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讲妙玉入正册与排序之谜 (第3/4页)
人就说这跟老祖宗您屋里的一幅画太像了——贾母在她的屋子里挂有一幅非常名贵的明朝大画家仇十洲的画,叫《双艳图》。贾母接着怎么说呢,贾母说画上也没现在咱们看见的这个人好。贾母他们都是曹雪芹笔下的人物,作家写小说呢,他虽然有生活依据,有生活素材,但是他写起来以后,这个人物由他的笔支配,对吧,他就支配他笔下的贾母这么样赞美薛宝琴,没见贾母这么样赞扬林黛玉和薛宝钗,任何女性贾母都没这么赞扬过,而且,他底下写的这个情节就更加让人觉得耐人寻味。 贾母后来就问起薛姨妈,问什么呢?细问薛宝琴的年庚八字和家内境况。你想想这是什么意思,竟然喜欢她到这个地步。贾母就动了这个心眼了,而且书里面明文地写薛姨妈也是聪明人,懂得贾母的意思,好像就是想问清楚以后许配给宝玉。但是贾母又没有明说,因此,薛姨妈就半吞半吐地告诉贾母,大意就是说薛宝琴已经许了人家了,许给了梅翰林家。贾母一听已经许了人家——在封建社会若女子已经许了人家,在法律上和道德上就都等于已经被定位了,你要破坏的话,去把它拆散的话,既违法又有违道德——就没继续再说了。作者写薛宝琴写到这个程度,几乎就要被贾母认定为可以跟宝玉结婚的人物了。 作者对薛宝琴的用笔毫不吝啬,那么挥洒到什么程度呢?第四十九回这么写她,第五十回这么写她,第五十一回还写她,而且这第五十一回干脆就让她上了回目“薛小妹新编怀古诗”当然薛小妹这十首怀古诗,到现在仍然是红学研究当中的最大的难题,不少人都对这十首怀古诗做了猜测:因为她做的是灯谜诗,首先你要猜测这个诗打的是一个什么东西;其次,因为我们都知道,《红楼梦》里面的诗都有深层次的含义,那么这十首诗究竟表达了什么样的深层意思?如果每首诗暗示一钗的命运,那么又为什么不足十二?聚讼纷纭,以后有机会我们可以讨论,现在我想强调的是,作者对薛宝琴这个角色,真可谓厚爱不已。 到了第五十二回,更出奇了。薛宝琴真不得了,她不仅自己会写诗,而且这个人跟着她父亲还到了很多地方,不但中国境内她几乎是走遍了大部分,在境外她也有所游历。她还掌握真真国女子的汉文诗,她还把真真国女子的汉文诗背给大家听,这首诗就完整地出现在《红楼梦》的文本里面,你说薛宝琴这个角色厉害不厉害?她的视野,是林、薛、史等才女们望尘莫及的。 更重要的是第五十三回,第五十三回写什么呢?又到年底了,新一年要开始了,这个时候就要祭祖了,祭宗祠。历代都有一些《红楼梦》的评论者指出,曹雪芹这一点写得非常奇怪,按说是不符合当时的社会习俗的,因为贾府祭宗祠,外姓是不能进入祠堂的,也是没有必要进祠堂的,而曹雪芹却偏偏写有一个人去旁观贾府祭祀,记不记得?谁进去旁观了,作者选择了哪一个角色呢?选择的就是薛宝琴。这个很奇怪。有朋友说,也许是因为书里面写了,贾母因为喜欢薛宝琴,逼王夫人认了她做干女儿,所以她也就算是贾家的人,可以一起祭宗祠。我却觉得这样解释还不足以说明问题。例如,贾雨村不是外姓,在第二回跟冷子兴对话时,自称与荣国府一支同谱,后来跑到京城,跟贾赦、贾政过从甚密,但宁、荣二府祭宗祠,他也没有参与或旁观的必要。我想,如果作者不是对薛宝琴这个人物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或者特殊的评价,如果在他的总体构思里面不是对这个人物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关照的话,他不会这么写。因为整个《红楼梦》的叙述语言,基本上是客观叙述,就是第三人称叙述,偶然有一点第一人称语言插入当中,基本也是第三人称的叙事,犯不上非得通过一个薛宝琴去看贾府怎么祭祀,可是作者就要这么写。生活素材一到了艺术作品里头,艺术家本身,作家本身有他的创作自由,他之所以这样来运用自由,他内心一定有一种驱动力,你想薛宝琴在曹雪芹心目中是多么重要啊。 我说这么多,什么意思?就是说薛宝琴这个角色非同小可。八十回以后可见她还有戏,这是一个贯穿性的人物,但是曹雪芹在调整来调整去以后,却没有把她安排在金陵十二钗正册里面。她是四大家族的一个正牌主子小姐,戏又这么多,可是曹雪芹想来想去,不安排。安排了谁?妙玉。 所以从这个角度研究妙玉,也很有意思。前八十回里面,妙玉只正面出场两次,薛宝琴 出场多少次呢?我刚才这么一说,你算算吧,一二三四五六七,起码六七次,是不是?可是呢,想来想去,曹雪芹却选择一位戏少的进入了正册。 有红迷朋友跟我讨论,说薛宝琴不入册,可能是因为她不属于薄命,她很幸福,命运跟书里其他女子不同,贾宝玉是在太虚幻境的薄命司里面翻册页,不薄命的女子当然册子里不收。薛宝琴的具体命运轨迹我们放到后面再讨论,这里只强调一点,就是她属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在第四回说到护官符的时候,讲得很明白,就是这四家皆联络有亲,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八十回后,贾家败落,而且惨痛到“家亡人散各奔腾”的地步,一损俱损嘛,薛家肯定也要遭殃,薛宝琴怎么可能独好?我认为,到头来她也薄命,曹雪芹只是没把她搁到正册里而已。曹雪芹把金陵十二钗的册子分成了几组,每一组十二人,怎么分?他动尽脑筋,这是他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因为写一个长篇小说你要列提纲的,即使还来不及确定每回的回目,但每一回打算写什么,应该是有一个考虑的;还要列人物表,列出我要写些什么人物。这部书主要是为闺阁立传,为女子立传的,那么他就构想了一个金陵十二钗,这样一个办法,一组一组地呈现这些女性:最重要的是正册,其次是副册,然后是又副册。现在据有的红学家考证,在最后一回就是情榜,情榜中共有九组金钗,一共是一百零八个女性,作者应该是这样的构想。所以你在古本《石头记》里面,会发现第一回里面就介绍了这个书名的演变,最早这个书就叫做《石头记》,因为他的艺术构思是,一块女娲补天的剩余石被弃掷在大荒山青埂峰,它化为通灵宝玉,到人世周游了一番;它本来很大,后来经过仙界僧人大施幻术,可大可小,最后缩成扇坠儿那么大,可以和一个生命同时降落到人间,因为它可以让那个婴儿衔在嘴里面;小说里面那个婴儿就是贾宝玉,口衔一个通灵宝玉,就生在一个温柔富贵乡,历尽了离合悲欢炎凉世态,最后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