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89五德邹衍 (第3/3页)
是什么人?太嚣张了!没见过这等长幼不分的。” “这人当真出有教养!竟然斜坐马背上与邹前辈答话!” “…”众人一片叫骂。 名叫邹衍的白发老者瞪了叫骂者一眼,这些人立即止语。 “原来是五德始终说的邹前辈!晚辈平凡见过前辈!不敬之处,还请原谅!”震惊之余[那个历史上,此时的他不是已经死了么?…],黄九智跳下闪电,朝邹衍恭敬地还了一礼。 也难怪黄九智如此吃惊,他所知道的历史中,邹衍是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齐国人,与亚圣孟子是老乡,但生活年代在孟子之后。儒家想“克己复礼”讲究仁义礼智信,各国国君不接受礼的制约。邹衍是研究阴阳五行的,他便将当时流行的五行生克的原理,由自然界引申到社会变化、朝代更替中来,称为“五德终始论。”意思是说,一国的兴亡不是你国君一人说了算,而自有生克的规律;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这个德便以木、火、土、金、水五行来代表,叫五德。你是火德,德衰,便有水的德克你;你是水德,德衰,便有土德来灭你,依此类推。这个理论一出,许多国君有所顾忌了,都纷纷邀请邹衍来讲学,对他十分敬重。邹衍还有一重要的理论,就是“大九州”论,是说神州(中国)内的九州是小九州,神州之外还有同样的八个大州,连神州算在一起是大九州,这才是整个天下。这个说法不是考察来的,以当时的交通、通讯条件也是无法考察的,而是邹衍推断出来的。这个“大九州”论,已大致符合今天世界大洲的景况,这在当时是需要多高的智慧啊。这个理论也是在打消当时众国君以自己为中心的霸气,让其不要孤芳自赏、自高自大! 当时北方的燕国屡遭侵略,十分疲弱。昭王即位,励精图治,招募天下贤士。邹衍欣然前往,昭王亲自为他打扫台阶,擦净竹席,执弟子礼,在黄金台上拜他为师,并亲建馆驿请他居住,随时听取他的指教。后来昭王在邹衍、乐毅等辅助下,国力日强。昭王觉得时机到了,便派乐毅南下攻齐,连下七十城,报了昔日之仇;又派秦开击退东胡,扩疆东北,建渔阳、辽东郡。当然,在这个世界中,也确有秦开此人,只不过,他不是燕国的大将,而是扁鹊的弟子。黄九智并不知道究竟是哪一个人替代了那个时代中秦开大将的位置。反正,在神来峰降临这个世界之前,地球与土球的七国发展路线基本相同。 在地球的历史中,邹衍,为了给昭王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便常到燕国各地去考察。并且,还流传下来一段颇为神奇的传说。这年春天,他来到渔阳郡(郡址便在今天密云的西部),见此地依然还是冬天,寒气太盛,草木不长,百姓生活很苦。他上了郡城南边不远的一座小山上,吹起了律管,演奏春之曲,一连吹了三天三夜。他吹律管之后,这座小山便飘来暖风,阳光明媚,冰消雪化,树叶绿了、花儿开了。跟着整个渔阳大地变暖,农民赶紧耕地下种。这年庄稼长得特别好,五谷丰收。邹衍又从全国找来了许多当地缺少的良种,教给农民识别,教他们不同的耕作方法。从此,渔阳老百姓日子渐渐好过起来。邹衍离开渔阳之后,百姓怀念他,便把他吹律管的小山定名为黍谷山;山上建了祠,叫邹夫子祠;立了碑,碑上写“邹衍吹律旧地”“衍”字下面迭刻了一个“子”字,表示敬意;又将邹夫子教农民识别良种的地方建了一个小院,叫“别谷院”;在祠前栽了两棵名贵的银杏树,几千年之后,依然枝繁叶茂。后来此地便成了密云一景,叫“黍谷先春。” 邹衍吹律的传说在汉朝许多诗文里就已出现。唐朝时李白曾写过一首《邹衍谷》的诗来称赞邹衍的精神:“燕谷无暖气,穷岩闭严阴,邹子一吹律管,能回天地心。”多少年以后,佛教占据了此山,大修佛寺,邹衍祠的香火逐渐衰落,祠庙也破败荒芜。 洪武十年密云城建成,知县听取了百姓建议,便在东门外修了邹夫子祠,重新立碑,碑文仍是“邹衍吹律旧地。”百年以后,祠庙又毁,碑也不知去向。万历年间密云新城建成后,经过官民的努力在原处(当时已是“夹道”了)又建祠立碑。这个碑一直保存到现在。夹道如今已改造为宽阔的新中街口,碑则移立在文庙院内的碑林里。 “邹衍吹律”的传说一直流传在密云大地,百姓怀念这位关心人民疾苦的先贤。虽然只是传说,也证明了其乐艺的境界之高。 “五德始终说?”一怔,邹衍眉开目展,和蔼地笑道:“平小友不仅乐艺造诣高深,更比老夫还要了解老夫所学!好一个五德始终说!多谢小友提点!” 邹衍虽然极力向各国君王推荐自己的学说,却从没有给这种学说命名,想不到今天被面前的年轻人一语命中。心中的惊喜可想而知。 面露尴尬之色,黄九智恭敬道:“在前辈面前,晚辈不敢自称乐艺高明。比起当年前辈在渔阳吹奏的律管,晚辈这点水平,好比萤火与皓月之别,上不得台面!” “哼!算你有自知之明!”为首的马车内传出一声冷艳的娇哼。 尴尬一笑,邹衍朝惊讶道:“平小友竟然知道老夫在渔阳之事?” “当然!燕谷无暖气,穷岩闭严阴,邹子吹律管,能回天地心。前辈对燕民所做的贡献,天下谁人敢小觑!”并未在意车内女子的敌意,不觉中,黄九智念出了唐代李白称赞邹衍的诗句来。 为首马车内传来一声娇呼,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格律新颖的诗句。 邹衍惊讶于这首诗,对其中内容却是不敢认同,笑道:“好精辟绝妙的诗句!却是极其夸大了老夫在渔阳的作为。那时老夫只是喜欢吹奏律管而已,哪里有那么大的功劳!?愧不敢当!愧不敢当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