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佛指传奇 (第5/7页)
声音响起,戒日王不知什么时候屹立在他们身后。 “大王垂怜赐教。”法师欠身立掌。 “佛语本是言简意赅珠玑之言,为了阐明佛义,不得不借助于更为冗长的解释语言,此所谓借言以会意。而这些解释语言其中难免又有费解之处,这些术语又得借助层次更丰富内容更详实的语言阐述,如此,以至无穷。这正是意尽无穷处。” 法师若有所悟。他深邃的瞳孔似乎被一朵路过的彩云拭亮了。 “大师,恕弟子直言,夫浩渺佛经,汗牛充栋,若要全部搬运至大唐,恐怕不是以法师柔弱之躯及三五小僧可以胜任的。弟子已经命全国最好的工匠仿照烂陀寺建造永劫寺,以供大师研磨佛经,弘扬佛法。 法师痛苦的闭上眼睛,眼角的褶皱鸟爪般深深抠进皮肤,二十年春光逝去了,大唐风貌却无时无刻不浮现眼前。 戒日王见此光景,心有不忍,劝道:“明日就是曲女城一年一度的如来降世普济日,法师何不走出户外,去散散心呢?” 戒日王走后,小僧见师父在房间里来回踱步,神态焦灼。这是性情温和的师父少有的情形。然后,法师把自己关进一间研经房,一个下午也不出来。小僧通过窗纸破洞观看里面,只见师父闭目打座,紧闭双唇,俨然一尊活佛,房间里静得只剩下光柱里舞动的尘埃。 午夜,傍门而眠的小僧被吱呀一声惊醒,他连忙站起,睁开惺松的眼睛,他看见师父的脸上祥云浮动,双眼熠熠生辉。师父愉快的说:“彦淙,明天上街去,参加如来的节日。” 彦淙狐疑的跟在师父轻盈的步子后。法师轻声吟哦:“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君掌盛无边,刹那含永劫…” 彦淙把这几句诗铭记于心,反复揣摩,他觉得,这首诗实在妙不可言,虽然他说不出美在何处。 【公元2018年北京街头】 两个一矮一高一胖一瘦一老一少的男人站在路牌下,周围行人川流如梭。年老的递给年轻的一包东西,这个动作定格在500米外一个210mm长变焦尼康镜头里。 “谢谢你。”年轻的说。 “应该谢谢你自己,谢谢他让我相信你。”年老的仰望着对方,就像欣赏自己青年时的一张旧照片。 【公元644后(贞观十八年)曲女城街头】 “师父,那个大胡子男人吹笛子引双头蛇跳舞哩。我们大唐从来没见过这等稀奇事。” “师父,那个光身子男人怎么能拽着一根凭空的绳子爬那么高?那根绳子那一头根本什么也没拴嘛。” “师父。”彦淙紧跟几步,说“您看见那个举着右手的男人没有,听说他那只手已经举了二十年了。” “师父,您怎么又闷闷不乐了。”彦淙偷看了一下法师沉深的脸,吐了吐舌头。他觉得从大清早起,师父就变得这样恹恹的,仿佛昨天的欢乐突然被今天的梦醒揭穿为幻梦一场。 法师停住脚步,转过身来,用目光摩挲着彦淙的脸。彦淙在这目光里顿时不安起来,他觉得师父的眼神既温暖又冰凉,像冬天的煦日。 “彦淙,最玄妙的佛义是什么?” 彦淙摇摇头。 “最玄妙的佛义如同天边的白云,它们皎好素洁,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你明知道它栖宿于高山之巅,当你追赶它的步伐,它却又退逝,于另一山巅向你召唤。 为师我昨晚悟出了佛义的真谛,今天却又发现将之付诸于行动恨有登天之难。” 法师闭目垂首,一声阿弥陀佛,长吐太息。彦淙惊讶的发现,师父的眉毛里夹了几根银丝,根根反射着太阳的光辉。 在烂陀寺前一棵大槲树下,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一圈人。人们看出法师面容殊异,仪态不凡,便自动让出一条人缝。 圈子里是一位光身坐着的rou身菩萨,他通体泛红,光亮异常,仿佛抹了一层棕榈油。肌rou如脂玉般红润,硕大的双耳几近透明,血管青筋历历在目。他双眼紧闭,眼眶深陷,双掌相叠,置于交叉小腿之上。全身纹丝不动,有如泥塑。 “他是死了的吗?”彦淙禁不住脱口问道。 “没有,他在修炼。”有人说。 “他怎么一动不动,修炼什么?参禅吗?” “他在动。”众纷纷指出彦淙的视觉错误“他已经保持这个姿势三年了,靠吸纳天地之间精气神维持生命。起初,他的左手完全覆盖右手,现在他的左手中指已经后撤了三分之一指长距离。也就是说,他每九年左掌相对右掌移动一指长,这是念力所驱使,比恒河的洪水还要精确准时。” “这是什么大法?”法师悚容问道。 “瑜珈师地大法。” “绝妙精微之法矣。”法师赞道。一道炫目的佛光从他的眼睛里迸射而出,欢乐的人群对这道光芒茫然无知,就连细心的彦淙也毫无察觉。 【公元2018年北京考古所】 一个沉甸甸的牛皮纸信封从长桌的一头嗖的滑到另一头,众人的脑袋齐刷刷偏出一个角度,盯向桌子那一头。 朱时训略一迟疑,便从容撕开信封,一叠崭新的相片滑了出来。 “朱老,你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孙玉洁端起茶杯沾了一口“却还做出这么,咳,无组织无纪律的事情。” 朱时训冷眼扫视了一遍众人,说:“我对我做过的一切负责。” “这个责你负得起来吗?”孙玉洁抬出她的尖嗓门。 朱时训腾的站起来,冷笑说:“一个星期后,郭菁将在历史博物院三号大厅向媒体公布一个重大发现,这一发现价值将远甚于舍利出土本身。届时,希望各位参加。恐怕需要检讨的不是我朱某人,不是郭菁,而是你们这群搞小圈子学术的权威!” 【公元644年(贞观十八年)龟兹昭怙厘佛寺】 大城西门外,路左右各有一佛像,高九十余尺。于此佛前,逢五年一大会处,每当秋风时数十日间,举国僧徒皆来会集。上自君主,下至士庶,捐废俗务,奉持斋戒,受经听法,渴日忘寝。 ——《大唐西域记》 “大唐高僧天竺取得真经归来,现正在昭怙厘寺设坛讲《瑜珈师地法》”这一消息迅速传遍龟兹街头巷尾。人们纷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