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夜澜栅1 (第2/3页)
都要与他相见,细说根底,全被拒绝在外。家人们守在门外隔户相劝,不让他贸然进京,高肇在屋里却一直默不作声,没有反映。 后来高肇问:“你们出来的时候,有没有人知晓?” 家中的人们回说:“没有。” 高肇说:“这样就好,说明他们目前还不能把我怎么的,明天我哭完孝,就立即收拾局面。你们现在就回家准备起事的人马,听我号令立即进宫。” 众人按他的吩咐,返身进京城回家准备去了。高肇那里能睡得着,他先派了一个人潜进宫中观察动静,若有不利消息,立即回报。这边安排心腹将官接替他置掌随行兵马,明日天亮后进宫接应。 天刚微明,高肇更换了一身素服孝衣,不管其它兵马人役,独自一人乘着夜色未退,径直飞马奔入皇宫,扑到太极殿前大声哀哭。 元雍和于忠几天来一直住在宫中,唯恐一时不周,丢失了到手的良机。按他们的指令,高肇一进宫门更有人告知两人。元雍和于忠立即起身来到太极殿,还没等高肇哭完,就下令抓人。 高肇大喊:“冤枉!” 不等他说完,于忠便怒吼道:“卫士何干?还不动手!” 话音一落,立即冲上一群卫兵,把高肇的喉咙扼住,掐得他喉噎气塞,目瞪舌伸,一会功夫就没命了。这时,元雍拿出一道早已准备好的。列着高肇许多罪状的诏书,站在殿前台阶上当众念了一遍,并宣布:高肇进京后因见罪恶已经暴露,在众人面前畏罪自杀。因先皇元恪的姑姑高平公主是高肇的妻子,且高平公主与高肇所做罪恶无关,所以有关家人都不追究过失。 高肇的家人和亲戚原想高肇一进宫更天下大吉了,正准备动身配合的时候听到宫中传来凶信,当时便散了一大半的人。到了晚上,于忠和崔光令人把高肇的尸体,从宫墙侧面用于出入杂物和往外送粪便的小角门送出去,放到高肇家的门前。 为了斩草除根,于忠。侯刚等人又带着人马直向后宫奔去。 胡太妃发现众官兵明刀荷枪直奔嘉福殿,知是冲着高太后来的,也明知于忠是要报于皇后的仇,当然也知道是高太后平时过于险恶才导致今日。不知怎的,她的侧隐之心油然升起,急忙召唤冯赢等人一起前去中宫。刚到了那里,就见于忠揪着高太后的衣服从殿中出来。 胡太妃急忙高呼:“于将军手下留情。” 于忠没理会,只对着她说:“不关胡太妃的事,请速回宣光殿。” 胡太妃顾不得太多,上前拉住于忠的衣袖说:“先皇刚刚过世,未亡人尚未安静,还请于将军暂缓几日才好。” 于忠狠狠地说:“这个祸根不除,国家不能安定。” 胡太妃说:“高肇已经伏诛,就放太后一条生路吧。” 侯刚上前说道:“太妃仁慈之心不可用于恶妇之身,先皇。先皇后和元昌之冤不能不报。请太妃回去吧,这里的事自有朝庭官员们安排。” 胡太妃说:“人生有命,富贵在天。不过是天地借她手而为之。更何况这些事情尚未明白于天下,怎么可以这样轻易杀人?再说,人世之间自有说不清的冤仇,且不可无休止地冤冤相报。还是善良待人,修养身家,到此为止吧。” 高太后乘着胡太妃求情的机会,从于忠手里挣脱开,跪在地上求饶说:“但求放我一条生路,以后永作平民,不再进宫。” 胡太妃对于忠说:“生灵可贵,佛恩慈悲。愿将军构筑七级浮屠之业,广积来生宏财伟业,佛主在天之灵会给你最好的回报。” 高太后也说:“从今以后,我愿皈依佛主,脱离尘缘,求将军饶命。” 崔光原先跟在他们后面没有说话,到了这时,也出来说道:“既然太妃担保,就让高氏剃度出家吧。” 四十八到了此时,于忠再无别的办法,不如做个顺水人情。于是他喝令宫人当时就给高太后剃度,派专人押着她去皇家的瑶光寺出家,并宣称:“不在节假日或奉诏,不得再入宫中。” 刚刚送走剃度了的高太后,又见侯刚押着高太后的亲生女儿建德公主过来情示说:“这个小女孩怎么办?” 于忠说:“一起送到瑶光寺。” 胡太妃马上拉起建德公主的手说:“她才刚刚五岁,还什么都不懂,是我早就认下的干女儿,她得跟随我在一起。” 崔光向于忠示意,随她去。于忠也不好再坚持什么,犹豫之际,胡太妃乘机拉着建德公主回宣光殿去了。以后,建德公主每日里都在胡太妃身边,视胡太妃如亲生母亲,胡太妃也把她看成自己的亲骨rou一样,爱抚非常,照顾周到。 瑶光寺里,高太后这个昔日美人。宫中的主宰,今日的尼姑。无发女人,整天用泪水洗面。她恨不得立即变成厉鬼,把于忠。崔光和这时的胡太妃全都撕个粉碎,让他们都烟飞魂灭才解心头之恨。她在寺中每天都祈求上天,能给她的仇人一个最解恨的恶报。因她的为人如何都是众所周知的,所以寺里没有人和她说话,也不把她的行为当作事件汇报,高尼姑也就相安无事地生活着。 自此以后,于忠整天围着小皇帝转,在宫中哄着小皇上玩,上朝下朝都背着小孩子走。那七龄年纪的小皇帝能懂什么朝纲政法?不过是这些大臣们的一个玩偶而已,宫中宫外全凭这几个大臣的意图办事。因于忠总在他身旁,顺着他的意图办,所以只要是于忠说话,小皇帝必然点头赞同。而元雍等循规蹈矩。对皇上毕恭毕敬的人每次见皇上时,都必参拜大礼。小皇上先时还觉好奇,后来就觉得乏味,心中发烦,就不愿意再见他们了。于忠更是借机独揽权柄,动辄便说:“这是皇上亲敕。”别人明知是他自己的意图,也没有办法反驳他。后来发展到大臣朝拜皇上要看于忠的脸色行事,于是于忠说话就是圣旨,他竟发展到擅权越规,无人敢制止的地步。因为,人人都怕“皇上”随意说出一话来,要了自己的命,甚至身家难保。 有裴尚书和郭仆射两人,见朝庭被弄到这种地步十分痛心。联合向西柏堂主持人元雍面奏,要求惩治挟制皇上,假传圣旨,独断专行的于忠。就在元雍考虑如何处理这件事的时候,被于忠的“耳目”发现,并向于忠报告了此事。 第二天早朝时,侯刚就当庭宣布裴。郭二人诬讥皇上,罪不容赦。于是“朝庭”就把这两个人逮捕下狱,定成死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