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尽头_第五章零号失踪事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零号失踪事件 (第2/5页)

合体吗?〃类似珊瑚吧。〃陈果说。梁应物侧了侧头,这个动作表示他对于这种猜测并不以为然。"然后呢,你们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是什么?""我们把所有的这种生物收集起来,找了个冷库冰起来,取了其中一件放在研究中心里研究。这种生物自离水开始,就迅速变形,等到运回岸上,实际形态已经和刚捞起来时大不一样。所以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是通过电脑,来还原它们的本来面目。〃

    梁应物说着,示意陈果翻动照片。屏幕上出现了一张电脑效果图。这张图让我看得一胯,不禁问道:"这是你们还原出来的样子?〃"是的。〃梁应物说。我有点理解为什么桂勇他们会提出第三种猜测了,因为这看上去实在不像是生物,更像是件人造物品。应该怎么形容呢,就像一张地毯,一张椭圆形的,在两头各有一些毛穗子的地毯。地毯的中间,还有差不多十个孔洞。这样子一讲,是不是听上去就像张破地毯,但这的的确确是最贴切的形容了,只不过这地毯是半透明的。

    "这张毯子什么尺寸?〃我问。梁应物愣了一下,反应过来后笑笑说:"我们称之为零号生物。宽三到四米,长七到十米,厚度十至十五厘米。推测活体时身体有很强的弹性。"零号?这东西的形状,和阿拉伯数字0倒也挺像的。"那,它有内脏有大脑吗,它的进食、排泄和消化器官在哪里?""放在实验室里的那具,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脱水至结晶化了。这种细胞的变化我们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给我们的解剖制造了很大麻烦,实际上就是无法解剖了,通过对一些截面的研究,能见到不同的细胞组织,但也只有从外观上作此判断,结构都已经因为结晶化而被破坏掉了。我们能作出的判断是,第一,未见明显的器官组织;第二,它的某些部分也许曾是中空的,里面曾有类似血液的液体。〃

    然后梁应物看了我一眼,又说:"基因比对的结果,零号生物和一些软体无脊椎动物比较接近,就目前的比对结果,最接近的是水母,基因相似率达到93。7%。〃

    我不知道他这一眼是什么意思,耸耸肩说:"93。7%?这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人和黑猩猩的基因相似度在98%?99%,而人和老鼠的基因相似度也有95%?98%,所以和水母93。7%的相似度,并不能确认它和水母有多近的关系。"还是有可能的。〃陈果说,"水母是活化石,出现的时间比恐龙还早,可以追溯到六亿五千万年前。这么长的时间里,进化出了各种各样的形态,比如常见的水母寿命只有几周到一年?但在加勒比海发现的灯塔水母,会从性成熟期倒退回幼年期,并不断重复这种状态,理论上不被天敌吃掉或得病,就能长生不老。〃我笑起来,这女孩在很用力地表现自己,大概是想尽快成为正式的X机构成员吧。〃我知道,灯塔水母,据称世界上唯一一种能长生不老的生物。所以呢,你是想说,水母之间的差异如此巨大,所以不管进化出多奇怪的东西〃说到这里,

    我忽然想起一件事,全身瞬间如过电般战栗起来。我不禁看了梁应物一眼,他也在看着我。他知道我在想什么。我也总算明白了他先前那一?眼的含义。陈果没有觉察,接着我的话说:"沒错,这么悠长的岁月里,水母进化出了许许多多的分支,其中的大部分,都还没有被人类发现。照片里的零号,很可能是生活在深海海底的水母分支,因为大地震的关系死去,尸体浮上海面。"

    然后陈果点幵了另一张图片,说:〃我们模拟了零号各种可能的运动状态。"她一张张图片切换着,在这些图片上,有的是两端的触手在行走或捕食,有的是薄薄的身体扭成S形来获得前进的推动力,还有的是两端的触手连接起来把"地毯"变成了圆筒状。

    "因为柔软的身体,零号可以做出许多匪夷所思的动作,这些造型有的非常奇怪,但说不定它们就是这样生活的。"

    "几乎具有任何外型的可能性,不是吗?"梁应物说,"也许这些照片上的想象,和真实的它们比起来,根本算不7什么。

    "你是因为这个,才发那封邮件给我,让我来的吗?〃我问,声音低沉。

    "你不是以想象力丰富著称的嘛,原本,梁主任是想,你也许可以绐我们更多解读的角度。对于完全陌生的生物,也许这种角度的重要性并不比专业知识来得差。〃陈果说。只是她并沒有把自己的心思掩盖得很好,稍挑起的眉头,表示她并不认为我能起到什么决定性作用。

    "是的。〃在陈果说了这一通之后,梁应物缓缓地答道。他说的,和陈果说的完全不是一回事。我知道!"地震的第二天,就发现了大量的零号生物的尸体。用突变失败死亡来解释,首先时间上来不及,核辐射的催化作用不可能这么大;其次突变总是种群中的个案,哪怕一个种群都受到了同样剂量的核辐射,也不可能全都突变,更不可能全往同一个方向突变。最有可能的解释,这是原本就存在的生物,因为地震的原因而死去。〃梁应物说。

    他叹了口气,说:"也许我的推测不对,所以请你来看一看。"

    陈果说:"这次地震有太多颠覆性的发现,一些原来看似铁律的规则也在变化,所以我们也拿不准了。照说所谓的突变,也是在大尺度概念下说的,生命周期短的生物比如昆虫,会在第二代上有所体现,而生命周期长的,比如晡乳类,要几个月才会有能观测到的变化。但这次不同,短短几天,在靠近辐射源的地方已经观测到一些细微的变化了,比如陆续发现了提早破土的蝉,改变性别的鲑鱼,几十个小时内换壳两次的暴长至五十克的红虾,这已经是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