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吴淡如散文集情的距离与仪式 (第1/3页)
爱情的距离与仪式 每个人需要的距离不一样, 有些人觉得朝夕相处才是爱; 有些人,不管有多爱, 你跟他耳鬓厮磨太久, 他就会窒息,想逃走。 现实世界中的悲欢离合,绝对不比电影、小说中推出的要少,波折要小。 好莱坞的银色夫妻布兽斯威利和黛咪摩儿与三个女儿,证明好一阵子“婚姻并不影响事业”后,终于决定劳燕分飞。传言很多,好莱坞记者免费的“捉jianian”摄影机居功厥伟(整个好莱坞影剧新闻记者集团,对红牌明星而言,等于一个非常007征信社)。但媒体细究原因,到底还是发现,两人真正的分裂原因在于:各忙各的,根本碰不到头,如何维系融洽的感情?他们的朋友甚至表示,他们的女儿对父母亲离异绝对不会感到不习惯,反正她们已经习惯只看见父亲或母亲的生活,十足是“单亲”家庭子女。 他们离不离、怎么离是他们家的事,我好奇的仍是一个老问题:距离会创造婚姻的美感,还是制造佳偶的分裂?在婚姻与爱情中,两人之间的“距离”该保有多少?实在是任何婚姻专家、心理学家都很难测量的问题。 太没距离易生侮慢,成天如胶似漆不但会妨害双方发展空间,并会使爱情失去新鲜感。 太长的距离又会使人心思变、寂寞难耐,不必说是王郸钏苦守寒窖十八年,就是十八天,现代人恐怕也没有耐性不为感情另寻出路。许多“内在美”“包二奶”的故事,实在说明了许多感情、婚姻根本抵抗不了长距离,即使有线系着风筝,线放得太长,还是容易断。 每个人需要的距离不一样,有些人觉得朝夕相处才是爱;有些人,不管有多爱,你跟他耳鬓厮磨太久,他就会窒息,想逃走。 是的,想“永浴爱河”两人之间一定要有距离,但距离要多少,却是极个人化的问题。最头痛的是,我们所需的距离会随时间、环境,以及我们的情绪而转变。热恋时可以接受的近距离,时移境迁之后,可能会使你埋怨:你的依赖性怎么这么可怕,像鼻涕虫一样! 所以最近美国一婚姻咨询师又为婚姻生活创造“仪式”一辞,也就是说,两人之间要培养一种共同仪式:每星期六必吃浪漫烛光晚餐,或每半年一起度假,或每早喝咖啡时谈心…“仪式”可以挽回我们对“距离”的无奈吗?你可以试试看!至少,如果双方还有心,就不该任爱凋零,除非已无心。 但若已经让时间把爱磨光则一切免谈。 分手时闭嘴吧! 两个紧密相处的人会分离,谁没有问题? 可是我们常常忽略自己的“问题” 对别人的缺失添油加醋。 布鲁斯威利和黛咪摩儿的婚姻,在大众传播业者无所不在的“捉好摄影机”下,裂缝重重,一个令人羡慕的好莱坞婚姻,似乎随时有决堤的可能。 不知道结果如何,关心银色消息的世人,竖起“三姑六婆”的耳朵,静侍那些无所不在的摄影机,给我们下回分解。 不是很久以前,在日本,圣子和神田分手了,瓮倩玉和夫婿也分手了。分手的时候已经够难过,却“不得不”开记者会,要给大众一个交代。人家的婚姻,于你何事,身为被灿烂星光包围的人,私事却免不了成公事,仿佛看过他们戏,听过他们歌的部有资格成公婆。 但以上那两对,却是很有智慧的。因为他们至少知道,既然决定分手,何必出恶言。过去你对不起我、我对不起你的地方,都譬如昨日死,算了吧!财产私下分清楚,比谁负谁来得重要,既然爱情已经到了尽头。 当爱情到了尽头,懂得“沉默是金”的智慧的人,其实并不是很多。大部分的人都憋不住气,当好奇的眼光投射过来,问你:“为什么?”的时候,我们为了怕别人“误”认为自己是负心人,总是忍不住控诉对方有问题——两个紧密相处的人会分离,谁没有问题?可是我们常常忽略自己的“问题”对别人的缺失添油加醋。听到的人不传话是不可能的,一传十,十传百,再传回“曾经最爱”的人的耳朵里,难保两人不会有不共戴天之仇,心底存的微弱眷恋,在此时也会被扑杀殆尽。 其实,分手就分手了,又不是要选举,争取那么多的同情票做什么?你的爱情又不会因此加分。 在爱中屡战屡败,而且每一次都败得很惨的人,通常是因不该说的话说太多。第一次说爱人负你,你或许会得到怜悯;继续控诉下去,人家不免感觉:你这炒冷饭的人实在有点缺点;若你每一次都控诉他人不对,世上每一个聪明人都会暗笑:问题其实是你自己。 分手时少说话,且挽留一点美好记忆。 如果新娘不是我 大家会比较小压力、没负报, 也会避开“情投意合时如胶似漆,翻脸时恨不得他死”的尴尬况。 嘴巴大大又有点神经质的朱莉亚罗勃兹,最近以“新娘是不是我?”(MyBestFriend’sWedding),扳回多年的霉气,票房又开出长红来。从娱乐片的标准来看,这是一部没有什么冷场的电影。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