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江湖第一部·云起篇_第三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第1/3页)

    第三章

    各大门派盘踞四方,虽然明里不提,暗地却是各自有着江湖默认的地盘。

    就比如少林之于嵩山,又比如萧家之于洛阳。

    行走江湖之人,对于礼仪规矩尤为看重。若是路过某一大门户的地盘,有空闲有机会,是必定要投帖拜山的。

    若是行走到了四川境内,江湖中人第一个想起的,不是峨嵋,不是青城,却是蜀中唐门。

    唐门暗器,妙绝天下。

    唐门之毒,震慑天下。

    唐门素来家法严苛,族中子弟若是武功未及大成,或是心智欠缺缜密,决不会让他出道武林。因此,有众多唐门子弟,一辈子被困在蜀中,默默终老。却也因此,越是年轻出道的唐门中人,越是可怕,往往只需一年半载便可名动江湖。

    数百年来,唐门只出了一个例外。一个年方弱冠便已出道,却始终未以武功闻达于世的人物——唐沐。

    唐沐出身于唐门支系,年幼时便惊才绝艳,崭露头角,被诸多长辈瞩目。唐沐自己也是勤练不辍,只求能早日走出蜀中。

    只是没有人知道,他急欲出道的目的,居然是为了要写武林通史。

    唐沐自幼酷爱读历代传记,自十五岁起,他便立志要写一部武林通史,道尽这江湖历年来的兴衰恩怨。历时二十年,奔波四海访人无数,终于写成。其中搜集了众多的机密资料,也解开了诸多悬而未决的谜团。

    作为通史编撰之人,唐沐可谓是幸运。因为他身处之世,正是江湖大乱之时。

    乱世出英雄。

    没有英雄的武林通史,还有什么值得书写?

    唐沐一直很庆幸。

    郑远行等四位白道高手丧命于烟雨楼中之日,是辛酉年二月十八。

    写到这一天的武林通史时,唐沐踯躅良久,方才下笔。

    他写道“这一日发生之事本是众多偶然。卓起扬于这一日下格杀令以试探秋无意,郑远行四人亦于这一日准备行劫持之举。若秋无意遵令杀影子,或其二人未踏足四人密谋之树林,甚至若秋无意服下那碗汤药而遭劫持,本日之事定当重写。然众多偶然却聚成必然,使得四人身死烟雨楼,这一日遂成为一场武林浩劫之起始。”

    “关于萧初阳对此事之应对,后人往往施以诟责,称其延误时机,在下看来却是不然。若萧初阳当时不隐瞒此事,以四人身份之尊,数月之内,正道中必已自行分崩离析,又何须苍流教来袭?况且若非天意弄人,萧初阳当时之举定然能成功隐瞒天下,对武林确是有利无弊。可叹后人往往执果溯因,枉费萧初阳一片苦心。”

    写道这里,唐沐迟疑了片刻,又加了一句,

    “卓起扬可谓一代枭雄,萧初阳是当世英雄。然英雄与枭雄之间,只有一步之遥。”

    自秋无意重伤之后,精力大损。而他主管的内务事宜,却是烦杂无比,最耗人心神。

    偏偏有一日纪鸿熙在九宵阁叹了声“最近好无聊啊。”

    然后他看见坐在床榻之上,埋首纸堆之中的秋无意抬起头,对他笑了笑。

    于是内务之中,那些最最烦杂的事宜,全部丢给了他纪大老板。

    全楼最闲的人,突然变成了全楼最忙的人。

    二月十八日清晨,烟雨楼中各处警铃大作。

    纪鸿熙好梦正酣,冷不防被警铃惊醒。

    这烟雨楼树大招风,每隔月余旬日就会被人闯上一次,他倒也习惯了,抱怨了几句,只待再会周公去。翻了个身,他猛地想起身上暂负的职责,这才勉强爬起来,心中却是将秋无意骂了一百遍。

    匆匆赶到出事地点,远远的看见几个楼中护卫已经将尸体拖出来放在一边,然后几个人居然站在那里原地发呆。

    纪鸿熙心道“这几个小子,没有人看着就躲在旁边摸鱼,亏了还都是名门正派出来的。我倒要看看是谁,定要扣光他们这个月的例钱。”悄悄走过去细看,却见为首的是崆峒派的弟子杨建。

    纪鸿熙不由一皱眉。此人向来老实,尽忠职守的很。如此异常,定然是出了事情。

    杨建见了纪鸿熙,神色稍定,附耳过去悄声说了几句。

    纪鸿熙脸色微变,蹲下身,揭起其中一个蒙面客的面巾只看了一眼,突然觉得头大了一圈。

    把四个人看完,他已经想昏过去了。

    纪鸿熙突然跳起来问道“几个人来过这里察看?”

    杨建答道“方才来了二十几个各派师兄弟,见敌…见来者已经气绝,便只让我们几人处理。无意公子适才也赶来查验过,让我们不要走动,他去请萧盟主来。”

    纪鸿熙暗暗点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