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三章夜长梦多 (第1/3页)
第二百九十三章 夜长梦多 着那御史被扒下官袍拖了出去,正德的气算是消了阁依前言拟旨。首发 散朝之后,宦官奏报,李东阳求见。正德好生纳闷,这老爷子平日里若无大事,就如甩手掌柜一般,难得见着人影,今日如何想起到宫里串门来了?“宣。” 见礼赐坐之后,正德仔细打量眼前这位须发皆白的元老重臣。这两年,眼见得老爷子一天天显出老态来。这几年,刘瑾弄权、鞑靼入寇、各民变风起云涌,说重些便是风雨飘摇。在这般局面下,朝廷依然能勉力支撑,这位首辅人前一副逍遥模样,背后只怕没少为国政cao心指画。 正德不是傻子,这些还是有数的。 “李爱卿,这些日子,你费尽心力,cao持中枢稳控全局,前方能有如此大胜,爱卿功不可没。” 李东阳笑道:“皇上过奖啦。前方将士忠勇,统帅善战,老臣不敢居功。这几年下来,老臣自觉风烛残年心力交瘁,只是频频生事,不好半道上撂挑子,也就咬牙勉力支撑。如今朝廷已入正途,外地势穷,响马贼平定在即,老臣也没甚牵挂,该是放手的时日了。今日来,乞请骸骨。”说着,李东阳便要起身下跪。 这番话可把正德吓了一跳,赶忙起身搀住李东阳“李爱卿、李先生,千万莫生这等念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如今海内初平,千头万绪,还得老爷子你坐镇总揽。你这一撒手,朝堂不是全乱了。使不得,使不得!” 李东阳道:“皇上对老臣如此抬爱,受宠若惊啊。不过,如今朝廷新人辈出,文有杨廷和、梁储、刘忠,皆是干员能吏,武有冯虞、杨一清,威名赫赫,宵小丧胆。响马贼平定后,只要皇上勤政爱民,群臣恪尽职守,海晏河清,中兴局面可期。老臣也没几年活头了,采菊东篱下,在乡间看看皇上治下太平景象,此生足矣。” 正德将头摇得象拨狼鼓一般:“不可不可。如今冯虞、杨一清安邦定国,武功煊赫,这一头朕不cao心。文官则不同,刘瑾jianian党祸国多年,朝政荒废,官风日下,想要扭转还需时日,几个新晋阁臣执掌中枢不久,还得借重先生做那定海神针。您就勉力再支撑三两年,到时衣锦还乡光耀桑梓,朕决不亏待。” 正德言辞恳切,李东阳鼻子一酸,一时说不出话来。缓了一阵,李东阳惭笑道:“惭愧,老臣失仪了。既然皇上如此说,老臣就勉为其难再支应一阵,给后辈铺铺路就是。对了,皇上,前方战局已至收关,想来得胜班师近在眼前。不知皇上可曾想过如何封赏恩酬?” 正德尴尬一笑:“这个。朕倒不曾仔细想过。之前冯虞追剿西路贼寇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想转战山东却是横扫千军势如破竹。战局变化如此之快。如今倒还真要赶紧商议此事了。” 李东阳点头道:“今日朝班上。那御史哗众取宠。不顾大局。皇上处置得极是。不过。咱们不能因人废言。此人所言也不是全无可取之处。此外。恐怕朝野中许多人都存了这等心思。只是识相不说而已。” 听了这话。正德有些不悦。“怎么?先生也担心冯虞功高自恃。尾大不掉?” “不不不。冯国城质朴纯良。非是那等跋扈之人。不过。臣是担心。若是再打几个胜仗。一则物议汹汹。二则功高难赏。对皇上来说。总是棘手。便是国城也好自处。今日臣斗胆说一句。平心而论。本朝对武官确是苛严了些。京军边镇战力也远不如前。不过。至少这百多年不曾有武人乱政祸国。稍握着些。对朝廷好、对皇上好、对国城也好。” “那么这回…” “这回平乱。冯国城居功至伟。功在社稷。理应加官进爵厚赏之。此外。听说冯家亲眷前几日入京。皇上不如召见恩赏一回。这也是难得地宠遇了。只是军权就不必再加了。不妨让冯虞多兼些利国利民地政事。出将入相。本朝虽无前例。将来却也未必就断不可行。至于军中。若是有个能与冯虞相得地文臣帮衬着。既不至束缚手脚。也好平息物议。” 正德托着脑袋琢磨半天“先生所言不无道理。别个都好说,只是这相得的文臣…先生属意何人?” “王守仁。” … 登州城下,大军帅帐之中,冯虞左手拿着圣旨,右手拿着万邦园密报,就着***反复比对默念,沉吟不语。范长安、周天赐、赖时亨等几名福建跟来的亲信将领,以及此番统领舰队而来的杨雨、黄伟、骆天成、莫朝仁等分坐两厢,不敢出声。 杨雨当初随冯虞进京,当即给打发到侍卫亲军中历练,辽西会战时留在陈琛身边看家,战后便送往台湾。南洋方面将才奇缺,杨雨一到都督府,就领了一支分舰队,配属战兵增援苏门答剌,逐岛攻略清剿。上次冯虞赴台也未能一见,如今被杨风特意从南洋调回,统帅这支新组建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