。 他们结识已经许久。在纪鸿熙的记忆中,萧初阳的手一直是沉稳镇定的。 即使在最惨烈的战斗中,即使身受数剑,血流了一地,萧初阳却还是淡淡笑着,互相搀扶着,用他稳定的手执着风华剑,斩出一片生天。 而现在,萧初阳的手却有些颤抖。 执着剑柄的手指关节已经捏到发白,却仍是止不住的颤抖着。 纪鸿熙已到嘴边的话再也说不出去。 他也知道,若是这五人中任何一个将今日之事泄漏出只言片语,江湖上就会是一片猜忌复仇、腥风血雨,白道诸派的分崩离析指日可待。 武林同盟所辖人众虽然都是自各大门派中挑选而来,由同盟指派任务,但白道门派同时均各自为政。因此,与其说同盟是统领白道人众,倒不如说统合协调各大门派的场所。 虽然如此,但武林同盟毕竟是关系白道兴衰之同盟。 萧初阳毕竟是武林同盟盟主。 一举一动,皆牵动武林。 一忧一思,皆挂怀武林。 他今年也只有二十九岁,但他身上的担子,始终比别人要沉重的多。 纪鸿熙揉着眉头,过去拍了拍萧初阳的肩“大哥,你也累了,回去休息吧。” 萧初阳什么也没有说就走了。 对于生死兄弟,他还用说什么? 纪鸿熙望着一地的尸体,重重的叹了口气,将他们全部堆在一起。 无论黑道白道,何门何派,死了还不都是一样? 他喃喃的祝道“尘归尘,土归土,祝你们早登西天极乐,莫要再回来惹事了。” 正欲点火,却看见杨建那犹自大睁的眼,心中不免有点恻然,伸手将他的眼皮合上,叹道“杨兄弟,你又何必非要踏身江湖?五湖四海的做生意不是比这刀头添血的日子要有趣的多?唉,来世莫要做这江湖人!” 二月十八之祸,最先殃及的便是这五位烟雨楼护卫。 他们实在是死的不值。 若是他们天上有知,那些致命的猜测均是源于误会,不知是该大笑还是大哭。 误会产生的最直接缘由,自然是为何四位白道高手会互相剑戟加身。 唐沐在《武林通史》中写道“所谓当局者迷,关心则乱。亲见此情景之人,纵使万般猜测,也定然想不到其中根本毫无阴谋。只因四人于生死攸关之际,徒然乱舞刀剑防身而已,兼阵势所迷之下,又哪里得知有人近在咫尺!阴谋之说,大谬也。” 萧初阳以手枕头,静静卧在钟山近郊的紫霞湖畔。 湖水澄清无比,映出湖边垂柳,天上浮云。偶尔一阵微风吹来,吹皱一池春水,却也无人理会。 萧初阳的心里很乱。 他想起了几年前。那时他还不是武林同盟盟主,只是个普普通通的无名小卒。 后来他认识了纪鸿熙,再后来秋无意也出道,三个人一起闯荡江湖,风里来雨里去,随性所至,虽然艰苦,却又多么酣畅快意! 而后他们成名了。 在一个除夕夜,他突然被萧家告知,早在十年前,他就被内定为下任盟主人选。如今几年的江湖历练已经证明他足以堪当大任。为了萧家名声,他不可以推辞。 看着父亲期待的眼神,他还是点头了。 然后他通过了九重试练,在众多武林泰斗面前接过了同盟令,立下誓愿。 他当时的誓愿是“愿江湖从此少纷争。” 同为见证的少林方丈慧苦大师闻言时,却是微微叹了一口气。 第二天,慧苦大师夤夜来访,二人长谈了一夜。 萧初阳还记得慧苦大师的话语“江湖之事,盘根错节。若要消弭纷争,却是说易行难。施主宅心仁厚,实在是武林之福,只是…唉,今日因,明日果,施主当知世上本没有绝对之事,若是身处两难,萧施主当如何是好?” 萧初阳思忖良久,方道“行事但求无愧于心。” 慧苦肃容问道“心何在?” 萧初阳答道“心在武林苍生。” 慧苦大笑而起,道“善哉善哉。”竟自飘然去了。 萧初阳苦笑着坐起来。慧苦大师说的不错,当真是说易行难! 他终究还是要回烟雨楼去。今日之事大为诡异,莫非背后有什么暗涛?他要仔细查核一下最近的江湖动态,研究对策。 看着周围宁静祥和的景致,萧初阳的心底泛起一丝深深的倦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