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太后_第三章春雨薄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春雨薄1 (第4/4页)

绪地想着。她怨自己命运不好,若是能像其她女子那样不进宫中,自由自在生活在世上,能与自己心中相许的人在一起,该有多好。她又不自觉地想起了郑俨,想起他们已经做成的婚姻,却不得不被迫分离。来到宫中又不能像别人那样如意,只能把希望寄于皇上偶然的幸临上,整天过着愁绪难缠的生活,实在是令人心寒。她想着这些心痛的往事,竟顺口做了一曲《如梦令》,觉得也许能放放心中之热,泄泄肚里的哀怨:

    春意柔丝正浓,

    烈火红日苍穹;

    西风草木怨,

    繁花被迫枯荣;

    无情,

    无情,

    四季依然昌隆。

    *

    作完后,她觉得意犹未尽,又回到寝室,坐在案前提笔写一首《好事近》:

    长柳何人栽?

    残影落日楼台;

    再临一爿景庭,

    遗sao又满怀。

    *

    未见月圆月又亏,

    夜夜伴空宅。

    心远意冷相近,

    日日盼君来。

    胡充华虽未曾有过鸾凤之欢,但生理上的需求和耳闻目睹之事也格外令人向往。她经常劝慰自己,铭记自己身份有限,千万不可以俄顷婬乐而易那无穷之悲,但愿卧胆之苦能换来长久的燕尔之欢。所以,她常是在yuhuo攻心之时,强压热血,自动隐退。每次离开那个多情的皇上之后,都是回到自己的寓所暗哭一阵。

    ******

    虽然渡日如年,可宫中的事件却频频让人瞠目结舌。不久,胡充华听说才三个月的小皇子元昌不明不白地得了病。虽有当时全国最好的太医王显来给皇子看病,但也不知他是如何医治的,仅仅过了两日,元昌竟突然死去。

    魏主已经二十六岁了,只有这么一个小儿子,心中自然十分哀痛。整日里早朝不上,晚朝不理,茶饭不思,正事不办。可是,他也只是伤心而已,并不去追查儿子是因为什么原因死的。

    高贵嫔眼看着距皇后宝座只差半步,唯恐有个一长两短影响了自己的后世幸福,便想尽一切办法逗引皇上高兴。她用尽了一切苦功都毫无效果,想起胡充华能说会道又是自己的同心人,便每日都让胡充华来帮忙。这魏主也怪,偏偏是一见胡充华就露出笑脸。胡充华心知皇上心里,再凭着三寸慧舌谈天说地。引古论今。一会东。一会西,即能用笑谈说正事,又晓以大义含蓄天理,真的竟把个昏沉沉的皇上说得时时露出笑颜来。

    每当这时,高贵嫔就在一旁扭捏腰身,卖弄风姿,用大义献身的姿态推开胡充华,引逗皇上奔向龙床滚在一起。

    胡充华也只好见风使舵,随合着说:“皇上龙体健康,高娘娘貌美才高,天保我朝,龙凤呈祥。现今高娘娘已经妊娠,太医王显断脉知是龙子,这真是天大的喜事。还请皇上节哀顺便,以接大喜。”

    皇上见说,真的转悲为喜,高贵嫔更是百般媚态,主动送情,宽衣解带。胡充华当然是知趣地抽身退出来,自娱自乐去了。

    过了些时日,皇帝早朝时向百官众臣提出:“皇后已殁数月,高氏也已怀胎,是否可立皇后?”

    众臣都是沉默不语,过了一会,太师彭城王元勰出班奏道:“臣以为于皇后和皇子元昌都在短时间内突然暴崩,至今原因未清,天下之人众说不一。按照常理,应在查清原因之后,再立皇后也不为迟。”

    京兆王元愉也出班奏道:“两次不幸都是太医王显渎职所至,只要把他送交刑部便能问出主谋或因由。”

    这时,尚书令高肇站出来说:“皇后和皇子双双崩殂,已经是我朝天大不幸,作为臣子的本应在这时为皇上分忧,不可在此时为皇上再增烦恼。何况太医治病岂能治得天命?谁说王显有误,当时治病为何不来显露身手?此时又有谁能说清医道?”

    这一番问话,说得太极殿内鸦雀无声。魏主元恪说:“往事自有天论,太医之事与立后无关。”

    元勰又一次出班奏曰:“自先皇迁都改制以来,皇亲诸王及全国上下都已延用汉习,恢复汉制,一国之母都是中原之女。至今立后,也宜选用汉女为后,若以北女为国母,有违先皇遗愿。”

    魏主听后,不耐烦地说:“先皇改制就是要改掉陈规陋习,我们更不可拘泥于南北之别。华夏之大,皆出于炎黄之后;况且我朝始祖乃天女所生,高丽先人乃太阳与河伯之后,同为天人,有何不可?”

    元勰还要再奏,被魏主示意止住说:“以卿之议,朕早听过,不足再论。”

    七月,朝庭终于颁诏天下,册封高氏为皇后,诏天下大庆十天。高氏家族自是举族欢庆月余,不在话下。

    宫廷百官见此玄机,多有附合高肇,甘拜于门下自作鹰犬者。中尉。尚书元匡生来梗直,为官清廉,看不惯高肇无才自重。贪赃索贿。专政酷暴,写了一个弹劾奏章报给皇上,可是这个奏章却落到了高肇的手中。

    一日早朝之后,皇上退去。高肇乘众臣还未退去的机会,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对元匡说:“中尉大人,你弹劾我的这个奏章还是还给你吧,我就不为你保存了”弄得元匡十分尴尬,接着高肇又对众人说:“谁告我也没用,告状信最后还不是落在我的手上?”

    没过几天,就有两个人联合写了个弹劾元匡的奏折上书给皇帝,诬陷元匡说他是赃官。魏主红批一点,下旨由高肇亲自处理。就这样,这位先朝勋臣被罢免后驱逐出京,其中尉的空缺由太医王显补了上来。从此朝庭百官人心涣散,离心思去,先后有王足等多人携家带口投奔南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