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花落人亡两不知mdash; (第1/4页)
一、花落人亡两不知—& 1.林黛玉的姑苏情结 《红楼梦》又名《金陵十二钗》,一直在强调"金陵"这个概念。但是金陵在这里似乎是泛指,南京、姑苏、杭州乃至淮扬之类都属金陵。 比如林黛玉就是苏州人,在京中寄人篱下,未免自伤身世,一直表露出深深的思乡之情,其中最集中的一次体现就是在第六十七回《见土仪颦卿思故里》: 薛蟠从江南办货回来,遍发礼物。其中给meimei宝钗带的一箱子东西,是些"笔、墨、纸、砚、各色笺纸、香袋、香珠、扇子、扇坠、花粉、胭脂等物;外有虎丘带来的自行人、酒令儿,水银灌的打筋斗小小子,沙子灯,一出一出的泥人儿的戏,用青纱罩的匣子装着;又有在虎丘山上泥捏的薛蟠的小像,与薛蟠毫无差错。" ——的确都是苏州特产。苏州的香粉花扇、手工艺品,到今天也是很闻名的。 宝钗很会做人,将礼物分成一分分地送给园里诸人,连赵姨娘、贾环母子也不落下,又特地给黛玉的加厚一倍。"林黛玉看见他家乡之物,反自触物伤情,想起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寄居亲戚家中,那里有人也给我带些土物?想到这里,不觉又伤起心来了。" 宝玉来了看见,不免安慰再三,又约她往宝钗那里道谢。黛玉说:"自家姊妹,这倒不必。只是到他那边,薛大哥回来了,必然告诉他些南边的古迹儿,我去听听,只当回了家乡一趟的。"说着,眼圈儿又红了。 游子乡情,溢然纸上。 然而实际上,黛玉在苏州并未生活多久,早在第二回林黛玉第一次暗出时,书中就写道: "那日,(贾雨村)偶又游至淮扬地面,因闻得今岁盐政点的是林如海。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 这段话明白写出,黛玉虽然籍贯姑苏,但是五岁时便随父亲林如海来到扬州。次年母亲亡故,又随蒙师贾雨村投奔贾府,与三生石畔旧精魂的贾宝玉隔世重见,从而结下一段伤心缘。 换言之,黛玉在苏州只待过五年,加上扬州一年,对于江南的记忆也不过到六岁为止。然而在她身上,却时时处处打下了深深的江南烙印,姑苏风华。 苏绣驰名天下,姑苏女子大都擅长女红,大家闺秀的林黛玉也不例外。尽管袭人背后讽刺黛玉说:"他可不作呢。饶这么着,老太太还怕他劳碌着了。大夫又说好生静养才好,谁还烦他做?旧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见拿针线呢。" 然而书中关于黛玉做针线的描写其实并不少,而且黛玉是小姐又不是女工,活计在精不在多,"巧"是第一位。 那么黛玉的手巧不巧呢? 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宝玉难得地受了回父亲夸奖,一高兴,就把身上佩的戴的任由小厮们解了个干净—— 林黛玉听说,走来瞧瞧,果然一件无存,因向宝玉道:"我给你的那个荷包也给他们了?你明儿再想我的东西,可不能够了!"说毕,赌气回房,将前日宝玉所烦他作的那个香袋儿,做了一半,赌气拿过来就剪。宝玉见他生气,便知不妥,忙赶过来,早剪破了。宝玉已见过这香囊,虽尚未完,却十分精巧,费了许多工夫,今见无故剪了,却也可气。因忙把衣领解了,从里面红袄襟上将黛玉所给的那荷包解了下来,递与黛玉瞧道:"你瞧瞧,这是什么!我那一回把你的东西给人了?"林黛玉见他如此珍重,带在里面,可知是怕人拿去之意,因此又自悔莽撞,未见皂白就剪了香袋,因此又愧又气,低头一言不发。宝玉道:"你也不用剪,我知道你是懒待给我东西。我连这荷包奉还,何如?"说着,掷向他怀中便走。黛玉见如此,越发气起来,声咽气堵,又汪汪的滚下泪来,拿起荷包来又剪。宝玉见他如此,忙回身抢住,笑道:"好meimei,饶了它罢!" 这里明明白白写道,黛玉做的香囊乃是"十分精巧"。 而且不仅是宝玉的香囊、荷包,就连他命根子的通灵宝玉上穿的穗子,也是由黛玉所做,并且在宝黛两个的另一次激烈拌嘴中,被黛玉一把抢过来,剪了几段。还由此惹出了老太太"不是冤家不聚头"的爱情格言来。 可见黛玉性子虽娇,竟是剪刀不离手的。宝玉的通灵玉是天天要戴在身上的,老太太、太太几双眼珠儿盯着的,若是活计不精致细巧,哪能入得了几位老人家的眼? 后来宝玉烦莺儿打络子,宝钗热心地怂恿道:"倒不如打个络子把玉络上呢。"可见对这事儿有多耿耿于怀。 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中有这么一段描写: 宝玉进来,只见地下一个丫头吹熨斗,炕上两个丫头打粉线,黛玉弯着腰拿着剪子裁什么呢。宝玉走进来笑道:"哦,这是作什么呢?才吃了饭,这么空着头,一会子又头疼了。"黛玉并不理,只管裁他的…宝钗也进来问:"林meimei作什么呢?"因见林黛玉裁剪,因笑道:"meimei越发能干了,连裁剪都会了。"…宝玉便问丫头们:"这是谁叫裁的?"林黛玉见问丫头们,便说道:"凭他谁叫我裁,也不管二爷的事!"宝玉方欲说话,只见有人进来回说:"外头有人请…" 此处可见,黛玉不但要做自己的活计,有时还要负责园里其他人的裁剪,故而宝玉才会问:"这是谁叫裁的?" 会是谁呢?左不过老太太、王夫人、凤姐几个人,别的人也指使不着黛玉。 而在这一段之前,刚刚写道王熙凤让宝玉帮忙记个账,"大红妆缎四十匹,蟒缎四十匹,上用纱各色一百匹,金项圈四个。"宝玉道:"这算什么?又不是账,又不是礼物,怎么个写法?"凤姐儿道:"你只管写上,横竖我自己明白就罢了。" 这个无头账,到最后也没有揭晓,于是读者就和宝玉一样都装在闷葫芦里了。然而联系上下文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