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卷第三章狂龙刀法 (第2/3页)
起的劲风竟拂倒二人! 等回过神来,夕苦已在数丈之外! 其实,以范书的武功根本不可能让夕苦如此轻易走脱。 但他又岂是轻易放手之人?范书既然必放夕苦走,自有成竹在胸。 但青城的人却是不知情,他们见夕苦如此轻易遁走,心头皆是巨震,同时想到了留在地 面上的司如水以及照顾司如水的人。 一旦夕苦脱身上了地面,他们一定会相阻! 而夕苦方才所展示的快如惊电一般的身手,足以说明凭他们的武功阻拦夕苦,绝对是一 种可怕的危险。 人人皆是变色,但每个人都明白以他们的武功已赶不上飞身而走的夕苦。这时,范书已 俯下身来,扶起孙密,叫唤了几声道:“这位朋友…” 马永安吃惊地道:“范城主难道与他不是…” 范书摇了摇头,道:“我并不知此人是谁,但我知道黑衣人…他就是被牧野前辈称为 夕苦的人,其手段极为狠辣。他以这位朋友的性命相要挟,要我交出解藥,虽然我不知他用 意何在,但我也只能与夕苦虚与委蛇,以免他对这位朋友下毒手…“ 说到这儿,他忽然“呀”了一声,失声道:“他…他终还是死于夕苦手上!“ 众人大惊! 由于谁也没有看清夕苦是什么时候出手的,更不知道夕苦如何出手的,怎么方才还好好 地活着的人转眼间,已死于非命? 一股寒意自众人心头升起,夕苦的武功真是鬼神莫测! 范书这时已慢慢地揭去孙密脸上的蒙巾。 众人一看,皆倒吸一口冷气。 但见他的脸色臃肿得可怕,有丝丝缕缕的血迹从脸上毛孔中渗出。 这已不再是一张脸。 自然无人能够由这张脸看出死者是谁! 这就是范书所要达到的目的。他不希望有人知道他早已在地下山庄布下人手。 倘若世人知晓这一点,日后岂不会想到范书为何能未卜先知,在此布下埋伏? 而今,三十六个紫衣少年及孙密已死,加上孙密的容貌已难以分辨,其他人很难怀疑到 范书头上。 孙密之死,恰恰是范书所为。 在夕苦将孙密向他掷来的一刹那,他的心中便起了这样的念头,借机杀了孙密! 主意拿定,他借“风云步”闪避之时,已射出浸有剧毒的暗器! 当时每个人的注意力都被夕苦所吸引,谁也不会去留意范书极隐蔽的动作。 何况范书自得到如霜给他的那一部武学经典后,日夜苦练,其暗器手法已是卓而不俗, 竟被他瞒过了众人耳目。 而孙密被夕苦一掷而出之际,夕苦已在他的体内送入暗劲,所以孙密只能身不由已地飞 撞出去,成为夕苦的“开路石”范书的暗器突然悄然向他招呼过来,他如何闪得开? 这暗器范书本是为了对付夕苦而备下的,如今却被迫用在了自己的心腹孙密身上,范书 只觉心中满不是滋味,念及忠心耿耿的孙密的好处,亦有些伥然。 众人见他神色哀伤,还道他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如此伤感,都暗忖范书竟如此心肠仁 厚。 范书见孙密双目睁得大大的,不肯合上,便伸出手来,轻轻地摸了摸他的眼睑,叹声道: “你为诛杀夕苦而遇难,无论你曾经是什么样的身份,武林正道都会为 你讨还公道的,你便安息吧。“ 手掌下按的时候,触到孙密眉心处的一根针…正是这一根毒针要了孙密的命,借着这 个动作的掩护,范书以极巧妙的手法将毒针夹在两指之间,然后顺势带出,手指微曲,毒针 已没入袖中。 孙密之死便成为永远的谜,谁都会把杀孙密的凶手认作夕苦! 这时,只听得一声呻吟,众人一看,原来是牧野静风已醒了过来。 范书忙道:“夕苦多行不义终有恶贯满盈之日,当务之急应是救人。” 言罢,他已抢先一步,扶起秦楼。 秦楼吃力地睁开眼来,竟露出了一个奇怪的笑容,她以极轻的声音微弱地道:“你… 你应该借…借此机…机会杀…杀了我才对。” 可惜,她的声音只有范书才能听到。 范书很认真地道:“秦夫人何出此言,天下武林本是一脉相承,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虽然你曾犯有过错,我一样会救你,只盼你能改过自新才好!”他的声音也不很大,但却故意让其他人听到。 马永安闻言愕然道:“她…她又是什么人?”因 为范书与秦楼是一同在纵横山庄出现的,所以他才有此一问。 范书轻轻一叹,道:“其实一个人的过去并不能代表他的一生,当年她杀了‘万刀堂’ 的人,大约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马永安等人皆目瞪口呆! 范书虽未点明,但他们如何不知她定是秦傲女儿秦楼? 秦楼当年杀了“万刀堂”百口人,成为武林正道追杀的目标,而当时的青城派身为十大 名门正派之一,自然也在追杀秦楼之列。但凭各大门派的力量,却始终没有找到秦楼,时间 久了,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谁会想到她会在这个地方出现? 秦楼眼中闪过无限怨恨之意,她没想到范书会以这种方式对付她,顿时逆火攻心,一个 真气接续不上,只来得及说一声:“你…”便已晕死过去。 范书叹息道:“当年她是那般的倔强,没想到今日她的性格仍是不曾改变!” 忽听得马永安冷笑连连,范书心中一惊,心想:难道自已有什么纰漏不成? 正思忖间,却听马永安咬牙切齿地说道:“素楼啊秦楼,你可识得这刀法?” 范书这才知道马永安是对秦楼发话,回头看马永安时,但见马永安面目扭曲骇人,眼中 有疯狂光芒! 他的手中只有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