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岭雪探秘红楼梦_十一桃李春风结子完mdash;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十一桃李春风结子完mdash; (第2/3页)

两银子(估计李纨还要扣下点儿),可见五十两银子,办十社也有余了,怎么隔不了几日,这会子又让大家凑起份子来?而李纨这个社长,到底什么时候做过哪怕一次真正的东道呢?

    接着,"只因李纨因时气感冒;邢夫人又正害火眼,迎春岫烟皆过去朝夕侍药;李婶之弟又接了李婶和李纹李绮家去住几日;宝玉又见袭人常常思母含悲,晴雯犹未大愈:因此诗社之日,皆未有人作兴,便空了几社。"(第五十三回)

    此后又是"因凤姐病了,李纨探春料理家务不得闲暇,接着过年过节,出来许多杂事,竟将诗社搁起。"(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直到次年春天,因黛玉写了一首《桃花行》,鼓起众人之兴,这才又打算振兴诗社。

    宝玉听了,忙梳洗了出来,果见黛玉,宝钗,湘云,宝琴,探春都在那里,手里拿着一篇诗看。见他来时,都笑说:"这会子还不起来,咱们的诗社散了一年,也没有人作兴。如今正是初春时节,万物更新,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湘云笑道:"一起诗社时是秋天,就不应发达。如今却好万物逢春,皆主生盛。况这首桃花诗又好,就把海棠社改作桃花社。"宝玉听着,点头说:"很好。"且忙着要诗看。众人都又说:"咱们此时就访稻香老农去,大家议定好起的。"说着,一齐起来,都往稻香村来…

    已至稻香村中,将诗与李纨看了,自不必说称赏不已。说起诗社,大家议定:明日乃三月初二日,就起社,便改"海棠社"为"桃花社",林黛玉就为社主。明日饭后,齐集潇湘馆。

    虽然这一社因为恰值探春的生日,未能起成。然而这里却透露出一个信息:众人拿诗去稻香村与李纨看,李纨却并未再提自己做东、在稻香村办社的话,只是"称赏不已",结果又议定了以黛玉为社主——换言之,倘若这一社办得成,黛玉便是东道,仍然不关李纨的事。

    这一耽搁,转眼又到暮春,史湘云以柳絮为题,写了一首小令,拿与宝钗和黛玉同看。

    黛玉看毕,笑道:"好,也新鲜有趣。我却不能。"湘云笑道:"咱们这几社总没有填词。你明日何不起社填词,改个样儿,岂不新鲜些。"黛玉听了,偶然兴动,便说:"这话说的极是。我如今便请他们去。"说着,一面吩咐预备了几色果点之类,一面就打发人分头去请众人。这里他二人便拟了柳絮之题,又限出几个调来,写了绾在壁上。

    ——黛玉这个东道,到底还是补上了。做完诗后,众人又放了一回风筝,便散了。

    这是大观园最后一次起社。仲秋夜赏月时,湘云说过:"可恨宝jiejie,姊妹天天说亲道热,早已说今年中秋要大家一处赏月,必要起社,大家联句,到今日便弃了咱们,自己赏月去了。社也散了,诗也不作了。"

    从湘云话中透露,大家原意是要在仲秋起一社的,然而这社即使起得成,也自然是借家宴的现成资源,无需任何人做东。从头至尾,李纨也没打算过要出任何钱来为诗社效力,她这个社长的作用,好像仅仅是为了收银子——凤姐为诗社赞助的银子,以及众人凑份子办社的银子。

    固然,只是这么百十两银子也撑不肥李纨,然而却已足够我们见微知著,窥一斑而测全豹了。

    大观园人人皆知凤姐贪,然而谁会注意到,"寡妇失业"的李纨其实比凤姐更贪、更吝啬,且又丝毫不担恶名呢?什么叫扮猪吃老虎,看李纨就知道了。

    2。为何说李纨不积阴骘

    十二钗中,李纨的命虽苦,一出场就是个寡妇,但结局却似乎不算太差,在家败后还有过中兴的日子。在《金陵十二钗》的册子上,她的画页上是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

    兰是贾兰,美人当然就是李纨了。她可以凤冠霞帔,想来贾兰将来是做了官。

    而关于这一点,李纨的判曲《晚韶华》就说得更明白了: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锈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腰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镜里恩情",说的是李纨早寡;"梦里功名",便指享儿子的福,却没享多久了。珠冠凤袄是穿上身了,可是无常也来了。奈何!

    这里就有了一个疑问:这无常勾的是谁的魂?李纨,还是贾兰?单看"那美韶华去之何迅",似乎指李纨早夭;然而再看"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又似乎是说李纨不积阴德,殃及儿孙,那早夭的又似乎是贾兰了。

    接下来接连四句排比,前三句"头戴簪缨"、"腰悬金印"、"爵禄高登",都威风凛凛,吉利得很,但也只能是形容官员,也就是贾兰的;那么顺理成章,第四句"黄泉路近",也只好派给贾兰了。由此可以确定,那"抵不了无常性命"的人,不是李纨,而是贾兰。

    同时,也就可以大致推出李纨的晚景韶华了:贾家虽败,但贾兰却争气得很,努力取得功名,给母亲赚了一个诰命。李纨凤冠霞帔,志得意满。然而好景不长,那贾兰有福无命享,虽有"虚名儿与后人钦敬",却是黄泉路近,年轻夭逝。李纨寡妇死儿,没指望了。

    但是这里仍有三个悬念:

    第一,贾家既败,惜春"缁衣乞食",巧姐儿"流落在烟花巷",宝玉"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见第十九回脂批)甚至"沦为乞丐人皆谤"(见《好了歌》注批)——各个都落得这样惨,为何李纨倒像没事人一样,还有能力供儿子争取功名呢?她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正如前文所写,那李纨是很注意攒钱的,又贪又悭,省吃俭用,应该积了不少家私。但是照常理,这些积蓄在家败时应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