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诗社四 (第1/2页)
第二十一章 诗社(四) 刘知州并不介意。 能发现天才更妙,但天才又能出现几个,终不是大白菜。都是少年人,知识不全面,心智不成熟,到哪里写出什么惊艳大作? 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 我在郑州任上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传到京城,足够了。 态度还是很慎重。 宋朝文学主流还是诗与文章,词仅是一项业余文体,士大夫工作之余,有时候前去狎妓,为博美人一笑,写一些香艳的词曲,供美人传唱。因此,上不了大雅之堂,被人称为诗余。并且士大夫写文章,或者写诗时一本正经,但作诗余了,象五代一样,尽写一些风流绮丽的东西,更使它格调低下,不为人所重。 此时,也面临着一个转折点,可还没有到来。 刘知州率领着官员,亲自站在几个长案边观看,遇到字诗皆感到佳者,让衙役吹干墨迹,拿给附近的士子或者乡亲传阅。 天色渐渐到了晌午,天气渐渐有些热起来,高衙内与他的朋友马衙内各挟一美妓走了出来。 “朗哥,这小子也要写诗了。”江二郎愤愤不平的说道。 郑朗没有说话,娄烟与高衙内相好,不仅是高衙内是官宦子弟,家境好,人才好,文才也还可以的,这才得到了娄烟的青睐。这么重要的场合,这小子必然会出场显摆。 另一个胖青年马衙内是郑州司户参军事的儿子,对他的印象,郑朗不深刻。仅知道认识,知道他是高衙内的好友。 属下的子弟出来了,刘知州温和的一笑。 二人也委婉的施了一礼,唱了一个喏,这才挟妓来到长案前。 先是马衙内出场提笔书写: 桥影流虹湖雪光, 楼阴横波人断肠。 重来已是朝云散, 桃花依旧人两茫。 马衙内身边的粉妓赞道:“好诗,好诗。” 郑朗嘿然一笑,也低声说道:“好湿,好湿。” 这小子大约被身边的美人冲昏了头脑,将诗也当作词来写了,居然一首诗写得又粗鄙又销魂,不服不行啊。有粗鄙不堪,俗不可耐的,有销魂缠绵的,但有谁有本事,能将这二者结合到一块? 大约自己也感到有不妥,不住的摇头,手一伸,说道:“高郎君,到你了。” 小子态度很慎重,好友前车之鉴要吸取的,尽管是知州属下之子,因为诗写得不好,知州都没有让人将此诗传阅。蹙眉思索了好一会儿,这才在白纸上写道: 夕阳归路薄轻纱,蟠烟蜕月清明茶。 画旗彩船晚来客,阑桥古亭坐评花。 竹长江面残红满,风摇梅影余香遐。 半山落日斜月起,三两农人径还家。 “好,”刘知州抚掌道。 得到了刘知州的称赞,娄烟来了精神,欠身施了一礼说道:“知州,能不能让奴将它唱出来。” 显摆的! 与她齐名的谭婉、白玉娘当着这么多人面,表演了拿手好戏,自己却被疏忽了。心中一直不服气。 郑朗叹息一声,其他两个行首不知,仅是娄烟这一举动,说明了她的轻浮。“自己”以前怎么为了这个浮浅的女子动小刀子玩命呢?可他找谁算账,难道对着自己身体来一个自残,拳打脚踢一番? 刘知州额首道:“好。” 反正是图个乐,不当真。老百姓快乐了,上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