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隔夜梦1 (第2/5页)
疑。他专程来到后宫找魏主,对小皇上说:“臣多日不见皇上,十分思念,来看看皇上有没有需要臣的地方,臣愿为皇上肝脑涂地。” 元诩知道元叉不会轻易离开自己,想了想后对他说:“太后想去蒿山出家修行,这不明罢着是丢朕的脸吗?” 皇上说完这句话,装作很不理解的样子,看着元叉的反应。元叉一时也弄不清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也不好回答皇上。这句话,皇上在一天之内竟连续对元叉说了四遍,弄得元叉反问皇上道:“皇上如何回答? 皇上说:“朕当然不能同意。母后还说,要是朕不接见母后,就到显阳殿来找朕,请求放她出去。” 元叉忙说:“那就让太后到显阳殿吧。” 其实元叉是希望太后能到显阳殿说服元诩,去出家修行。而小皇上则利用了元叉这个说法,让母亲常来显阳殿坐坐。 这样,胡太后就有机会,在后宫与显阳殿之间来往。每日郑俨总在她的身边随行,阻止那些想靠近太后的人,胡太后也不再受卫兵和那些爪牙们的刁难了。这样,太后和皇帝之间可以经常往来,有些事情也可直接商量了。 一次,母子俩正在谈论事情,元叉进入殿中,胡太后立即把话头转到元法僧身上说:“逃到南方的元法僧又造舆论了。” 这才叫那壶不开提那壶,元叉因自己推荐的这个人叛国投敌,早已在国人面前丢尽了脸。现在听见皇上和太后也在谈这个人,心中自觉尴尬,红着脸退了出去。 在太后帮助下,魏主重新调整边关策略,对北方柔然汗国以抚慰为主,利用他们与其它汗国的矛盾,分解他们的反魏联盟。委任章武王元融为大都督,率兵讨伐汾州胡人反叛。任命安丰王元延明为东道行台,临淮王元 为都督去收复彭城,任命在西路讨伐的京兆王元继为太尉。这些调度虽然为保住大魏的安定起了一些作用,但是因民心已经丧失,各地贼势已成燎原之火,要想立即得到整治成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过去几年中,朝庭派出的官员多不得力,特别是有些人名为官吏,实际上不如贼寇。稍微好点的人也是终饱私囊,徇私舞弊,如:萧宝寅等人攻占一个地方,便肆意收取民间美女和财物。使魏朝百姓的心中感到,朝庭和匪患一样都是不讲诚信,只知害民,靠不住的。百姓往往见了盗匪不躲,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什么怕抢的了。见了官兵反倒躲得远远的,因官家不像盗匪那样一时为害,而官家还会给他们再施加别的灾难。弄得各地反叛之势如燎原烈火,忙得朝庭四顾不暇,只靠刀剑维持政权,眼见着北魏皇权已经岌岌可危。 公元525年二月,胡太后借故带着魏主到洛水游玩,实际是想到高阳王元雍的府邸商量事情。元雍是三朝元老,多年来,不管朝庭风向怎么变,都能保持自己的位置。不单是因为他比较灵活,也是因为在他身上很难找出政治中的毛病。这次,他本是在家休闲,突然报知皇上和太后一起到洛水,要路过他的府衙。他先是感到诚惶诚恐,不知所措,但随后他就明白过来,一定是胡太后要有所举动才这样的。 元雍急忙穿起官服,奔出府门迎接皇上和皇太后的车驾,他故意跪在路上堵住皇上和皇太后的道,待皇上车队停下后,他以个人的名义邀请皇上和太后幸临自己府上。 这样,太后和皇帝表面上是受其邀请,才随其自然地进入高阳王府。元雍忙令人摆出家宴庆贺,为皇上和皇太后接风。已经升为统制的郑俨又以厅室狭窄为由,把所有随从人员都留在外面大厅招待酒菜。只留几个亲随跟着进到里面。利用这个机会,皇上、皇太后和元雍三人在内室制定了收拾元叉的计划。 数日后,太后和皇上同在显阳殿时,元叉独自走进殿来,元雍随后也进了殿,偏巧殿中再无其他杂乱外人。 没等元叉开口,元雍便起奏说:“元继、元叉父子同时在朝庭为官,权位过重,又有皇太后为内亲,此种现象前朝从未有过,请皇上三思。” 太后转脸对元叉说:“我虽不问朝政,但皇上之母无法改变,元郎若效忠朝庭没有反心,何不辞去领军将军之职,以其它的官职辅政?” 元叉看这三人架式,又看身后站着按剑怒视的郑俨,心中没底。再看左右并无自己的亲信在场,身上不仅冒出了冷汗,很害怕。当时就摘下帽子,主动请求解除自己领军将军之职。 于是魏主宣诏:“免去元叉领军将军职,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令、侍中。由元叉的亲戚候刚任中领军将军。” 元叉因候刚是自己亲党,以为这样的安排对他不会有害,也就不怀疑什么了。他虽然痛恨元雍说了这番话,可还认为不过是朝中常事,没把它当成一回事。 *** 小魏主第一步顺利过去,心中高兴,来到宣光殿对太后说:”太后英明,决断之事不出所料,请从今天起还临朝执政。” 太后说:“我已无心问政,只图助你一臂之力,安保国家太平,使你稳坐皇位,我心足矣。” 魏主又说:“朝中人心离崩,我尚在学识之中,母亲不帮我,谁还能帮我?当今正是多事之秋,母亲能袖手旁观吗?” 太后说:“我若再临朝,你会感到老太婆挡道碍眼的。” 皇上说:“太后明明是不放过我的错误了。过去是我没有想到,今后我一定百倍恭敬您老人家,太后陛下敬请放心。” 说着还向母亲躬了一恭。 太后无奈地说:“我已老朽,不中用了。” 皇上竟然跪地指天说道:“我要宣喻天下,为人为政的道德,要以孝敬父母为先。为表示郑重此事,我用实际行动尊敬母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