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民国岁月_第二百十一章出兵华北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十一章出兵华北二 (第2/3页)

   说着,蒋介石看了看白崇禧道:“健生,你说说。”虽然蒋介石刚才对白崇禧那番有些幸灾小”一二话不满。但是不能不否认小诸葛的用兵荐然懵背切巴不会任命他为副总参谋长,而且投予实权,实质上已经把程颂云架空了。

    看到蒋介石一脸的严峻,白崇禧倒是不敢再放肆,稍稍考虑了一下后,道:“自从华北事变以来,我一直在考虑华北的战事。就算二十九军奋起反击,日军占领平津也是迟早的事情。从明面上来看,日军占领平津后,必定兵分两路,一路沿津浦路南下,而南京的华中方面军攻击北上,两军在徐州会合,从而占领长江一杯所有沿海地区。另一路正如辞修所言,沿平汉线直取武汉,而华中方面军沿长江西进,两面夹击,占领武汉的同时,占领我整个中原地区。而且华北地势平坦,便于日军机械化部队机动,利攻不利守。不过,只要我们在平汉、津浦两线集结重兵。逐次抵抗,并且利用黄河天险阻击日军,日军想在短期内达到这些目的,显然是不太可能。”

    “不过”说到这里,白崇禧的话锋一转,站起身来,走到蒋介石办公室墙壁上挂着的一张硕大的华北地图前。众人随即也都跟了过去。

    “我最担心的是,日军不是兵分两路,而是兵分三路,占领北平后。沿平绥线北上,占领张家口,和长城外的关东军会合,然后南下直取山西、陕西。最危险的是,他们占领山西、陕西后,翻越秦岭,攻击四川;占领四川后再兵分两路,一路东出鄂西,一路南下滇黔。东出之军与沿平汉路南下之军会合,占领两湖。这可是当年蒙古人征服南宋的进攻路线。如果日军采取这种进攻路线,那我们将极其危险。所以我们在布防重兵在津浦路和平汉线的同时,必须要在平佞线阻击日军,让北上之敌受挫,这样才能改变他们沿这条路线主攻。”

    说着,白崇禧拿起指挥棒指着一个位于北平西北一处很小的地方,继续说道:“平佞线阻击的关键就是这里4南口。南口,虽说是长城八达岭脚下的小镇,但它却是进入察、绥的必经门户。抚住南口张家口即为安全之地。而南口张家口地区,又是翼、察、晋、绥四省和阴山、燕山、太行山三山交界之地。占据此地,一可占据察哈尔,二可西进接省、迂回大西北,三可洞开入晋大门,控制山西进而俯视华北大平原,如此战略要地无不为兵家所争。而且对日军来说还有更重要的一条原因。征服中国乃其全盘构想,征服平津、征服华北也不过徒扩大一块地盘而已。但如果打通接察通道,使华北日军与关东军连成一片,则日军战略态势顿时能有重大改观。依据中国北方的基地

    东北、华北为后盾,日军便有了巩固的后方,有了硕大无比的战略基地。下一步往小了说南下太原、西进包头;往大了说可沿平汉线南下直取武汉,迂回东南。如果说南口、张家口是遏止日军宏大战略企图得以实现的第一道大门户,那么南口则成了这第一道门户的前哨阵地。”

    小诸葛毕竟是小诸葛,这番战略预判,所有人都不住的点头。

    “嗯,健生说的很有道理。现在必须要改变日本人作战路线,宁可让他们沿平汉线南下,也绝不能让日本人走忽必烈的老路。”蒋介石说着一顿,加重语气道:“山西、接远、陕西这三省必须要守住。”

    何应钦仔细查看了一番地图小道:“现在的问题是派哪支部队去守南口,这里也是宋明轩的地盘,整个察省只有刘汝明的预二师。”说着,何应钦不由叹了一声:“要是汤恩伯的十三军还在就好了。”

    汤恩伯的十三军原本为了防范陕北的红军东窜,就驻扎在缓远的平地泉地区。杭州失守后,为了防止日军沿淅赣铁路进攻江西,蒋介石被迅把十三军调到淅西赣东一带。

    自从泓沪南京战役以来,中央军损兵折将,大部分都在休整阶段,可调之兵的确不多了。听到何应钦这番话,蒋介石也不由皱了皱眉头。

    “我看可以将胡宗南的第十七军团调往南口。”陈诚想了想提议道。

    “不行,陕西的部队不能动。”蒋介石断然否决了陈诚的提议,陕西的中央军一方面要防备山西失守后,日军东渡黄河进军关中;更重要的是陕北还有蒋介石的心腹大患,近四五万的红军。一旦中央军东调,那陕西岂不是要落到。的手里。这在蒋介石看来,和被日本人占领没什么两样。

    陈诚当然明白蒋介石的意思小不过他看了看一直没怎么说话的陈立夫,心中不由一动,说道:“现在和日本人的仗越打越大,眼下日本人都在华北开打了,和谈判怎么样了?他们不是一直在唱高调要抗日嘛,这些年来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