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庭空鸟语溪山梦里游踪 (第2/3页)
些疑惑的问道。 “师兄,这剿匪一事,本是官家之责,却与我上清有何关系?” “本来也并无干系;只是那段太守说,原本这些山匪也不足为虑,只是最近不知怎地,每次郡兵前去剿匪,衔尾追击之时,在那些匪人身后,总是平地生出火焰,如壁如墙,阻住官兵去路,每每就眼睁睁看那些山匪扬长而去。” “这么说有术士妖人暗中协助匪孽?” “正是。所以段太守忧心忡忡,只好向本门求援。诸位道兄,现在便可小议一下,看看有无合适人选,去协助官兵剿匪。” 灵虚子话音刚落,便听到清溟道人心直口快的话语:“禀过掌门师尊,这斩妖除魔之事,本教自然义不容辞。只是贫道觉得,官家常常夸大其词,说不定只是匪人施用火计而已。即使真如公文中所说,恐怕也只是疥藓小妖,实在无须大动干戈。” 些些小事,便要来惊动上清掌门,清溟颇觉着有些不耐。 不过,对于他这种不以为然,那位喜怒不轻易形诸颜色的灵虚掌门,却少有的沉下脸来,沉声说道:“清溟啊,官府之事,从无小事。我上清宫虽然修的是天道,慕的是仙法,但毕竟这殿庙观堂还在人间。诸般事宜,有赖朝廷之处颇多,又如何能对官府忽忽视之?” “师尊教训得是。” 见灵虚不悦,清溟赶紧起身称歉。 正在席间气氛有些尴尬之时,忽听得有人插话道:“既然是疥藓小妖,却又扰动黎民,何不就让小子前去历练一番?” 众人循声瞧去,那位毛遂自荐之人,正是今日表现不凡的四海堂少年堂主。 原来,听得灵虚、灵庭、清溟一番对答,醒言便又动了那路见不平的心思。这位久在市井中行走的少年,深悉那匪患的害处。在鄱阳大孤山中出没的那些匪寇,向来都是顶着替天行道之名,干着伤天害理之事。这些好汉,视人命如草芥,劫道时一有不趁意,便挥刀屠戮,随便抛尸于道旁。 因此,一听是匪祸连接,再听得清溟分析只是小妖作怪,估计自己也能对付,醒言便借着几分酒意,来跟掌门主动请缨。 呆在抱霞峰千鸟崖这几个月,醒言也颇有些静极思动之意。 见醒言主动请缨,那灵虚掌门沉吟了一下,跟少年认真的说道:“张堂主有这份除妖爱民之心,固然很好,只不知可曾想好应对之策?” “禀过掌门,我曾学过一些符箓之术,可在兵士身上绘那避火的符咒。” 醒言小心的略过传授符箓之人不提。 “呣,这倒也不失为一个有效之方。但醒言你若与那施术之人狭路相逢,又准备如何应对?” “好教掌门得知,我曾在饶州习过一门冰冻之术;按五行冰水克火之说,想来定能破解那人的法术。” “哦?”听少年如此说,席间众人都有些惊讶。见旁人面色迟疑,醒言便有心试演一下。微一凝神,便只见眼前青光一闪,摆在他面前的那杯水酒,已然是冰霜浮动,寒气袭人。 见得这杯冰酒,看来他所言非虚,灵虚当即便应允了醒言的请求:“好,这次襄助官府之事,便由你一力主持。明日你便来飞云顶澄心堂中,我好跟你交待一些必要的事宜。” 醒言称谢过后,却听得灵虚掌门身旁的那位灵庭道人,含笑问道:“不知醒言跟清河师侄习得的冰冻之术,已达几分火候?” 于是,接下来席间众人口中,饮的都已是清凉爽寒的冰酒。 啜饮之间,那位清溟道长,心下却又是另一番心思。 看过醒言上午那番别出心裁的演讲,现在在这位道法精湛的清溟道人心目之中,已真正将少年视为本门之中的一堂堂主。因此,一想到醒言下山要用到符箓之法,这位行事端方的清溟道长,便觉着有些堕了上清宫正职堂主的声名。 于是,待略略饮过两三盅之后,清溟便寻得一个机会,跟醒言说道:“贫道瞧张堂主也有一把剑器,不知可曾学过本门驭剑之术?” “呃!驭剑、之术!咳咳!” 清溟突然这么一问,倒让这位正在抿酒的少年,差点被酒水呛着! “驭剑之术?是不是就是您今日示演之术?” “不错!‘驭剑诀’,正是我上清门中的飞剑法门,与天师教门之中的‘飞剑术’,妙华宫中的‘飘刃舞’,正是天下道门中三大飞剑之术。” “我上清门中的驭剑诀,不知张堂主可曾研习过?若有闲暇,贫道可以与堂主切磋一二。” “…”听清溟道长这么一说,醒言顿时激动得都有些说不出话来。上午他才刚刚想起要学这飞剑之术,前后还不到两个时辰的功夫,便有此中的高手主动跟自己提及——难道今日这时辰真的是宜出行、宜饮宴? 大喜之下,醒言张口结舌,一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