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礼让武当 (第3/6页)
如此一说,众人的目光俱都渴望的注视着镇前街口上。 蓦见邓丽珠的杏目一亮,脱口连声欢呼:“爹,爹,我们在这里!”欢呼声中,纵马向前冲去! 众人虽然没看到邓正桐的人影,但是每个人不自觉的挥鞭催马,紧跟着邓丽珠奔去。镇前一声发泄性的怒喝,三道快速人影,迳由一片营地中,如飞驰来。当前一人,光头发亮,正是秃头银髯,一身布衣的飞蛟邓正桐,左是陈振铎,右是“赛扁鹊”谢感恩。飞蛟邓正桐,满头大汗,老脸通红,炯炯如灯的两眼,瞪得像两个铜铃,看情形似是已经气得要发疯了。 马云山一见如飞奔来的邓正桐,再也忍不住激动的高声急呼:“邓兄,谢兄…”高呼声中,双方距离已经不远了。 邓正桐首先刹住身形,指着马云山,气唬唬的怒声大喝道:“马老拐,你真是个马老拐,由内方山到此地,你足足拐了十九天…”话末说完,江天涛等人已经驰到。 马云山知道等人的心情,尤其有重大的事情,因而对邓正桐的怨言怒语,毫不为意的哈哈笑了。邓正桐气得虎目一瞪,怒声道:“老兄,你还有精神笑哇,我秃头急得都没气力哭啦。”如此一说,大家再也忍不住哈哈笑了。 江天涛飞身下马,急上两步,向着邓正桐三人抱拳恭声道:“晚辈羁延来迟,以致让三位前辈久等了。” 邓正桐一见江天涛,似乎突想起什么,也不还礼,急忙转身,向着陈振铎一挥手,急急催促道:“老陈,快,快将大红拜帖飞马送到少林营地去,说是我家少堡主已到了。” 满头大汗的陈振铎,应了声喏,转身如飞向营地奔去。邓丽珠怕老父气话伤人,是以急忙嗔声道:“爹,您等的急,我们赶得更急,您那里知道我们几乎死在九道山里…” 邓正桐和谢感恩一听,面色立变,脱口一声惊啊,不由瞪大了眼睛,齐声问:“什么?真的有人胆大包天,竟敢阻拦九宫堡赴会的少堡主?” 马云山和金剑英,同时笑着道:“说来一言难尽,进入住区后,愚弟再向老兄报告个清清楚楚!” 于是,汪燕玲、雪丹凤、朱彩蝶向邓正桐和谢感恩见过礼之后,纷粉上马,到达营地,一俟邓谢两人找到马匹,遂即绕过正吉镇,迳向一座山口驰去。这时,日正当中,星子山满山青翠,古木葱笼,无数峻峰,高耸入云,矗立半天,气势十分雄伟。尚末到达山口,即见山口左侧,一方巨石上,以白漆写着几个斗大白字:新字第一区“九宫堡” 谢感恩一见标石,即向江天涛解释道:“昔年老堡主参加大会时,均是住天字三号区,因为少堡主是新掌九宫堡的少堡主,是以分在第字第一区。” 江天涛不解的问:“天字二号,和天字一号区,是那一个门派住?” 谢感恩道:“天字一号区是主持本届大会的“少林派”住,天字二号区是以剑术著名的“武当派”住…”江天涛一听“剑术著名”八个字,轻“噢”一声,两道剑眉立时蹙在一起了。 邓正桐一见,立即晃着秃头怂恿道:“小子,这一次要想出人头地,震惊群伦,就得听我秃头的,别像你父亲,忍气坐第三把金红椅…”如此一说,正在游目打量山口内景色的马云山等人的面色立时一变。 江天涛终究年轻,星目冷芒一闪,不由沉声道:“邓前辈的意思是…” 邓正桐霜眉一轩,立即有力的道:“把“红尘”老道拉下来,你小子坐上去…” 马云山等人一听,慌得纷纷齐声道:“少堡主不可! 邓正桐一瞪虎目,立即望着马云山、宁道通等人沉声问:“为什么?” 金头鳌宁道通,首先正色道:“昔年老堡主不愿争取第二把金红交椅的原因,不是剑术不敌,而是尊敬武当上届掌门人,红尘长道的恩师“玄灵上人”,一生奔走,为武林造福…” 邓正桐突然打断宁道通的话,沉声道:“可是武当派的红尘道长可不这么说…” 朱彩蝶也觉得以涛哥哥时下的武功和声望,不坐第一把金红大椅,也得坐第二把,因而关切的插言道:“邓前辈,红尘道长怎么说?” 邓正桐看了朱彩蝶肩头上的剑柄一眼,忿声道:“那老杂毛不但不感激江老弟的谦让美德,大言不惭,硬说“九宫堡”独步武林的“丽星剑法”不如他们武当派的“镇山剑法”玄奥…” 江天涛听得微泛怒火,俊面立变。马云山等人一见,纷纷焦急的解释道:“少堡主,卑职等尚没有听到这些传说…” 邓正桐也正色道:“他小子…” 邓丽珠见老父一口一个“小子”,立即嗔声道:“爹,您怎的这样称呼涛哥哥,假设明天大会场上,您也喊溜了口,当着天下英雄,那还成甚么体统?” 邓正桐立即屈服似的,无可奈何道:“好好好,我也喊少堡主,我秃头也自称卑职…”江天涛一心想着武当掌门“红尘道长”夸口的事,对邓正桐的改变称呼,根本没有注意。 汪燕玲突然插言问:“邓前辈,他们天字号的住区,分配在什么位置?” 邓正桐举手一指深处,道:“他们天字号的住区,就在大会的那一带就是。”众人循着指向一看,只见深处群峰连绵,云气弥漫。 邓正桐继续道:“就是第三、四两座高峰之间的那道断崖下,进入那两座高峰之间的狭谷口,就是大会会场。” 金剑英发现朱彩蝶特别注意那一带的形势,因而含意颇深的警告道:“大会会场警卫森严,任何人不敢私自潜入窥看,一经被主持大会的警戒高手发现,这个门派便立即被逐出会外。不准再参加大会的盛典。”朱彩蝶一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