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第10/11页)
肠子,只想着多做点事情,其他的事情他也懒得cao那么多心,于是就遭了别人的暗算,这导致他空前的心灰意懒起来,对官场彻底死了心,主动要求省委把他调回省城里。上级让他选一个单位,他说随便安排吧,反正我再也不当什么一把手,太累。 于是他就成了省里一个厅局的副职,后面带了一个官油子们耻笑的“正厅级” 王志飞觉得,这是一个可爱的人,他单纯肯干,淡薄名利,是个难得的好干部,要让这样的人干下去,按照自己的意思,好好地在东亭干上十几二十年,那东亭今天的局面就完全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说不定真是发达起来,和发达地区没有多少差距,不像现在,什么都是在全省垫底。 而这样的人恰恰干不长,恰恰落败而去,活得不舒展,不得意,而像魏良才、林怀水这样的干部,干事没本事,善于拉关系,走后门,挥霍民脂民膏的人物,坏事做了一件又一件,钱没少贪污,女人没少糟蹋,给东亭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人,却能够官运亨通,青云直上,甚至有一辈子享不完的荣华富贵,真是让人想起来就泄气。 好人活不过坏人,君子斗不过小人。中国的历史一再上演这样的悲剧故事,正不压邪的铁的现实,让王志飞学会了思考,他不断地劝戒自己,千万不能意气用事,光有满腔的热血是不行的,生活是复杂的,没有绝对的真理,有些事情是不得不做的,为了远大的目标,可以放弃一些短期的利益,只要位子还在,权力还在,我就有周旋的余地,我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什么问题也难不倒我,休想让我打道回府,我既然来了,不按自己的心愿干出一番事业,决不甘心。我王志飞就要干别人不能干、干不成的事情,我是有准备而来,决不会失败的。 正月十五过后,就是东亭大批民工出去打工的日子,这几天,东亭的火车站、汽车站天天是人满为患,报纸和电视台在每天的报道中,都会公布消息,说今天的火车站、汽车站发送旅客多少多少万人。从电视上看那画面,真是人山人海的,不大的车站广场上,到处是人,有的拖家带口,全家出动;更多的是青壮年劳力,一个人带着简单的行李,在广场上转悠,焦急地等车。东亭火车站不是国内大站,每天只有不多的几趟过路车经过,始发的火车也只是短途,把人拉到省城的火车站,丢下完事。就那还是拥挤得不得了,人都成了罐头里的沙丁鱼了,每年春节,都会出一两起挤死人的事故,挤伤的就更不用提了。 火车还是相对安全的,最关键的是汽车,因为可以点对点地开,东亭的民工更青睐的是坐汽车,包车。有的是包工头自己找好了汽车,先替民工买好票,等到了目的地,干上了活,再从工资里扣掉路费。 为了节省开支,多赚些钱,每辆汽车几乎都想尽办法,像拉猪崽一样地往里面塞人,超载到令人简直无法想象的地步。本来是核定乘坐45人的汽车,可以拉一百多号人,人挤得前胸贴后背,连挪动一下都不可能。每辆车一般配两个司机,换着开,人歇车不歇,这样跑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不出事便罢,一旦出事,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王志飞记得,前些年东亭就出过一单事情,正月十九,从东亭开出的一班长途汽车因为严重超载,在高速公路上导致刹车失灵,司机长期疲劳驾驶,判断失误,撞过隔离栏杆,和迎面行驶的一辆大货车发生激烈碰撞,客车被撞出后冲下十几米高的高架桥,翻滚到几乎解体,车上的80多位乘客和驾驶员,死亡40多人,重伤30多人,当年被列为全国特大交通事故,东亭市长郑作民受到记大过处分,东亭市交通局长被撤职,东亭汽车站站长被刑事拘留。 从那以后,东亭各级政府才把民工的出行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形成了交通部门牵头,劳动、公安、卫生部门配合,全社会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的机制,确保不死人,不出现大的安全事故。 王志飞到任后,交通部门召开的春运工作会议,他亲自参加,讲讲话,号召大家提高认识,制定切实合理的制度,杜绝疲劳驾驶,超载行驶,对于那些不遵守纪律的,吊销司机的驾驶证,吊销车辆的营运路线,彻底清出市场。 王志飞说:“发展打工经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我们东亭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东亭的经济还很落后,我们目前还没有能力,吸纳那么多劳动力在本地就业。让富裕的劳动力到东部地区,到沿海发达地区打工,接受先进的技术培训,一方面可以提高广大农村农民的收入水平,让广大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另一方面,还可以把先进地区的技术、理念带回我们东亭,促进我们的发展,我们一定要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看待100万农民工打工的问题,让农民兄弟们走得了,走得好,安全、舒适、放心,开心出门,开心挣钱,没有后顾之忧。” 没有后顾之忧,讲完话,王志飞也知道,自己也仅仅是说说而已,哪里有那么简单。现在的农民工,离家千里去打工,说走就走了,一年到头,有的能够回家一趟,有的连一趟都不回,家里是年迈的老人,年幼的孩子,和一个多年不能见面的老婆。一个家庭为了简单的生存,就活活给拆散了。丈夫没有了妻子,孩子没有了父亲,老人没有了孩子,出门在外,一个人痛苦、寂寞就不说了,碰上个头痛脑热的,身边连一个亲人都没有,更是说不出的凄凉。 最难熬的是那些青壮年劳力,都正是20岁至50岁之间的年龄,是一个男人一生中性活动最旺盛的时候,需求最多的时候,但为了生存,为这个贫困的家庭多挣点钱,让老人可以看得起病,妻子能够多添一件新衣服,孩子能够不辍学,他们不得不抛妻别子,远走他乡,独自忍受人生的苦难和折磨。 全国到底有多少农民工,没办法详细统计,但王志飞知道,八九亿农民,有两到三亿的农民工当是基本接近事实的。看一看每年的春运,这个被国际上称之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迁徙”你就会了解,这个数字是多么的庞大。 这个群体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他们最需要关心的是什么,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这一直是王志飞关心的问题,他看到一位学者的研究,发现农民工最关心的问题有这样几个:打工的工资能够按时发到手,不拖欠。发生工伤事故时有补偿,可以看得起病。孩子的上学能够解决。能够夫妻团聚,和城里人一样,过正常的夫妻生活。等等。 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